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衣劍客
在沒有讀過《清晨5點的第五大道》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5年2月版)前,我只知《蒂凡尼的早餐》是一部對當今社會影響深刻的電影,卻不知在電影拍攝的背后會有如此扣人心弦的故事,更不知這部電影被后世贊譽為“現(xiàn)代女性的黎明”。
作者山姆·沃森在序中引用了當時一個“憤青”的話:“站在道德的角度上看,《蒂凡尼的早餐》這部電影是歷年來最糟糕的。”還說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妓女如何投入一個小白臉懷抱的過程。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當今以自由、開放為傲的美國,那時竟是如此保守、閉塞。
其實這篇“憤怒的評論”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也不無道理。那時的世俗教導女人:幼時做一個乖乖女,成年做一個好姑娘,婚后做一個好妻子。那時的裙子露出大腿就是離經(jīng)叛道,那時的女人能夠賺錢便會人神共憤,那時的她們只是婚姻的附屬品。無奈她們只得在家相夫教子,若有閑暇便會抬頭仰望,感嘆上帝不公。
不過,在當時的美國,高度工業(yè)化所帶來的經(jīng)濟發(fā)達使人們得到空前的物質滿足,有了物質基礎的社會就更強調人人平等,女性則獲得了更多的教育機會。教育改變認知,對社會不平等結構有了真知灼見的女性群體就會與“父權社會”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發(fā)生激烈碰撞。進而,在這種社會矛盾的催化下,女性權益發(fā)生變革只是遲早的事。
就是在這種挑戰(zhàn)傳統(tǒng)價值觀、渴望打破陳規(guī)陋習的激流中,杜魯門·卡波特帶著他的小說《蒂凡尼的早餐》站在了風口浪尖上。這部小說文筆荒誕、怪異,女主人公霍莉·格萊特利是一個雖然出身貧賤卻無拘無束、敢于追尋夢想的女孩。這正好迎合了當時主張兩性平等卻處在萌芽階段的“第二次女權革命”的口味,使得這些“激進的”女權主義者找到了合理的宣泄渠道。而卡波特本人也一躍成為女權革命的“指路人”。其兩者就像謀殺案里的殺人兇手兼默契搭檔,他們的這一次密謀使得傳統(tǒng)觀念為之一顫。
不過,這部小說在言語上的粗鄙和女主人公霍莉·格萊特利的雙性戀傾向,還有那“不堪入目”的故事情節(jié),是無法被當時的主流價值觀所接受的,而這也讓他吃了不少的閉門羹。《時尚芭莎》在給卡波特的拒絕信中就寫道:“文中諸多場景對白不堪入目,而且男女主人公的角色身份竟然是一個有著雙性戀傾向的妓女和一個被富婆包養(yǎng)的小白臉,實在是有傷風化。”
盡管如此,卡波特還是在適當?shù)臅r間找到了適當?shù)拿襟w發(fā)表了自己的作品。這部小說剛一問世,就給了當時的傳統(tǒng)觀念一記重拳。同時,這部小說的面世,也給了當時渴望掙脫傳統(tǒng)道德枷鎖的電影人一線曙光。于是乎,小說的版權便很快賣給了電影制片公司。而這一次,傳播“女性解放”觀念的重擔將落在“鋪路人”的肩上。為了能夠取得主流價值觀的認同,編劇喬治·阿克塞爾羅德費盡了心思,他不僅去掉了女主角霍莉的雙性戀傾向,還把原著“妓女與富商一起乘飛機消失在非洲大陸”這個不被大眾認可的結局去掉,取而代之的是留給觀眾一個充滿更多想象空間的結尾。在此基礎之上,他還通過修改對白,盡量淡化霍莉是個妓女的事實。而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在為的傳播“兩性平等”的觀念鋪路。不過,這條路能否走通的關鍵則是“領路人”的人選。
對于這個人選,首先,她不能有任何負面形象以便拉攏持保守觀念的傳統(tǒng)群體。其次,她又要對時尚有高雅的品味來兼顧持開放觀念的年輕一代。以這個人作為社會平衡點,達到一個開開心心、另一個不知不覺,越過“父權社會”所設置的道德紅線的目的。
那么這個人,將會是誰?
其答案就是奧黛麗·赫本。
奧黛麗·赫本在私生活方面少有負面報道。而且她積極、正面的銀幕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從《羅馬假日》中識大體、顧大局的“安妮公主”,到《修女傳》中為了正義良知毅然還俗的“璐克修女”,觀眾都能看到她圣潔無暇的身影。當銀幕錯覺感與人物的正面形象交匯時,觀眾就會形成一種“圣奧黛麗”的慣性思維,往往在看一部電影前,她以往的圣潔形象就已先入為主,哪怕之后去飾演低俗角色,大眾也會認為她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再加之編劇的回春妙手對女主角負面形象的淡化,如果不仔細去看原著,甚至不會知曉赫本飾演的是一個逆天違眾、水性楊花的女人。這樣的雙重保險,使得持有傳統(tǒng)觀念的觀眾們幾乎沒有任何批評之聲。
深入人心的不僅僅是赫本的正面形象,還有她對時尚的高雅品位。早在這部電影拍攝的前幾年,赫本就身著“紀梵希”出現(xiàn)在各大時尚雜志的封面。更讓人驚嘆的是,盡管隔著數(shù)十載的光陰,也沒有哪個女星一生中出現(xiàn)在時尚雜志封面的次數(shù)比赫本多。如此之高的曝光率,自然也贏得了時尚開放的青年一代的青睞。
當“指路人”“鋪路人”“領路人”匯集在一起時,電影《蒂凡尼的早餐》便獲得了巨大成功。這部電影在一舉囊括了國內外多項大獎的同時,還使赫本在電影中身著的“小黑裙”風靡全世界,影響至今。
時隔半個世紀,形象經(jīng)典如昔。合上書,我仿佛又看到了電影開篇時那令人難忘的一幕:清晨5點的第五大道上旭日初升,奧黛麗一襲黑裙,正邁著優(yōu)雅的步伐,款款走來。
電影始于黎明,而這黎明,也正預示著現(xiàn)代女性黎明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