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
北京一妙齡女郎曾經非常困擾地向我打聽:江曉原先生到底多大年紀?我知道她看不懂的點在哪里,江老師仙風道骨的樣子跟張三豐似的,但是他叱咤風云的精氣神又跟令狐沖一樣。嘖嘖,這就是江老師特別讓朋友圈羨慕的地方,他修煉出兩條可以跟女生隨便相處的眉毛,然后,他就一勞永逸地躲在眉毛后面揮灑他澎湃的激情、智慧、體力和思想。
其實,本來我也不知道江老師的體力有多好,我們只知道他研究的東西都非常高冷,天文和性學,前者我們沒有能力進入,后者我們沒有勇氣涉足,但是,江老師卻施施然同時掌了這兩大學科的門。所以,飯桌上偶爾有機會坐在他邊上,偶爾再遇到他親切地不恥下問一句“最近有什么碟可以推薦嗎”,我就會馬上鮮格格地拼命表現,自以為是地侃上幾個最新英劇,當然,在性學大師面前,推薦完畢,誰都會忍不住囊中羞澀追加一句:“不過不厲害的。”每次,江老師都是好脾氣地笑笑,莫測高深地笑笑。這莫測的高深,最近我終于理解了。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剛剛推出的《江曉原科幻電影指南》,厚厚五百頁,黑色燙金硬面,沒見過圣經的人,也會覺得這是圣經的手感。而這本科幻圣經,只是江老師用十年的業余時間看了幾千部電影寫下的心得。這樣的體力,你有嗎?
這本《科幻指南》已經清晰地為我們縷析了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科幻電影路徑和要塞之作。全世界的“科幻電影指南”有成千上萬本,但是,你看這本就夠了,因為這是江曉原寫的,因為他在進入科幻電影世界前,他就有了自己的天體理論和科幻理論,他秒殺影評人的地方在于,他本身就是科幻世界的大BOSS。因此,我們看科幻,是兒童看星空,他是大神看眾生,在中國,除了剛剛拿了雨果獎的劉慈欣有可能挑戰他的大BOSS位置,我們連江老師在天空云圖中的位置都找不到。也因此,這本“指南”遠遠超出了類型電影研究的范疇,這是一本啟示錄,它具有寓言的性質。
有時候,大BOSS自己也會得意于他的預言能力。在講解《雪國列車》這部電影時,他很高興地引用了自己多年前的一篇文章,文中,“列車”這個隱喻就表達了BOSS對當代科技的一個擔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小小的得意,江老師對《雪國列車》的評價有點偏高,這是這本書中,我唯一跟大BOSS有分歧的地方。
我說有分歧,也多少有點抬舉自己的意思,實在是,體現在“指南”中的科幻思想史不是我有能力置評的。此書最令人膜拜的地方就是,江老師在文學、電影和科幻史中的自由出入和信手拈來。他分析科幻影史的巔峰之作《黑客帝國》時,上來就說,《黑客》研究路徑有三種,而他本人就是“科學思想史派”的開山祖宗。天地良心,我寫了二十年影評,看了三十年影評,這樣氣派的影評,第一次讀到。而支撐這個氣派的,不是狂,不是傲,是他十年如一日的宅男生涯,在書中,我們頻頻讀到這樣的句子,“這部電影我看過5遍”,“又看了3遍”,這是任何時代最樸素的方法論,大師也不例外,或者說,這是大師成為大師的起點。前一段,看戴錦華老師的《昨日之島》,整本書最震撼我的,是戴錦華講到她的《影片精讀》一書時,說“其中每部電影的觀看次數超過20次以上,有的多達60至70次”,這個數字把我擊倒,大師的名稱也許很炫幻,但是成為大師的方式卻從來不科幻。戴老師如此,江老師如此。

《科幻指南》中,江老師飛花摘葉,涉及的電影從科幻始祖片到我們的武俠片,他說絕地武士擁有的超能有點像我們的“擒龍功”,一下子簡直打通了我的七經六脈,這樣的體驗真的蠻科幻的。不過,五百頁看下來,把江老師的片單和索引一一看完,我深深感嘆,科幻是書,不科幻的永遠是——付出。這是圣經的方法論,也是科幻電影圣經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