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亦蕉
爛片太多,讓觀眾徒嘆奈何,觀眾擁有的選擇只是在幾部爛片中挑一部爛得中肯一點的而已。而好導演也只能在拍藝術片吃不飽和同流合污拍爛片之間搖擺。長此以往,只會損害整個中國電影產業。
300億票房,在20年前是個天文數字,即使10年前也是無可想象的。而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249天就完成了去年一年、前幾十年不敢預測的票房數據,紀錄就像紙糊的,說破就破。
5年前,我們還在為全年票房突破100億歡欣鼓舞;10年前,也就是《無極》爛片破億引發爭議的2005年,全年就只有一部國產片票房超過1億,當年的總票房是20億;而在首部突破1億票房的國產商業大片《英雄》上映的2002年,進口大片的Top1是《指環王:護戒使者》,票房才5600多萬,內地年度總票房約8億,還不及今年一部《大圣歸來》。
早幾年還在說導演“億元俱樂部”,現在破億真不是個事兒,哪部被期待的影片沒有過億,才會被議論議論。計劃經濟時代主旋律影片包場都沒能達到的票房高度,現在的影片輕易就跨越了。光說是因為票價上漲肯定不對,至少這幾年票價基本持平,但票房還是不斷在飆升。然而,在這喜大普奔、額手稱慶的時刻,我卻不得不潑一些冷水,票房有時真的只是一個冰冷的數字,不能代表一切。
賣座和口碑總是背道而馳
其實爭議從《英雄》、《無極》那會兒就開始了。兩位當時中國最優秀的導演,拍攝過《紅高粱》的張藝謀和拍攝過《霸王別姬》的陳凱歌,為了商業票房,放棄自我,拍出了故事情節弱智、視覺效果華美的所謂大片,自然遭到一批藝術精英的口誅筆伐。
按照他們當時的邏輯,電影已經被盜版碟片沖擊得無可奈何,只有像好萊塢電影那樣大制作,用視聽盛宴來留住觀眾,吸引他們跑進電影院貢獻票房(寫到這里,忽然想到現在的紙質書,也因為對抗盜版TXT而走向精裝路線,有點異曲同工)。這個本身并沒有錯,但問題是非要為了視聽就犧牲故事嗎?大片一定要拍成唯美圖片堆砌的“風光片”嗎?就不能內涵和外表兩全其美嗎?不過也有人認為,他們至少在攝影、服裝、特技等方面都用足心思了,而現在的爛片,則連表面功夫都省了,可以把人雷得外焦內嫩。
網上BBS有帖子討論:如果《英雄》放到今天能有多少票房?按照它2.5億全年8億的比例,今年預期400億票房,那么它將獲得125億票房——當然這種類比是毫無道理的,這個數字至少目前不可能出現,你再給《捉妖記》2個月播放時間,也不能企及。不過,這樣比或許可以感受到張藝謀票房大獲全勝后的揚眉吐氣,就是一個藐視群雄、“會當臨絕頂,獨攬眾山小”的意氣風發。也因此,影評家再不喜歡《英雄》,它還是出現在了許多電影專業的教科書上。
然而,就像傳染病,《十面埋伏》啊,《夜宴》啊,一部部出現了,票房和口碑漸行漸遠。其實說句良心話,《夜宴》馮小剛還算拍得認真,沒有后面的《非誠勿擾2》爛,但是后者那粗制濫造的“旅游廣告片”卻賣到了4.8億。要說是整個市場盤子大了,當然也是一個原因,但一樣這個市場,“小鋼炮”自己十分看重、二十年磨一劍的《一九四二》卻折戟沉沙,票房遠遠低于預期,特別是當年冠軍《泰囧》大賣12億,相比較而言《一九四二》因為投資大而直接進入年度虧損電影排行。
所以說,票房根本不跟著導演的“用心”走,也不跟著影評人的口碑走?!兑痪潘亩泛么踉谌A誼的各種非常規手段下還收獲3億多票房,今年的藝術電影《黃金時代》(也是許鞍華的誠心之作)則徹底慘敗,只有5000萬左右票房。還有媒體廣為推崇的《闖入者》,在今年這樣旺的市場形勢下,票房這么差,讓導演王小帥直接怒斥影院經理不給排片。
叫好不叫座的太多了,比如拿下金馬獎卻票房不足2000萬的《推拿》,今年剛得了金熊獎的《聶隱娘》不出意外,也不會有太好的票房表現。嚴肅影片歷來難以吸引廣大普通觀眾(特別是現在的電影觀眾主要都是90后),在歐洲也是要靠專門的藝術影院來推,因此不能指望剛剛膨脹起來的中國電影市場能出現審美奇跡。問題是還有多少導演能如侯孝賢那樣耐下心來“我行我素”——得不得獎,我都這樣拍,有沒有票房,我還這樣拍;更多導演都躍躍欲試去當票房弄潮兒了。
王小帥指責電影院線給他的排片率不足3%,其實這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排得少和票房低互為因果。影院經理不會專門為你一部藝術片冒險,他們只根據以往經驗排片,而以往經驗就是——同期的《何以笙簫默》這樣的青春商業片一定票房大賣,所以《闖入者》只能靠邊,不管《何以》其實有多么爛。而且這還是在你沒碰到5月中旬上映的《復仇者聯盟2》情況下,要是那時候,保準3%也沒有了。
除非,非常規。比如,《捉妖記》,為了能打破《速度與激情7》創造的票房紀錄,它的放映期被足足延長到了2個月。據說這樣的方法有個新名詞——密鑰延期。
唯票房論要不得
跟電視收視率已經全面造假一樣,電影票房在利益驅使下也開始造假,“偷票房”的事件屢見不鮮。

“密鑰延期”也不能解決問題破紀錄,那只有靠——偷票房了?
最近網上流傳,《捉妖記》為拉高票房,出票放映空場。“在出品方安樂自己的百老匯院線,每天凌晨開始包場,你很難想象已經上映一個半月的《捉妖記》居然還有那么多午夜場,而且上座率100%,更為可笑的是時長120分鐘的電影居然能在同一個廳每隔15分鐘就放一場!上座率也均是100%,為了破《速7》的紀錄也是蠻拼的”。
對此,安樂電影在其官方微博發文回應說,“這是針對《捉妖記》做公益放映,采取方式是由片方付款?!倍?5分鐘一場是“排片錯誤”,還聲稱“在未來的兩周,我們還將繼續進行《捉妖記》的公益放映,我們會積極聯絡相關的合適人群免費觀影,也歡迎各媒體及相關慈善機構、團體跟我們合作,以期更多人能看到這部影片?!闭媸亲浇笠娭獾慕忉尠?,這是誓要將公(tou)益(piao)場(fang)進行到底了,只為破紀錄。

票房紀錄真的那么重要嗎?徐崢當年就比較想得開,在《泰囧》12.67億一舉打破國產片票房紀錄被鮮花和掌聲淹沒時,他冷靜表示:“在目前的好成績面前,我不是要故作鎮靜,而是我知道很快就會有別的電影打破《泰囧》的票房紀錄?!?/p>
紀錄不就是用來被打破的嗎?不僅票房紀錄不如安樂等出品方想象的那么重要,票房本身,也不應該被看得那么重。唯票房論跟唯收視率論一樣要不得。過于注重票房數據,只會讓“偷票房”的鬧劇越演越烈,“非市場行為”充斥其間??谷沾笃栋賵F大戰》上映3日破億,也被指部分影院“為所謂‘業績’,有偷、挪、改、編之行為”?!度怯洝飞嫌车诙?,王中磊就在微博貼出兩張一早一晚的電影票房的截圖,怒斥票房被偷。
即使票房到了25億,這能證明你就是一部傳世之作了嗎?如上文所說,現在的內地電影票房基本上代表著90后的口味和標準,而且有太多的營銷手段可以左右它。它已經好比是以前流行歌曲的打榜,不管它本身品質如何,但它必須上熱搜榜,必須在微博微信頻頻出現,這些粗活累活都要有人去擺平——這不是口碑,而是“口碑營銷”。
如果都把眼光聚焦到票房上,“多快爛省”的片子只會越來越多,都知道中國市場好,只想著來分一杯羹,比如像王晶、黃百鳴這樣復制自己的香港淘金客,還有如電影《何以笙簫默》那樣看到某個IP不錯、立時投資上馬趕拍的應景片,再如看到《致青春》火了就跟風拍攝的一系列青春片,還有《非誠勿擾2》、《小時代4》這樣的續集……這些片子的出品方不可謂不聰明,選的都是最安全的題材,不怕重復,但是它們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有創意的積極的元素呢?很少。

上圖:《烈日灼心》作為犯罪藝術片,獲得口碑、票房雙豐收。
爛片太多,讓觀眾徒嘆奈何,觀眾擁有的選擇只是在幾部爛片中挑一部爛得中肯一點的而已。而好導演也只能在拍藝術片吃不飽和同流合污拍爛片之間搖擺。長此以往,只會損害整個中國電影產業。
最近比較另類的是藝術電影《烈日灼心》,這部上海國際電影節獲獎影片逆勢而行,居然票房直沖3億,不過作為犯罪片,又有些接近限制級的畫面,重新引發了“電影分級”的呼聲。9月1日,國務院審議并通過了《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事實上,這部法案從1984年的第一稿,到如今草案通過,蹉跎了30多年,產生的過程漫長而艱辛。不過,這次的《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主要集中在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進入影視企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影視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電影院不得偷漏瞞報票房等方面。草案未涉及藝術電影的相關政策,原本被業內預期的“電影分級”也未出現在草案中,令人有些遺憾。
中國電影市場正在高速發展中,從10億票房到100億票房走了8年,而從100億到400億,才用了6年。如何規范和管理好這個市場,變得十分緊迫。習近平在去年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強大的中國電影市場需要同樣強大的傳遞中國文化的電影精品。
《碟中諜5》

1996年啟幕的“碟中諜”系列最新篇。資深特工伊森·亨特(湯姆·克魯斯)在接受最新任務時遭到神秘組織“辛迪加”的暗算,落入對方手中。如何逃出生天,揭開辛迪加的真面目?與時俱進的裝備和難度逐年遞增的“打怪晉級”游戲一直都是這個系列作品的最大看點。這一次,阿湯哥當然又通關了。
密鑰延期
密鑰其實是一個版權保護的概念,院線在影片公映前獲得加密的數字拷貝文件,只要在公映時獲得密鑰,即可實現正常放映,避免了片源提前泄露而被盜版的可能性。密鑰中包含檔期信息,自帶時間屬性,可控制影片在影院的上映時間,當前多數影片的密鑰時間為一個月。一般來說,密鑰延期是出品方在版權許可下,根據上映后市場反應來決定影片延期下檔,但需要廣電總局同意,并且花費額外的延期費用。


《烈日灼心》

上圖:《烈日灼心》作為犯罪藝術片,獲得口碑、票房雙豐收。
曹保平導演,鄧超、段奕宏、郭濤主演的另類犯罪片。沉底七年的水庫滅門兇案,三個懵懂青年因一念之差成為背負罪孽的亡命狂徒。七年后,其中一個已經成為協警,卻遇到了追查舊案的刑警。陳年罪惡能否被救贖?
《何以笙簫默》

上圖:《何以笙蕭默》是市場虛火下的典型爛片。
改編自顧漫同名小說《何以笙簫默》的青春愛情電影,借同名電視劇大熱的東風上映,楊文軍、黃斌執導,黃曉明、楊冪、佟大為、angelababy等主演。該片主要講述何以琛和趙默笙通過一段年少時的愛戀牽出一生的糾纏,一個執著于等待和相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