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鐵

自2013年底P2P金融(個人與個人間的小額借貸交易)劃歸銀監會監管后,監管政策何時落地一直備受關注。1月20日,銀監會經歷了自2003年成立以來的首次監管構架改革,設立了審慎規劃局、現場監察局和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時下發展迅猛且風險頻發的P2P網貸平臺從此明確納入普惠金融部進行監管。
盡管跑路陰影始終籠罩著P2P行業,但其2014年的市場規模增幅依然超過了100%,領跑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與此同時,截至2014年末,風險暴露的P2P平臺數量已達到367家,監管呼聲日益高漲,行業洗牌亦在加速。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互聯網金融千人會創始會長黃震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P2P行業已經歷了3到5年的觀察期,基本可以看出其發展情況和規律,目前可以進入政策推出期。
野蠻生長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投入運營的P2P平臺接近2000家,月均復合增長率為5.43%;全國P2P平臺成交額超過2000億元,而這一數字在2013年僅為900億元。
互聯網金融千人會提供的行業報告分析認為,相對銀行存款利率或余額寶類貨幣基金的收益率,P2P行業1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對于投資者來說頗具吸引力,這是P2P在我國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對融資者來說,傳統金融機構無法滿足大量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而民間借貸的年化利率高達40%到50%,P2P平臺有效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是實現“普惠金融”的一個有力補充,因此獲得融資者青睞。
除市場需求,資本的競相注入也使P2P行業在2014年得到了野蠻生長。業內領先平臺,如人人貸、拍拍貸、有利網、積木盒子等大多獲得B輪、C輪融資。此外,包括愛投資、人人投、愛錢幫在內的近30家上線不到一年的新興平臺均獲得A輪投資。
2014年底,隨著全球最大P2P平臺Lending Club登陸紐交所,為國內P2P平臺帶來較強示范效應,提振了整個市場的士氣。宜信、安投融等P2P公司均公開表示有上市計劃。
金融垂直搜索平臺“融360”CEO葉大清認為,現在P2P行業已經進入個性化競爭和血拼階段。“P2P行業競爭加劇,企業無論在人才爭奪、顧客成本還是管理方面,都有一些成長的煩惱。資本市場爭奪也愈演愈烈,可以看到類似團購千團大戰的情況,資本的介入不一定會使行業健康發展。”
4年前,創業初期的葉大清看到我國金融貸款存在“幾大難”:百姓貸款難,中小企業貸款難、貸款貴,傳統的中介模式、金融模式效率低。“當時我們就想如何幫老百姓更方便地找到貸款,降低貸款成本,這是我們創業的初衷。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金融市場的巨大潛力,預計利率市場化等金融改革會進一步推動,所以也想抓住這個機會。”
葉大清形容“融360”是一只已經擺好位置的豬,等待互聯網金融大風來臨。“我們4年前成立公司,2012年3月就拿到了A輪融資,2013年7月拿到B輪融資。2013年,互聯網金融大風就刮起來了。”
乘風而起的還有中瑞財富。中瑞財富CEO張巍薇介紹,2014年5月平臺正式上線后,中瑞財富思考的問題與其他P2P平臺無異:一是如何找到安全的資產,二是從哪里獲取流量,三是如何收入和把成本控制好。
“資產方面我們看清楚一件事:供應鏈金融一定是未來的趨勢。”張巍薇認為,2012到2014年間,P2P平臺更多的是草根創業。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擁有產業背景、更大規模金融從業背景的機構開始進入這個行業,“整個行業競爭水平不一樣了。”
除競爭水平不同,整個P2P市場也正在逐步細分領域,尋求差異化定位。2013年,P2P行業還在討論P2B、P2C的差別。至2014年,專門針對大學生、公務員、IT工程師等不同人群的P2P平臺陸續登場。
風險增加
在經歷一輪野蠻生長后,P2P平臺的風險控制成為業內另一個關注焦點。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末,風險暴露的P2P平臺數量已達367家。其中,2014年新出現問題的平臺達275家,是2013年的3.6倍。
2014年10月被P2P行業稱為發展史上的“黑色十月”。涉案金額7000余萬元的四川鉑利亞、牽涉金額2.8億元的浙江傳奇投資等20余家P2P平臺關停或“跑路”。
互聯網金融千人會研究人員認為,暫停取現甚至疑似“跑路”的數十家平臺,無外乎兩類:一種是平臺操作規范,并無平臺自身的道德風險,由于風控水平較差而形成大批壞賬,不得不拖延投資者的取現操作,緩解流動性壓力;一種是平臺成立之初即存在欺詐傾向,涉嫌大規模惡意自融或詐騙行為。
“從數據來看,過去一年有上百家P2P企業跑路,2015年情況會更糟。很多P2P企業可能是線下中間機構的業務,只不過披上互聯網外衣。互聯網模式會加速這種企業的跑路,預計2015年會有幾百家跑掉。”葉大清說。
速幫貸CEO鄭春香也持同樣看法:“2013、2014年是P2P行業快速發展期,2014年達到峰值,2015年將呈現平穩發展狀況。2015年,隨著監管細化,一大批平臺可能因為某一個點無法滿足監管要求,或因自身經營而跑路。”
速幫貸2012年成立,2013年5月正式上線。鄭春香認為,速幫貸之所以屹立不倒,其穩定發展的核心就是風控。“我們在風控模塊上花了大量時間,建立了完備的風控售前體系,還有嚴格的貸前審查、貸中審批、貸后管理。”
在談到P2P平臺風控問題時,匯中財富CEO曹偉著重解釋了P2P的概念:“P2P就是個人對個人,根據銀監會的幾條紅線來說,P2P平臺不能有資金池,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底線原則。對接模式就是出借人把錢直接給借款人,匯中財富怎么保證投資者的投資安全?就是采用對接模式。”
2014年,身陷融資逾期風波的多家知名P2P平臺嘗試用剛性兌付解決危機。紅嶺創投自掏腰包填補投資人的逾期資金。貸幫網和人人聚財陷入統一借款主體的逾期風波,但兩家平臺態度有別。人人聚財用自有資金為投資者兜底,貸幫網則堅持逾期項目不兜底。
互聯網金融千人會研究人員認為,貸幫網的做法得到了P2P行業的認可,而普通投資人顯然更喜歡剛性兌付。
“回歸P2P平臺的本質,平臺只是作為一種撮合交易的中介存在。剛性兌付在約束P2P平臺強化借款人審核的同時,客觀上加大了平臺的財務壓力,減少了盈利空間。不少P2P平臺希望打破剛性兌付,回歸信息中介本質,但我們認為尚需時日。”
期盼柔性監管
P2P違約事件幾乎每周都在發生,盡快建立行業規范、落實監管政策已成業內普遍呼聲。“P2P行業制定政策的依據基本成立,推出政策的條件基本成熟。2015年政策出臺的可能性還是有的,目前政策草稿已經起草好,要等國務院發布,各部門再配套出臺。”黃震說。
針對此次銀監會設立普惠金融部,并將P2P行業納入該部監管,葉大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普惠金融部的設立承認了網貸平臺存在的意義及其合法性,將有助于推動P2P監管制度的落地,更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普惠金融涉及的領域比較多,在我看來,為想獲得金融服務的人群和區域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務都可以理解為一種金融普惠化的過程。一方面是傳統金融機構如何為以前沒獲得金融服務的小微企業、創業者等提供信貸服務;另一方面,一些金融創新平臺,如P2P、眾籌等,也是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方式。把這些領域拉入進來進行監管確實是一個時代性的課題。”黃震說。
他認為,互聯網金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如何呵護它的創新與活力,需要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加強投資者的教育和引導,對于風險要有判斷,學會風險自擔;另一方面,既然互聯網金融是普惠式金融,政府監管也要有包容性,不宜過早采取剛性監管。
“過去很多創新領域會出現‘一創就亂,一管就死’的局面,就是因為在政府和市場中間缺乏一個緩沖帶。除市場、政府外,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社會組織的出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把社會主體的意見集中起來傳導到政府;另一方面,可以把政府的政策、措施、監管等嘗試性地傳遞給市場,而不是剛性地將政策插入市場,從而造成市場扭曲;社會組織同時可以為行業自律提供一種模式,并上升到國家政策、法律。”黃震說。
在P2P監管政策遲遲未能落地的情況下,各地P2P自律組織紛紛成立。2013年8月,中關村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成立,其會員單位包括第三方支付、電商平臺、P2P、金融垂直搜索、軟件等30多家公司。2013年底,央行旗下的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成立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不少P2P平臺入選,該委員會以半官方名義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管理。
2014年,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正式揭牌。同年12月16日,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和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同日成立。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金融局及30多家會員單位聯合發起成立,成為國內首家由金融局直接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的網貸協會。
黃震坦言,目前成立的這些行業協會還處于探索階段。“互聯網金融千人會提出的行業倡議書,得到了許多企業的認可。另外,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在吸收會員時提出了一系列標準,名單也被百度收錄為檢索名單,事實上已經對行業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如何加強這些規范的約束力和失信的披露機制,是下一步提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