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從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驅車出來,沿著I90公路,向市中心飛馳,在第一個高速出口處,你會發現一個很醒目的廣告牌,上面寫著:今天創造未來,芝加哥2014。這里就是全球第一個零碳LEED鉑金認證無過敏源酒店——芝加哥會議中心。”
這則發布于2012年11月的軟文用極具畫面感的文字給國內的投資者描繪了一個似乎觸手可及的美國夢:按照中介方的描述,芝加哥會議中心是美國EB5歷史上最大的項目,被美國EB5業界稱為最安全的移民項目。“超高的就業系數保證綠卡安全,高盈利保證本金安全,政府監管保證道德安全。”
然而2014年悄悄走遠,2015年也已經如期而至,這個所謂的“芝加哥會議中心”還是沒能建起來,它反而成為美國EB5投資移民項目實施以來的最大騙局。
2013年2月8日,美國證監會(SEC)率先戳破了這個謊言:美國商人塞思謊稱他的公司將在芝加哥融資建設酒店和會議中心,投資者只要購買其公司股份,就可以通過美國EB5投資移民快速移民美國。塞思共詐騙了250余名投資者1.45億美元投資款和1100萬美元管理費用,這些投資者大多來自中國。到證監會起訴塞思時,投資者被騙的1100萬美元管理費用已有九成被花掉。
自EB5投資移民項目在中國成為熱點以來,“50萬美元拿綠卡”的概念越炒越熱。的確,用價值一套一線城市三居室的錢換來全家移民美國的機會聽起來性價比很高,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陷阱重重,投資者很容易落入金錢綠卡兩空的境地。
“今天借出50萬美元,明天你和你的家人就可以去美國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兩年內你就可以成為美國的永久居民,三年后金礦將還給你所有的貸款外加價值56萬美元的黃金。”在一個愛達荷州金礦項目的推薦會上,中介負責人這樣介紹到。中介甚至許諾,一旦企業倒閉,投資者的50萬美元將被全額返還。
但按照相關法律規定,EB5的投資者必須承擔從始至終的所有風險。
事實上,自1990年EB5項目正式落地以來,它的高風險性就屢次見諸報端,但在部分國內中介的廣告包裝下,可能的利益被無限夸大,潛在的風險卻只字不提。

芝加哥會議中心項目成為美國EB5投資移民項目實施以來的最大騙局
2014年10月的《財富》周刊就特別以“EB5的陰暗面”為封面報道揭秘了目前美國EB5行業的亂象。該領域的巨頭尼古拉斯·馬斯楚安尼二世被爆料長期以來通過吸引中國投資者參與其旗下項目來斂財,但一連串的債務、糾紛和訴訟卻隨之而來,大量的中國投資者隨之卷入……
2010年,共有2000人申請EB5項目,2011年攀升到3463人,2012年更是翻了一番漲到7641人,這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國人。路透社稱,美國方面應用該項政策開展移民的公司數量暴增是EB5在中國火起來的推手之一。
路透社援引美國移民部門的數據指出,EB5“快速、安全”的優點并不存在。“自1990年到2011年以來共有13719人申請EB5投資移民,但是有4489人因各種理由被拒,其中包括不能提供充分證據以證實資金的來源合法,另有848個申請仍然懸而未決。”
投資者即使通過了移民局的審查獲得了準許登陸美國的臨時簽證,也未必能保證最終能留下來:在通過EB5申請并獲得臨時簽證的8382位投資移民者中,只有3127位最終拿到了永久綠卡,但從理論上說,有5748人在美國居住的時間足夠申請永久綠卡。
美國國會為了吸引海外投資移民者來美國投資及創造就業機會,于1990年推出了EB5簽證計劃,此類簽證每年有10000個名額。根據方案,外國移民申請人在美投資創設有利于美國經濟的商業性企業,并創造10個全職的美國工人就業機會,即可獲發二年期的臨時簽證。二年屆滿前90天,若移民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仍存在,則可申請成為永久居民。
EB5對申請人的要求相當寬松,沒有商業背景、年齡、教育程度及語言能力的限制,只要證明其投資資金為合法取得即可。一人申請,全家均可同時獲得綠卡。申請成功后可自由選擇美國任何城市居住,或繼續留在中國工作和生活。
那為何看似寬松的申請條件到最后卻只有不到50%的成功率呢?投資移民專家王克非解釋稱在美國像芝加哥會議中心這樣“明目張膽”的EB5騙局其實并不多。對于財大氣粗、“有錢任性”的中國投資者而言,部分無良的美國公司和中介自有一套“合理又合法”的手段來騙錢。
“像芝加哥會議中心這樣的我們稱之為‘唐人街騙局’,但美國法制很完善,這種公開造假很快會被舉報,實際上中國投資者要警惕的是另外一種‘華爾街騙局’。”王克非如是說到。
正如2011年“占領華爾街”運動中中下層民眾在他們的憤怒宣言所說的那樣,華爾街的1%金融精英們用“合理合法”的各種手段“竊取”剩下99%美國人的財富,卻因為掌握了國家的政治、金融以及法律話語權而“逍遙法外”,窮人奈何不得。
王克非所說的“華爾街騙局”指的也就是這樣一種鉆法律漏洞來騙取中國投資者金錢的高明騙術,其目標對象則是已經通過移民局初步審核并拿到臨時簽證的投資者。
“移民局的正規批文、看似靠譜的商業計劃書、有各種擔保的資金抵押以及足夠人數的預估就業是這類騙局用來迷惑投資者的四大法寶,”王克非告訴記者,看起來非常靠譜的一個項目其實是個百分百的“大忽悠”。
據王克非介紹,一個位于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迪士尼旅游度假區內的旅館項目就是如此造假的典型,而對項目就業人數的“注水”則是造假的重要手段。按照美國國會出臺EB5法案的初衷,項目能否產生一定數量的有效就業成為移民局是否下發永久綠卡的最重要依據,但卻不是最初發放臨時簽證的依據。

中國投資者涌入EB5市場的增長勢頭太猛,EB5投資移民簽證1萬張的固定配額將面臨被用完的可能
對于“美國騙子”們而言,只需要向移民局提交一份商業計劃書即可申請到一定數量的投資者臨時簽證,這讓中國的投資者們能夠登上美國大陸,親臨自己投資的項目現場,這些拿到兩年期簽證的投資者大多會在此時產生“八九不離十”的錯覺,進而不再懷疑主辦方是否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迪士尼樂園隔壁的旅館意味著未來客流得到保證,項目賺錢指日可待,打一個勾;人已經到了美國,親眼見到了旅館工地,不會是芝加哥會議中心那樣的圈錢就走,打一個勾;臨時簽證已經拿到,待夠兩年就可以拿綠卡,再打一個勾;最重要是項目資金有擔保,最后一個勾……
“正式綠卡可不是那么好拿的,編一份商業計劃書容易,但執行起來難。”王克非說,市場的不可預測性給了騙子下手的機會,“比如旅店的入住率和就業人數是正相關的,按照大家的常識,30%-50%的入住率就已經不錯,但騙子們往往會遞交一個入住率95%這樣假大空的計劃書,同時提交一個不合商業邏輯的預期就業人數。”
王克非稱,移民局并沒有義務審查商業計劃的可執行性,“他們只負責下發臨時簽證,等到兩年后不能產生預期就業人數的時候,投資者的麻煩就來了。但此時起訴騙子公司也無力回天,因為騙子公司并沒有違反任何法律,只是鉆了法律的空子。”
王克非告訴記者,路透社統計的最終不到50%的EB5成功率就是這樣來的。他同時警告投資者,像佛羅里達旅館項目這樣不算太復雜的商業項目尚且有貓膩,其他更專業的商業計劃書比如金礦投資等就更容易“釣魚上鉤”,中國投資者一定要警惕。
公開報道顯示,僅2014年一年中,全美各地法院就收到5216件EB5中國投資人的訴訟案,這些案件全部都牽涉到建造類項目。美國聯邦移民局經過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公寓,酒店建筑類項目都存在大量造假產生的工作職位,同時造價虛高三至五倍。由于事態嚴重,移民局已要求國會撥款,增加了30%的人手進行重審。參與此類項目已獲臨時簽證和正式綠卡的投資人一經查實,將被取消綠卡。
除此以外,由于突然涌入EB5市場的中國投資者增長勢頭太猛,每年1萬張的固定配額將面臨被用完的可能。數據顯示,2013全年美國國家簽證中心共簽發EB5投資移民簽證8567張,超過2012財年的7641張(其中中國投資者6124張),但2011財年則僅為3463張。
屆時如果EB5政策沒有修改,按美國移民法規定很有可能按國別實行配額限制(即優先保證每個國家的申請人能享有7%的配額,再分配余下的名額),大量的中國投資者極有可能被迫進入長時間的等待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