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
以“龍脈相傳·青春中華”為主題的2015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7月2日在北京開營。千余名來自臺灣及海外的臺胞青年參加了這一兩岸青年交流的品牌活動。自2004年以來,一年一度的夏令營讓更多的臺灣學生親身了解了大陸的變化,兩岸交流的民間基礎正在不斷夯實。
演講開始前,詹尚洺同兩個雙胞胎姐姐坐在一起,臉上有一份格外的安靜。16歲的他是臺北仁愛國中的高中生,前一天,他在北京的暑氣中“蒸”了一天,去了天壇、頤和園,天很熱,但北京的一切是如此新鮮。
臺上,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之一、總裁金建杭正激情回顧阿里巴巴草創時的艱難,忽閃著一雙大眼睛,詹尚洺笑言媽媽也會刷淘寶給他買衣服。
雖然第一次踏足大陸,但對于詹尚洺來說,這塊土地并不陌生。爸爸在臺灣立法委工作,經常在兩岸之間穿梭。兩個姐姐已經先他來過大陸,這次機會到來,爸爸立刻給他報了名。
“想開店,不用再租賃昂貴的店面,在淘寶網就可以開。需要貸款,找螞蟻金服,小額貸款可以幫你搞定。”金建杭的鼓動讓周圍的臺妹滿眼都是躍躍欲試的喜悅。
當他談及創業之初每月僅500元人民幣生活費的經歷時,臺下發出陣陣感嘆。金建杭向臺灣學生表示,“年輕不怕沒有機會,阿里巴巴的大門始終向所有年輕人敞開。”
“博物館很大,天壇好美,而故宮則被口才很好的導游帶進了皇帝的故事中‘入戲太深’”。這是很多臺灣學生的共同感想。
他們參與的是由全國臺聯主辦的2015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這一兩岸青年交流品牌活動自2004年開始舉辦,迄今已舉辦12屆,近1.5萬名臺灣青年朋友通過夏令營這一平臺到大陸參訪。

全國臺聯黨組書記梁國揚在開營儀式上表示,希望青年朋友能利用好夏令營的機會,增進理解、收獲友誼,做兩岸青年互聯互通的橋梁和紐帶,“一起進步,共同擔當”。
臺灣青年領隊之一孔文吉稱,青年是兩岸和平交流的使者,大陸對于臺灣學生“一直抱著雙手歡迎的姿態”,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他打趣說,“離開之前一定會抱頭痛哭,說明這次交流才是最成功的。”
新奇,親切,平實,臺生眼中的大陸早已經穿越了昔日意識形態的隔閡。臺灣青年關心“一帶一路”、“畢業恐慌”、“創業”等話題,與大陸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話頭”。
最早參加第一屆夏令營活動的營員,會隨身攜帶方便面和衛生紙,這已經成為昔日的“笑談”。

來自臺北醫學大學的呂佳穎是第二次參加夏令營。2014年報名,是“因為想要看‘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里描述的長江,想要看能從外太空看到的地球建筑物長城,想要吃辣辣的重慶料理”。這些愿望在2014年一一實現。
2014年在重慶,滿滿一盆都是紅紅的料理給她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那次大陸行,“建立了深厚友誼,甚至是愛情。”她希望今年對大陸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留下滿滿的回憶”。
還在上大三的林澤翰是來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志愿者,聽說這次是為臺灣學生服務,他早早就報了名。因為自己是廈門人,會說閩南語,跟臺生溝通會很便利。接觸后才發現,“他們最常講的還是普通話,跟當地的長輩才會較多使用閩南語。”
曾經在臺灣游歷過10天,林澤翰對臺灣學生的心思并不陌生。他笑稱,“出去吃飯時,有臺生怕辣,因為那邊不怎么吃辣,但是味道好,還是很愛吃。除此之外,他們對北京烤鴨也蠻感興趣。”

與林澤翰一組的同學很喜歡擺各種姿勢拍照,按下快門的瞬間,他們會活力四射地高高跳起。三五人湊到一起就可以玩游戲、講笑話,非常熱鬧。“比如,大家排成一圈,前排人坐在后排人的腿上,融融一家的感覺。”
談及兩岸青年之間的交流,他表示,以前交流會有不那么順暢的時候,現在不會,因為這些臺灣學生有些已經來過大陸,交流越來越頻繁,彼此就不會有隔閡。
來自臺南大學的余明助是32名學生的領隊,也是大陸的“常客”,他笑言自己“來大陸的次數已經無法計算”。
前一天因為飛機晚點,他和營員接近半夜才到達酒店。清晨,他早早出去跑了一圈,北京天空現出一朵朵白云,他大呼“今天天氣很好!”
余明助所帶領的臺南大學分隊20多名本科生占了很大的比例,還有若干名碩士和博士生。他們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來大陸。
談起臺生參與夏令營的踴躍,余明助告訴記者,“他們全部是自愿報名,而且很搶。學校開放了32個名額,結果一下子就報光了。”有一位馬來西亞的僑生,來臺灣念書,也第一時間報名跟了過來。
帶著這么多人出行,又是夏令營,對于余明助來說還是第一次。他介紹說,臺南大學和大陸院校的交往這些年在不斷“提速”,“來自北京、福建、廣東、浙江等地大陸學生從大一就來臺南大學念書。”
第一次來北京的王秀英,帶領的團隊中多是高雄、臺北、淡江、嘉義等地的學生,她要求學生有心得及時寫下來,“把心里的感覺落到紙上”。
談及學生來大陸后的感覺,王秀英說,“因為年齡相同,沒有落差,他們跟大陸這邊的志愿者相處特別融洽。”
在學生眼里,故宮跟想象的不一樣,他們懷著好奇心見識了皇帝和妃子的居室,當地導游也是講故事高手,吸引得臺灣學子聽得入迷。

在頤和園,他們繞著偌大的園子緩緩漫步,年輕人腳力好,岸邊的景色讓人不斷駐足。而說起居庸關長城,王秀英笑說,“每個人都登了頂,包括我自己,都是好漢。”
在她看來,兩岸交流的融洽已經遠遠大于想象。上次她還帶隊冬令營。“志愿者跟我們的學生在一起,兩人走路都會手牽手。最后離別的時候,淚飆得厲害,連當地導游都在陪哭。”說起這些,王秀英滿眼都是感動。
為期4天的總營活動還包括到高校與同齡學生座談,以及在社會福利院與老人聯歡。
在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聽罷來自彼岸的歌聲,一位80多歲的老婆婆動情地說:“我們都是同齡人,我們都是80后。” 站在一旁的郭相利同學黯然落淚,她說自己跟爺爺住在一起,爺爺雖然身體還好,但是奶奶比較早去世,自己沒能孝敬到奶奶。
北京的行程結束后,戀戀不舍的營員分赴大陸28個省、區、市繼續參訪。
問及詹尚洺還會再來嗎?對面那個慢熱的大男孩悠悠地說,會啊!平靜的臉上帶著一份喜悅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