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宇
自從買車之后,小白的家里又多了一個讓他牽掛的寵物:為它披上漂亮的裝飾,定時給它洗澡,在加油站給它買最精細的糧食……
轉眼,里程表就到了5000公里,儀表盤上顯示出保養提示的符號;隨后,4S店的客服也熱情洋溢地在電話中提醒:先生,您的愛車保養期限已到,請您盡快到店進行保養……
此時,對車輛略知一二的小白犯起了難:我平時精心照料的座駕,在保養上自然馬虎不得。但是究竟要怎樣善待我心愛的寶貝?到底開多長的里程后就該更換機油呢?
于是,他請教一位對汽車無所不知的維修技師。
沒想到,這可打開了維修技師的話匣子:“汽車保養,機油可不能馬虎!尤其是像咱們這樣每天霧霾堵車的環境,5000公里一換都危險!我周圍的朋友,不是金美就是灰殼,你要是用個礦物油,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說這樣的機油,換一次多少錢?”
“我覺得怎么著也得兩百塊錢吧!”
“兩百塊錢那是成本,四百塊錢起,你別嫌貴還不打折,這些愛車如命的主兒,還在乎這點小錢?所以,我的意見就是,想起來就換,必須全合成!”
這位維修技師的話可信嗎?
我只能說,他說的很有道理。作為汽車上“流動的零部件”,機油是在我們用車過程中接觸最為密切的用品之一;但是究竟怎么換,什么時候換,迄今仍然沒有定論。
因為關于機油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壽命,在我們使用過程中基本沒有辦法衡量。機油的工作不像發動機、變速器那樣直觀,它基本在流動的過程中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這一過程我們完全無法看到。
在中國,如今大部分廠商都建議車輛每5000公里或者半年(先到為準)進行一次保養,更換機油。這似乎成了約定俗成的規定。
那么,在國外汽車的保養又是怎么規定或者約定俗成的?
在車輪上前行了100多年的美國,人們的生活同汽車息息相關。與中國的車主們習慣不同,美國人更喜歡到一家名為捷飛絡(Jiffy Lube)的車輛維護保養公司進行保養,遍布北美超過2000家的店面使得車輛保養如同去麥當勞一般簡單方便。
捷飛絡的服務可謂貼心。在快速保養之后,服務人員還會在前風擋上貼一個標簽,用來提示車主下次保養的里程和日期。大概自捷飛絡成立30多年以來,這個標簽就基本沒有什么變化,提醒車主3000英里(4800公里)之后進行保養。于是,3000英里在美國人心中成為了一個常識,根深蒂固地傳承了下來。
盡管如今車輛發動機被打造得日益精細,各種高品質潤滑油充斥著商店,并且在廠商給車主的手冊中,建議保養的間隔也越來越長;但是,美國人似乎只相信前風擋上那個小小的標簽。我想,中國5000公里的說法同美國人的習慣多少有些關系。
為此,幾年前在美國汽車工業界還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3000英里”的活動。主要的汽車廠商同環保部門聯合起來,共同抵制快速換油公司長久以來執行的“3000英里”規定。
傳說永遠是傳說,重要的是聽聽專家怎么說。
通過廠方的試驗證明,正常使用的車輛行駛7000甚至10000英里更換潤滑油對車輛沒有任何影響,并且經檢驗潤滑油的性能還能保證車輛繼續行駛2000英里以上。處于各方壓力之下,捷飛絡終于在2011年修改了“3000英里”規定,并且推出了定制的換油計劃,允許車主根據車輛說明書及實際使用情況制定自己的換油計劃。
通過搜索,我找到了美國、英國主流車型車主手冊上的車輛保養里程間隔,并將它們同中國的車主保養間隔做了一個簡單的對比。
通過表格我們可以看出,在美國和英國,車輛的保養里程間隔至少是中國的2倍,最多甚至要求30000公里一保。好吧,我們暫且不去討論國外車輛用了什么魔法,但是至少說明如今的機油在合適的條件下,完全可以使用的時間更長一些。
那么,在中國,我們合理的換油間隔是多少呢?筆者請教了一位最具有說服力的人: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的汪利平工程師。他的工作,就是在不同的發動機中不停地試驗不同型號機油的性能(對于有機油強迫癥的卡友來說,這簡直就是夢寐以求的工作啊)。
根據汪工程師大量的行車試驗,他認為在中國如果使用SL級別(注:這是我國按照美國石油協會API的標準劃分的潤滑油質量級別,第二個字母順序越靠后代表機油質量越高)的潤滑油,每10000公里一換是非常穩妥的選擇。
而潤滑油質量每提高一個級別,換油間隔再延長2000公里是沒有問題的。例如SM級就可以采取12000公里的換油間隔,而如今最高的SN級機油,換油間隔甚至可以達到14000公里。
當然,這個數字相比國外的換油間隔仍然有些差距。這主要是由中國燃油質量、路況等因素決定的。比如燃料油中硫含量高的話,產生的酸性化合物就會增加,這樣油品在使用過程中酸值增長就會加速。
此外,中國汽車使用環境與國外最大的不同就是長期在城市路況使用,頻繁地開開停停會導致大量油泥的生成,加速油品添加劑的損耗,因此要適當縮短換油的周期;但是通過不斷地試驗證明,5000公里的換油間隔仍然過于保守,造成潤滑油的浪費。
最后,機油更換時的殘油量也很重要,通常依靠機油自身重力來放油的方法并不科學。
試想一下,把一勺變質的“高湯”倒入剛熬好的一大鍋湯里,是不是也會加速它的變質呢?最合理的辦法是使用高壓空氣促進殘油留出,并在換新油前,加入清洗油運轉一會兒再放干凈。
當然,相比車輛燃油及其他費用的開銷,更換機油所占的比例并不算高,可能都不及請朋友吃一頓飯的開銷;但是筆者在這里想向大家說明的是,對于更換下來的廢油,迄今在世界上都沒有一個完善的回收解決方案。在中國,更有傳言說有無數廢油流進了私人作坊,被用來加工包裝成為新潤滑油重新上市銷售。
因此,為了我們的環境,為了減少石油產品的使用,也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養車支出,建議大家適當延長換油周期:8000~10000km是保守的推薦,當然,前提是采用正規的潤滑油和正確的更換方法。
而且還要記住,寧可使用可靠的礦物質油,也不要嘗試用廢油勾兌而成的假冒/劣質全合成油。因為,它們根本不具備潤滑油的基本性能。(來源:愛卡網 責任編輯/南之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