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鐵

2015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綱要的最后一年,也是承接下一個五年規劃的關鍵一年。回顧2014年可以發現,許多長期未能撼動的制度壁壘在這一年被打破。招考改革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戶籍改革讓人們看到了“不以出身論待遇”的希望,土地改革釋放出農地入市信號,央企高管限薪、養老金并軌改革則更加體現了制度設計的公平內涵。2015年無疑肩負著進一步深化這些改革目標的使命。
隨著2015年地方兩會的陸續召開,一張張施政“成績單”擺在了公眾面前。在談成績的同時,許多地方對于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及自身發展實際有著清醒認識。除繼續加大民生投入、注重生態保護、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外,更多地方政府本著更加務實的精神,調低了經濟增速目標,并把建立法治政府、加緊落實重大國家戰略作為未來一年的工作重點,同時加強了區域間的共生協作。
如何看待地方政府的這些轉變?如何更好地理解2015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釋放出的信號?為此,《民生周刊》記者采訪了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
民生周刊:如何看待如此多的省份將建設法治政府寫入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汪玉凱: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制定了依法治國戰略,2015年要全面落實這一戰略。依法治國包括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個層面,我一再講,法治政府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上面連著法治國家,下面連著法治社會。法治政府能不能建好,影響到法治國家的建設和法治社會的構建。
法治政府不僅僅體現在依法、科學決策,還特別體現在依法執法、對公權力的法律監督。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對公權力進行約束,構成了法治政府的三個關鍵詞。我認為,目前政府法治方面的問題還比較多,首先是觀念障礙,即當權者是否具有較強的法治觀念、法治意識。其次是執法違法現象比較嚴重,法治實施成效還不高。
法治政府建設是實施依法治國的一個關鍵要素。2015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將法治政府建設列為重點工作內容,有利于依法治國戰略的實現。
民生周刊:今年許多地區都下調了GDP增速目標,遼寧、山西等地更是把增速預期下調了3個百分點之多,徘徊在6%左右,這傳遞出怎樣的信息?
汪玉凱:下調經濟增速預期包含很多層面的問題。整個國家經濟下行壓力很大,遼寧、山西等地調低了經濟增速目標,可見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調低經濟增速目標不是執政觀念的轉變,而是每個省份要根據實際的經濟狀況來調整。
在經濟下行過程中,如果各省份把重點放在轉方式、調結構上,重視經濟增長質量,也是可以的。就害怕經濟增速掉下來了,轉方式和調結構也未取得成效,這樣問題就比較突出了。
全國各地發展極不平衡,有些地區經濟增速計劃高,有些地區計劃低,但就全國來講,整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從高增長期進入到中增長期。各地調整經濟增速目標也是一種實事求是的表現,比較務實,但是全國經濟情況今年如何發展還有待觀察。
民生周刊:梳理各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自貿區等重大國家戰略頻繁出現在各地2015年的工作部署當中,這是否有助于國家戰略的進一步落地?
汪玉凱:國家戰略主要靠地方來實現,中央主要任務是制定規劃、戰略、方針、政策。這些戰略能否落地主要在于地方以及地方之間的配合。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如自貿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城鎮化等,只有通過各個地方的緊密配合,結合本地情況,抓住機遇,抓緊實施,才能實現預期目標。沒有地方配合,這些戰略就是空的。
以“一帶一路”戰略為例,目前沿途各省份的主要成果仍體現在基建方面,對外貿易等成果還未有大的顯現,我認為這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大的戰略方針描繪出來以后,如何實施,還有大量細致的工作需要做。
舉個例子,希臘新一屆政府宣布停止向中遠集團及其他4家競購者出售比雷埃夫斯港的股份計劃,并將重新評估中遠購股協議,這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影響性很大。中遠集團管理著比雷埃夫斯港的兩個集裝箱碼頭,是我們通往德國的一個很重要的港口,也是我國通往歐洲的一座很重要的橋梁。
“一帶一路”需要很多地區共同努力,但實施效果跟國家的外交政策、布局也有很大關系。它不是一個短期目標,而是一個長遠戰略。與其把這些戰略看得簡單,還不如將其看得更加復雜,要想到實施中的困難。此外,我們還要以積極姿態來爭取最大限度地將戰略實施好。
民生周刊:地方政府工作報告遞出的信息是否可以成為我們預判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內容的依據?
汪玉凱:中央政府工作報告是建立在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基礎之上形成的,各個地方的實際狀況如何,直接影響到全國的施政方針、政策和目標制定。所以說,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出來之后,也為國務院制定政府工作報告提供了基礎。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不可能脫離地方,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地方對2014年工作的全面總結和對2015年工作的全面部署,是在國家大政方針指導下進行的,反過來也會影響中央政府工作報告和未來施政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