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彤
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強國家治理,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建設的戰略目標,表明了今后國家在社會事務管理中將進一步由政府單一化自上而下管理,向上下和平行多元化治理方向發展。這一社會管理戰略思想變化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社會管理創新在國家層面的深刻反映,反映了在新的歷史時期,黨和國家社會管理重心的重大變化。在這種變化過程中,歷史工作者如何來為這一時代變化提供資政,就需要深思。按照國家多元治理模式,民間組織的作用將得到充分發揮。那么,歷史上的民間組織如何參與社會公共事業的治理?又有什么樣的經驗值得借鑒?蔡勤禹、張家惠合著的《青島慈善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版)為我們提供了這方面的借鑒。
民間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慈善就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青島建制以來100多年的歷史上,青島慈善事業從發軔到興盛,中間經歷過曲折,但慈善作為社會離不開的一種事業,歷經磨難而延續,并隨著社會發展而壯大。《青島慈善史》寫到:“慈善事業被視為社會發展的‘潤滑劑’。慈善組織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問題進行補救和矯正,可以避免社會陷入交相循環的惡性運行狀態。慈善事業通過第三次分配,彌補了市場第一次分配和政府在第二次分配中產生的不足,是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最后手段。”這一觀點是十分公允的,全書通過對青島慈善事業100多年來在社會變遷中發揮的社會調節功能進行詳實考察,闡明了慈善事業在促進青島社會功能的良性發展中的動力作用,并清晰地歸納了近代以來青島慈善事業發展的脈絡和在社會變遷中的地位、作用及影響,為我們更好地認識青島慈善、關心青島慈善和參與慈善,提供了充足的歷史論證。
慈善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歷史有何規律,這是歷史研究探討的落腳點。《青島慈善史》按照青島慈善事業發展的過程,結合社會歷史和政治變革,將青島慈善歷史分為慈善事業興起、發展、興盛、挫折、恢復、停滯、復興等七個階段,從縱向上為我們梳理了青島慈善事業發展的規律,并認為慈善事業雖是一個行善的事業,但其發展離不開必要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不同政府時期對社會管理方式的不同,導致慈善事業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大相徑庭,在新中國成立后的極“左”年代,慈善被視為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是騙人的、偽善的東西,搞慈善是“往社會主義臉上抹黑”。改革開放以來,慈善不僅被正名,還被納入社會保障體系,與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一起作為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組成部分,是被作為是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崇高事業。通讀全書,使我們對慈善事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慈善事業發展的跌宕起伏說明了慈善離不開社會政治環境,慈善發展是否順利也反映了社會發展狀況和政治嚴厲寬松情況,也是認識社會變遷的一面鏡子。
厘清慈善事業參與社會治理在不同歷史階段在內容上有何區別,有助于把握慈善發展的脈絡,為后人借鑒。一般我們簡單地認為,慈善是救貧事業,但是,通過閱讀《青島慈善史》,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到,慈善事業在內容上已經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參與社會治理的內容更加廣泛和多樣。書中,作者將慈善事業內容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主要功能在于扶貧濟困,是通過慈善來解決各類貧困問題。第二個階段主要是社會服務,是通過專業性社會組織來提供專業服務。第三個階段是文化教育,通過興辦大學和圖書館等,來提升社會文明。第四個階段是辦社會企業促成慈善教育,主要是發展企業的社會責任。這四個階段不是互相排斥的,也不是互相替代的,每一個階段都保留著前一個階段的成果。青島慈善發展歷史呈現了這四個階段,并且隨著時代發展,提升企業社會責任被作為了發展慈善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青島慈善通過鼓勵企業建立各種形式的基金,來促進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感。青島慈善參與社會治理向深度和廣度發展,說明了慈善事業不僅有能力參與社會治理,而且能很好地進行社會治理,這是關系到黨的十八大關于國家治理能力能否真正落地的一個很好的檢驗石。
在慈善事業參與社會治理過程中,社會階層參與是至關重要的。慈善事業是關系人的事業,不同階層的參與可以體現慈善事業發展的生機和活力。青島慈善事業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各個階層以不同方式參與慈善,為慈善事業發展注入能力,展現了青島慈善事業發展的深厚社會基礎。特別是在民國時期,青島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慈善家群體。作為一個工商業城市,青島聚集著各路商人,他們在以自己的智慧和資本賺取豐厚利潤的同時,也在以慈善方式來回饋社會,所以在青島慈善機構中來自工商業者的捐助是慈善捐贈的主要來源。不僅如此,慈善組織的管理機構多來自工商業者,青島救濟院院長、青島市紅十字會會長宋雨亭,既是青島總商會會長,又是青島市物品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青島紅十字會會長叢良弼,是振興火柴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理。在上述一院兩會為主體的慈善組織中,聚集了青島商界的著名人物,他們擔任慈善組織的董事或理事,為青島慈善事業的興盛貢獻著力量。到了當代,青島慈善界更涌現了“微塵”這樣的無名群體,每逢災害降臨,無數個“微塵”以涓涓細流,匯成數量較大的捐款,支援災區和困難群體。通過《青島慈善史》可以感受到,青島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城市,青島具有動員社會各種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的群眾基礎,也有發動民間組織共同進行社會事務管理的歷史經驗。只要政府能夠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思路發展,給民間組織更多的發展空間,多元治理將會使青島充滿了更大活力和朝氣。
通覽《青島慈善史》,全書在扎實的檔案資料和其他眾多文獻資料的基礎上,以時間順序為經,以慈善內容為緯,對不同歷史階段的慈善政府、慈善組織、慈善設施、慈善功能進行詳細探討,并以小結形式對不同階段進行總結,可以看到作者對青島慈善的全面而深刻的把握。可以說,該書是青島慈善事業的開山之作,填補了青島慈善史的研究空白,也是一部具有十分積極現實意義的著作,對于青島慈善理論研究、社會治理經驗的總結,都將產生長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