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最大國家的總統選舉結果已經重創了這樣一個陳詞濫調:巴西有著美好的前景—— 而且永遠如此。
自上世紀90年代末經歷災難性的金融危機后,這個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幅員遼闊的國家似乎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
然后所有的喧囂突然偃旗息鼓。事實證明巴西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大宗商品的高價格。如今巴西正處于衰退中。該國貨幣已經暴跌,通脹的上揚令人不悅。海外直接投資正在萎縮,總部設在巴西的公司的企業資本支出也是如此。腐敗現象愈演愈烈。
迪爾瑪·羅塞夫總統是否會拋棄長期以來折磨和削弱巴西經濟的中央集權政策,或是將祖國引向政治自由萎縮、民粹主義甚囂塵上、腐敗如同家常便飯的毀滅之路,就像阿根廷和委內瑞拉那樣。
如果羅塞夫想讓巴西成為全球性經濟大國,而不是面積龐大的窮鄉僻壤,她應該上網看看世界銀行的《經商環境報告》,每年該報告對189個經濟體進行研究和排名,衡量“改善或限制商業活動的監管法規”。巴西的表現慘不忍睹,綜合排名為第120位。
通脹一直是巴西經濟的煩惱之源。要想開始經濟真正穩定發展的時代,讓雷亞爾贏得國民和海外投資者的信任,巴西政府應當開始將雷亞爾與美元牢牢地掛鉤——并且學習如何保持這種固定匯率。

1月4日,美國頁巖油企業WBH Energy宣布破產,也許這只是頁巖油氣企業破產重組的開始。自2010年以來,美國能源企業的債務增長55%,同時標普1500指數中的能源板塊迅速下跌。
北美的頁巖革命不僅遭到低油價的沖擊,還有投資者們的“落井下石”,流動性枯竭,經過這場低油價的寒冬之后,中小頁巖油企將會破產或者被兼并。作為一個產業來說,頁巖油氣還會存在,當然前期是必須降低生產成本,以與歐佩克這樣的低成本石油生產商進行競爭。
油價暴跌的原因已經越來越明朗了,供大于求,但是生產商都不會輕易減產,油價跌勢還將繼續。加拿大的精選重質原油已經跌破每桶35美元,為2009年2月以來最低,在過去6個月來已經跌掉了60%。可以說,頁巖油革命遭到了低油價,尤其是沙特為代表的歐佩克產油國的阻擊。
就在油價跌破每桶50美元的時候,歐佩克又開了一個會,保持了不減產的共識。歐佩克成員國的平均開采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而頁巖油的成本在60美元或以上,也就是說油價在40美元以上,歐佩克成員國還可盈利,但是頁巖油企則有可能會被擠出去。


突然之間,美國經濟似乎一片欣欣向榮。
美國政府日前公布,去年第三季度美國GDP增長了5%,比之前的官方預期高出1.1個百分點,創十幾年來美國經濟最高季度增幅。
與一年前相比,美國經濟的確有所好轉。但它真的像以上數據所體現的那么好嗎?去年年初以來,美國就業市場平均每個月可以創造24萬個就業機會。這很了不起,但還沒有達到讓經濟增長5%的地步。
這就是問題所在。國際貿易是第三季度美國經濟的一個主要增長點。貿易逆差減少,也就是說出口增多而進口減少,為第三季度GDP增長率貢獻了0.8個百分點,占比接近20%。很難相信美國在國際貿易方面能繼續傳出好消息,特別是進入2015年以后。
盡管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經濟仍保持著增長,但很難相信,當全球其他地區的經濟都在下滑時,美國仍能獨善其身,更別說實現5%的增長。
美元可能帶來更大的麻煩。6個月來,美元兌一攬子國際貨幣的漲幅已經超過12%。這加大了美國企業產品在海外銷售的難度。由于美元開始升值,美國經濟在第三季度已經受到了些許不利影響;到了2015年,貨幣升值可能會成為美國經濟的主要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