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印斌
1月24日,北京西城區德內大街93號院發生大面積塌陷。經認定,此次塌陷系業主違規私挖近18米深的地下室導致。此次坍塌事件,讓四合院私建地下室問題再度進入公眾視線。有媒體調查發現,北京城區不少四合院都有私挖地下室的情況,中介表示,挖個地下室花不了多少錢,“值錢的是人家能有這關系把地下室挖成又不被舉報”。
有報道披露,93號院業主私自施工并非第一次,早在2010年即私自翻蓋過房屋,去年7月還因私挖地下室被約談、處罰。然而,前事未了,今年卻又發生了嚴重影響公共安全的路陷屋塌事件。目前,業主李寶俊已請辭徐州市人大代表并公開道歉。不過,細察這一事件發現,私挖固然讓人心驚肉跳,而尤讓人心驚肉跳的,則是有關部門長期以來的反應遲緩。
據附近居民反映,93號院業主施工過程“動靜很大”,并非僅僅是在自家院中挖個地窖那么簡單。不僅外圍有鋼板圍擋,夜間還有大卡車運輸渣土,且工人也進進出出,這樣張揚的施工作業,為何有關部門沒能及時發現并制止?更何況,施工業主還有違規施工“前科”,何以在長達幾個月時間里放任自流?
退一步講,有關部門即便沒能及時發現,也應該認真受理民眾舉報。在93號院施工過程中,附近居民曾多次打過城管熱線舉報,但一直沒有反應。有居民甚至站在深坑前說,“你要是再挖,我就從這跳下去。”遺憾的是,有關部門并無行動。那么,這中間是否存在選擇性執法的問題?民告了,官為何不究?這一現實或許印證了中介關于“關系值錢”的說法。
還有,有關部門即已約談、處罰過業主,為何沒能制止其私挖行為?已經處罰了而今年繼續私挖,這中間是否存在花錢贖買的情形?
事發之后,北京市有關部門下發通知,對開挖地下室給予明確界定。不過,在這之前,北京市已有相關規定約束類似行為。根據《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93號院部分房屋屬于舊城歷史文化保護街區的二類保護房屋,應參照重點保護區的原則。在此動工,理應履行相關嚴格程序,并依法處置。
凡此種種,理應有一個明確的說法。特別是,類似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不能非要等到事情鬧大,甚至發生了路陷屋塌的公共事件才重視起來。換言之,如果93號院沒有導致路陷屋塌事件,則“私挖”事件是不是就又一次蒙混過關了?
房屋固然屬于私產,而任何私產的改造、加固、維修等等事宜,應該以不違反當地法律法規、不危害公共安全為邊界。而在查處不法業主的同時,事關公共利益,當地有關部門也不能推卸監管責任。
不獨北京市為然,隨著城市的發展、民眾權利意識的增強,類似的建筑改造問題會越來越多。相應的,也提醒政府部門,不能再被動等待,反應遲鈍,而是應該主動作為;也不能眼睛只盯著容易管理的人群,更要高度警惕那些權勢人群。城市管理本來就應該一視同仁,沒有任何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