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家住安徽省安慶市的肖霞獲評“中國好人”。人們記得,就在5個月前,她的女兒劉璟榮獲“五四獎章”。可令人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獲得諸多榮譽的家庭中,女兒全身90%以上肢體癱瘓、僅5根手指能自由活動……
曾經(jīng)被斷言只能生存三五年的女兒,不僅與正常人一起參加全國統(tǒng)一高考并考入大學,還在“全國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大賽”中戰(zhàn)勝來自清華、北大等名校的選手獲得總冠軍,翻譯出英文著述……人們在贊美的同時,皆道母親多年的艱辛與不易,肖霞卻說:“人人都說我為女兒付出,其實她也讓我收獲很多。這些年,我是和她一起在成長……”
活著就是美好,媽媽只愿你快樂
肖霞是安慶市毛巾廠一名普通的擋車工,1987年,她與認識多年的劉效民結婚。后來他們有了可愛的女兒劉璟。可是,女兒10個月時,這樣平凡而溫馨的幸福戛然而止。肖霞發(fā)現(xiàn)女兒的活動量減少,反應能力也不如同齡的孩子,便帶她到婦幼保健院檢查。醫(yī)生說:“孩子有些缺鈣。”肖霞根據(jù)醫(yī)生的指導,給女兒打補鈣針、吃鈣片,可劉璟的身體越來越差。他們再次來到醫(yī)院時,一個醫(yī)生說:“這孩子可能是腦癱。”怎么可能!?肖霞說什么也不相信可愛的孩子會得那樣的病。給女兒補了3個多月的鈣后,醫(yī)生強烈建議肖霞到大醫(yī)院檢查。
肖霞和家人帶著女兒在南京市兒童醫(yī)院做完檢查,走出醫(yī)院經(jīng)過東南大學時,小劉璟看到一輛有軌電車駛過,電車上豎著兩根天線,就指著電車對媽媽說:“辮辮電車!”肖霞一聽,差點落下淚來,在心里默默對自己說:腦癱的孩子嘴角流口水還不會說話,我的孩子不流口水還會說那么多話,一定不會是腦癱的。
可是,檢查結果出來后,醫(yī)生確診劉璟是腦癱,并對肖霞說:“腦癱的孩子如果語言神經(jīng)受損,就不會說話。你的孩子是運動神經(jīng)受損,肢體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是治不好的。”肖霞不肯相信這個事實,帶著孩子去了南京腦科醫(yī)院,得到的卻是同樣的答復。那段時間,肖霞抱著女兒輾轉于北京、合肥等地的大醫(yī)院,找專家診治。一次次殘酷的結論,讓她幾乎無法承受。
回到安慶后,隨著年齡增長,劉璟的免疫力卻越來越差,經(jīng)常生病。聽說按摩能增強免疫力,肖霞就請人到家里為劉璟按摩。按摩師的力道很大,劉璟每次都會大聲哭鬧。看著痛苦不堪的女兒,肖霞忍不住偷偷落淚,可為了女兒能夠康復,她堅持著。開始,劉璟還能扶床站立20分鐘,可做了大半年按摩后,她的腳后跟逐漸內翻,再也不能站立,并出現(xiàn)了肌肉痙攣。
1990年1月,劉璟再次生病住進安慶市立醫(yī)院兒科。醫(yī)生3次下達病危通知書,對肖霞說:“孩子免疫力太差,只能盡人事。”大年三十的上午,同病房的一個孩子去世了,護士之間都在傳劉璟可能就是下一個。劉璟的肺功能特別差,不停地氣喘,晚上一呼吸整個床都跟著晃動,甚至長時間昏迷不醒。肖霞痛苦得幾乎要崩潰。然而,女兒偶然間的一個微笑,甚至是揮動的小手,給了她堅持下去的力量。這次,劉璟住院50多天后,終于從死亡線上被拉了回來。
一次次瀕死的抗爭,一次次殘酷的考驗,肖霞和女兒攜手闖過后,她漸漸豁然了:孩子來世上走一遭,既然很多都不能給她,至少讓她快樂一些。她雖然不能行動,但智商和同齡的孩子一樣,那就讓她多去感受這美好的世界。此后,肖霞一下班回到家就抱著劉璟出去玩,節(jié)假日就帶孩子去周邊的風景區(qū)。同齡孩子玩過的地方,她們都去;同齡孩子沒玩過的地方,她們也去玩。肖霞想著:孩子先天不足沒關系,在這世上的每一天就要開開心心地過。生命那么可貴,怎么快樂怎么生活。
在這一點上,劉效民與妻子的態(tài)度非常一致。每當有人帶著同情的口吻問道:“有這樣的孩子,你們以后怎么生活,討論過嗎?”他們總是一致回答:“沒有什么好討論的,就正常生活。”劉璟的腦癱,對于肖霞和丈夫來說,就像其他孩子的感冒發(fā)燒一樣,生病了就帶去醫(yī)院。心態(tài)轉變后,所有的苦和累,在夫妻倆看來,都不再是問題。女兒活著的每一天,只要快樂就好。
“種芝麻收西瓜”,媽媽永遠站在你身后
因為肢體發(fā)育不全,劉璟的手腳細小蜷曲,無法和同齡孩子玩耍,而她的智商又是正常的,渴望接觸新鮮事物。為此,肖霞買來很多書讀給女兒聽。從劉璟兩三歲開始,肖霞就堅持講一遍故事,再讓女兒復述一遍,漸漸地,劉璟認識了很多字。
免疫力極差的劉璟還是經(jīng)常生病,并且一生病就要住院搶救。到后來,不光醫(yī)院里的醫(yī)生,就連住院部收費處的工作人員,一看到劉璟就會同情地說:“這孩子又來了呀。”肖霞內心苦澀,她知道又是一場“硬仗”。但每次把孩子從死神手里奪回來,她都會覺得幸運,也更加珍惜。
1994年,看著其他小朋友紛紛上小學了,6歲的劉璟也吵著要上學。肖霞心里掙扎不已,既擔心小學不愿接收,又害怕女兒堅持不了。最后,肖霞找到安慶市迎江路小學。學校老師說:“那你們試試看吧。”回到家,劉璟主動問媽媽:“小學都有什么要求?”肖霞解釋一番后問女兒:“你能做到嗎?”劉璟堅定地點點頭說:“能做到!”肖霞請人給女兒特制了一把椅子,將劉璟放進椅子里,可以保持她身體坐直。肖霞還特別重視女兒的飲食,劉璟也主動調節(jié)自己的身體,早上出門前堅決不喝水,一上午在學校都不去廁所,一直到中午放學媽媽來接自己才去上廁所。劉璟超出同齡孩子的懂事和堅強讓肖霞無比心疼。
看著女兒蜷曲的手指很難拿穩(wěn)筆,肖霞心疼,但她知道,能拿筆寫字對于女兒來說太重要了,這決定著她能否繼續(xù)留在學校學習。女兒握筆的手指不停抖動,肖霞只能含淚讓女兒堅持練習。令肖霞備感欣慰的是,劉璟的成績非常好,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她。
擔心自己老了以后沒人照顧身有殘疾的女兒,肖霞和丈夫商量,決定再要一個孩子。1998年,兒子出生后不久,肖霞下崗了,全家的生活重擔壓在了劉效民一個人的肩上。生活壓力陡增,肖霞要照顧兩個孩子已經(jīng)忙碌不堪,她還是抽空勾一些鞋子和包,幫人打毛衣補貼家用。在生活壓力面前,肖霞和丈夫從不吵架,只是盡己所能,共同承擔。
2000年6月,劉璟小學畢業(yè),以她的成績完全可以進省重點初中,可由于種種原因,劉璟沒有被接收。肖霞安慰女兒:“沒關系,是金子到哪兒都會發(fā)光。去那個學校還要爬坡,三中離家近,挺好的。”懂事的劉璟沒有多話。
肖霞風雨無阻地按時接送女兒上下學,哪怕自己生病也從不休息。在普通中學三中里,劉璟的成績一直數(shù)一數(shù)二。中考過后,能進入重點高中的劉璟選擇繼續(xù)留在三中讀高中,因為成績優(yōu)異,她可以減免3年的學費。女兒的懂事和優(yōu)秀讓肖霞開始考慮以前不敢想的事情,她悄悄跟丈夫商量:“以后我們每年存一些錢,也許劉璟能讀大學呢!”
高三那年,女兒和同學們積極備戰(zhàn)高考,肖霞心中卻隱隱有些擔憂。高考前夕,教育局負責招生考試的一名老師看到劉璟的情況后,不客氣地對肖霞說:“這種情況,上學有什么用!”多年來,為了女兒上學,肖霞不是沒有受過歧視,可她都隱忍了,但這一次,心中的痛被直接戳中,肖霞忍不住失聲痛哭。哭過之后,她擦干眼淚,卻堅定了讓女兒和正常人一樣參加高考的想法。通過多方努力,2006年,劉璟終于和萬千考生一起走進了全國統(tǒng)一高考的考場。這一事件在當時受到媒體的關注,南京電視臺還邀請肖霞母女去做了節(jié)目。
7月初,安慶師范學院招生辦的老師通過三中提前找到肖霞,激動地對她說:“祝賀你,修成正果了!我們接收劉璟基本沒問題了,可是大學4年的接送,你能行嗎?”肖霞喜極而泣,連聲說:“能行!之前12年都能行,這4年沒問題。”8月初,安慶師范學院外語專業(yè)的錄取通知書寄到家里,劉效民激動地將通知書拿去彩印了一份,說:“悶在心里的一口氣,終于吐出來了。”
肖霞陪著女兒走過了十幾年的風雨,渡過了無數(shù)的難關。別人眼中堅強的她,實則日子過得如履薄冰。其實,劉璟從3歲開始便不再過生日了。肖霞仿佛在偷偷過日子,每過一天都覺得竊喜:生日不重要,每天過得好才重要。一個曾經(jīng)被斷言只能活三五年的孩子,如今竟成為了一名大學生,這是連肖霞自己都不敢想的事情。生活給予了她超出希望的饋贈,肖霞甚至覺得自己“種下芝麻竟然收獲了西瓜”。
付出亦是收獲,媽媽和你一起成長
大學新校區(qū)離家很遠,為了方便接送照顧女兒,肖霞在校外租了一間房。大學上課和中學不同,沒有固定教室,常常上一節(jié)課就要換一個地方,自制的椅子不再適合,肖霞為女兒準備了輪椅,推著她穿梭在校園中。此時,劉璟全身90%以上的肢體癱瘓,僅5根手指能自由活動,可她仍在母親的幫助下,堅持每節(jié)課都準時到教室。
2008年,肖霞收到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女兒所在安慶師范外國語學院的院長作為訪問學者去美國學習,其間接觸到美籍華人作家Shirley Cheng的英文作品。Shirley Cheng是一位已有20部作品獲得國際大獎的肢疾盲人作家,是美國“身殘志堅”的杰出代表。院長想到劉璟與她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和苦難,都克服了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成為青少年的楷模,于是牽線搭橋,最終獲得Shirley Cheng一部作品的翻譯版權。
接到翻譯任務,肖霞比女兒更激動,不停地囑咐女兒:“做好一點。”學校的指導老師也為劉璟提供了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咨詢的幫助。當時,劉璟的日常課業(yè)很多,常常到晚上10點多才能開始翻譯,一忙就忙到深夜1點多鐘。肖霞擔心她的身體,卻又幫不上什么忙,只能偶爾端杯水給她,看到劉璟累了,就把她推到窗前眺望一下遠處的燈火。不管劉璟翻譯到多晚,肖霞都陪著她。夜深人靜時,劉璟覺得自己的靈魂擺脫了羸弱身體的束縛,肖霞也覺得遠離了生活重擔的壓抑,心情寧靜……
歷時近1年,這部最終被劉璟定名為《公主傳奇》的翻譯作品經(jīng)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獲得多方好評。捧著女兒翻譯的著述,肖霞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因為她捧在手里的,是女兒創(chuàng)造的“奇跡”啊。
2009年,剛上大四的劉璟代表安慶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參加全國“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大賽”。9月,安慶地區(qū)海選,劉璟順利通過;10月,黃山片區(qū)選拔,劉璟入選。接下來,全省選出的幾十位選手要去合肥參加省決賽,勝出的選手還要進行集訓。整個過程中,肖霞一直陪伴著女兒,她擔心從沒參加過如此緊張的比賽的女兒不能適應,劉璟卻反過來問肖霞:“媽媽,你累嗎?”聽到這句話,肖霞立刻感覺有了力量,回答道:“不累。你去哪里我跟到哪里。”最終,劉璟成為省決賽7名勝出選手之一。
12月,在媽媽的陪伴下,劉璟來到北京參加總決賽。這次全國各高校一共選拔出80名參賽選手,其中既有來自清華的博士也有來自北大的碩士。肖霞明顯感覺到自己比女兒還要緊張,送劉璟上場后,肖霞的腿一直在抖。第一輪PPT展示及現(xiàn)場提問,肖霞在臺下不停地給遠在家鄉(xiāng)的丈夫發(fā)短信:“此時丫頭已經(jīng)上臺了。”“丫頭到目前為止是最高分。”……劉璟展示完畢,肖霞要上臺接女兒,卻發(fā)現(xiàn)自己緊張得根本就站不起來,只好請旁邊的人扶著自己站起身。比賽一直進行到晚上,經(jīng)過第二輪小組討論、第三輪職場模擬后,比賽結果宣布,肖霞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劉璟以最高分獲得總冠軍。劉璟壓軸登臺領獎,肖霞將女兒推上臺后,教育部頒獎官員將她也留在了臺上,并將獎項頒給了她們母女倆。肖霞的堅持和付出,不僅使女兒延續(xù)了生命的長度,還創(chuàng)造了超越常人的生命“奇跡”。
2010年,女兒大學畢業(yè)了,肖霞支持她選擇自己喜歡的道路。劉璟想要在新的領域挑戰(zhàn)自己,一直愛好寫作的她開始在網(wǎng)上寫小說。老師和同學們都勸她用真名寫作,這樣可以很快贏得關注度,可劉璟卻堅持用筆名,她就是要用實力來證明自己。如今,劉璟寫出兩百萬字的作品,第一部小說已簽約上架,2014年獲得網(wǎng)文評比“新銳作家”。
與此同時,在媽媽的鼓勵下,劉璟還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辦起小型英語培訓班。一名英語很差的學生還有3個多月就要參加中考,找到劉璟尋求幫助。劉璟給他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和方法,中考時這名學生英語考出了142分的高分,在安慶市中考榜單上榜上有名。對于劉璟來說,辦培訓班賺錢不是最重要的,這樣的結果讓她有很大的成就感。對于女兒在新領域的嘗試,肖霞一直默默支持,她說:“大家都說我為女兒付出,其實我的收獲遠大于付出。這些年,我是和她一起成長。”
2014 年5月,劉璟榮獲“五四獎章”;10月,肖霞獲評“中國好人”。對于自己的榮譽,肖霞由衷地說:“是女兒的光環(huán)照亮了我。”如今的肖霞一家,永遠是劉璟走在前面,媽媽跟在身后,爸爸守在最后。他們就是以這樣一種姿態(tài),互相砥礪,彼此守望,一起成長。
責編/方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