張萌萌
案情介紹
一年前,柴某駕駛車輛與李某騎的電動三輪車發生碰撞,造成電動三輪車上李某之妻林某受傷,車輛損毀。經鑒定,林某構成十級傷殘,傷殘賠償指數為10%。經交管部門認定,李某與柴某負事故同等責任,故林某將柴某及柴某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兩被告賠償自己殘疾賠償金2萬余元,精神損害撫慰金2萬元,傷殘鑒定費2500元。另外,林某在庭審過程中提交了兒子李某某殘疾的相關證明,證明其子李某某今年39歲,未婚,屬四級肢體殘疾,林某要求兩被告另外再賠償被扶養人生活費2萬余元。
庭審時,被告保險公司認為李某某已經成年,不屬于林某的被扶養人,且林某已經年滿70周歲,如果被扶養人生活費以20年計算,屆時林某將90多歲,于情理不符,故不同意支付被扶養人生活費。
審理判決
西峽縣法院審理后認為,林某之子李某某作為林某的成年近親屬,屬于四級肢體殘疾,無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與林某共同生活,故認定李某某系林某的被扶養人。但考慮到林某的實際情況,依照林某殘疾賠償金的計算年限確定李某某的扶養年限為9年。
最終,西峽縣法院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判決保險公司賠償林某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費、護理費、交通費、殘疾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精神損害撫慰金共計人民幣6.4萬余元。
法官說法
本案審理中有兩個分歧:一、作為成年近親屬的林某之子李某某是否屬于被扶養人?二、如果李某某屬于被扶養人,其生活費的計算年限是否為20年?
法官解釋第一個分歧,根據最高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8條第2款的規定,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該條款并未將被扶養人局限為未成年子女和父母。
本案中,林某之子李某某雖已成年,但未婚,且屬肢體殘疾,無勞動能力和其他生活來源。因此,林某作為李某某的母親,依然對李某某負有扶養義務。林某因交通事故致殘,導致對李某某的扶養能力降低,被告保險公司應當支付被扶養人生活費。
關于第二個分歧,法官解釋,根據最高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8條第1款的規定,被扶養人為未成年的,計算至18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20年。
本案中,李某某屬于無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被扶養人,根據該項規定的文字理解,被扶養人生活費應當計算20年。但是,考慮到本案的實際情況,林某在定殘日已71周歲,如果被扶養人生活費計算20年,屆時林某將91周歲,按此判決不合情理。
根據最高法院上述司法解釋第25條的規定,殘疾賠償金自定殘之日起按20年計算,但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因此林某殘疾賠償金的計算年限僅為9年,考慮到被扶養人生活費計算20年不妥,故法院按照林某殘疾賠償金的計算年限確定被扶養人生活費的計算年限,實現兩項判決計算年限的統一。 (摘自《南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