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在北京文藝座談會上深刻論述了文藝工作在黨和人民事業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新時期發展繁榮文藝工作的指導方針和原則,在文藝工作中心任務、立場方向、創作源泉、評價標準等方面,以新的內容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具有時代性、針對性、人民性等鮮明特點,同時也凸顯了我們黨對文藝領導權和文藝領域意識形態工作的高度重視,其對指導我國文藝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文藝座談會講話;文藝工作;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15)05-0078-03
作者簡介:楊軍紅(1974-),男,河南葉縣人,中共中央黨校2012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以下簡稱《講話》)。《講話》深刻論述了文藝工作在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中的重要地位,澄清了當前文藝工作中存在的是非問題,提出了文藝工作的指導方針和原則,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講話》提出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論述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針對性、人民性等特點,在新形勢下凸顯了我們黨對文藝工作領導權的重視。
一、文藝工作應體現鮮明的時代性
作為新時期指導文藝事業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獻,《講話》在以下方面凸現了文藝工作的時代性:
1全新的時代背景。國際上,西方發達國家所賴以主導全球事務的政治、經濟優勢不斷削弱,正采取現代高科技、大眾傳媒、互聯網傳播等手段和所謂的文化優勢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文化宣傳、滲透、擴張,推行文化霸權,以達到影響控制這些國家文化的目的。國內,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巨大成就,但是一個時期以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盛行,也嚴重腐蝕了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國民精神。守護精神家園,抵御文化霸權,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要求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文藝工作必須回應時代要求,承載時代使命,推動中國先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2文藝的時代作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文藝工作定位和時代作用,對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建設、引領時代進步、人們的精神塑造等具有重要意義。為解決這一問題,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深刻闡述了文藝的時代作用,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要求文藝工作者創作出“無愧于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優秀作品”;文藝工作者要“隨著時代生活創新”,“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1]系統論述了文藝的時代作用、文藝工作者的重要地位、優秀作品標準以及實現文藝創新的方法途徑等問題,其中許多都是新的提法和觀點,豐富了馬克主義文藝理論內涵。
3對文藝工作者的時代要求。文藝工作者是文藝創作主體,在引領時代風尚和塑造精神靈魂等方面具有特殊地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于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提出,“文藝是塑造靈魂的工程”,[1]對于鼓舞人心,凝聚全民族的力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這種地位和作用的充分發揮,就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準確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代同步,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和任務。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書懷”,[1]“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 [1]等等,這些嶄新的論述分別提出了文藝工作的中心任務、立場原則、創作主題、寫作手法、創新途徑等,都具有鮮明的時代內容,體現了黨對文藝工作者的時代要求。
二、市場化全球化條件下要努力推動文藝工作健康發展
在當前市場化全球化浪潮中,文藝界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問題還比較突出,主要是:一些文藝工作者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在文藝創作中急功近利,抄襲模仿,濫竽充數;創作脫離了人民群眾和實際生活,甚至還充當起利益集團代言人;忽視了文藝的社會效益,文藝商品化、市場化、利益化,甚至為了謀取個人不當利益與西方勢力遙相呼應,嚴重腐蝕和削弱了我國優良文化與國民精神,等等。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習近平《講話》明確提出了文藝工作者的中心任務、文藝的創新和提高、文藝作品評價標準等一系列事關文藝工作健康發展的重要方針和指示,為文藝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
1明確提出了文藝工作者的中心任務。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文藝工作者不能迷失了自己,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職責,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1]而不能偏離自己的中心工作,這是文藝工作者的“靈魂工程師”使命,同時也是立身行事的大事。如果一個文藝工作者長時間拿不出像樣的作品來,很難說能站住腳跟,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丁玲說過,一個作家,“還是得有幾本作品留給人民,留給后人。”[2]說的是為人民創作出高質量的作品對文藝工作者的重要意義。有不少文藝工作者起初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好作品,但后來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靜不下心來,逐漸偏離了創作這個中心任務,轉而成為追名逐利的文化產品生產商,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針對這些情況,習近平《講話》要求,在市場經濟下,廣大的文藝工作者仍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獻給人民,[1]并明確指出這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也是中心任務。
2強調重在提高和文藝創新問題。這是對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新發展,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內容。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要堅持普及和提高的辯證統一,以普及為主,兼顧提高的文藝方針。當時的工農兵大眾“由于長時期的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統治,不識字,無文化,所以他們迫切要求一個普遍的啟蒙運動”。[3]862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發展,文藝工作面臨的環境已完全不同于戰爭年代,“人民對包括文藝作品在內的文化產品的質量、品味、風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1]但是在文藝創作方面,“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1]這些現象和問題的存在和滋長,不但使人民享受不了數量越來越多、品味越來越高的文化生活,而且助長了社會上急功近利、弄虛作假等不良風氣,對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帶來了消極影響。針對這些問題,習近平《講話》強調了文藝工作的提高和創新,并就如何出更多“思想精深、醫術精湛、制作精良”的[1]精品,如何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1]提出了具體要求。當然習近平強調的提高,絕不是脫離群眾的“陽春白雪”,而是文藝創作要面向人民大眾,多出精品,是更高層次上的“普及”,是提高和普及的辯證統一。
3明確提出文藝作品評判標準。在創作原則上,把文藝作品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歷來是我們黨對文藝工作的要求。習近平《講話》強調“好的文藝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這是分析判斷新形勢下文藝發展規律,針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實際需要提出的。好的文藝作品必然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是由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和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好作品首先應該得到人民群眾的贊揚和歡迎,是接地氣的。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好作品也要在市場上受歡迎,實現市場價值。從社會效益為首,到兼顧經濟效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講話》中體現了我們黨求真務實的作風,也必將極大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創造熱情。
三、文藝是面向人民、為了人民的偉大事業
毛澤東提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3]857明確提出了文藝要為人民的原則。習近平《講話》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系統闡述了文藝工作者和文藝創作的立場與方向、動機與效果、方法與途徑等重要關系,以新的內容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現了堅定的人民立場。
1立場與方向。從我們黨在延安時期局部執政到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執政的整個時期,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為人民服務,取得了文藝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對此,習近平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致力于文藝創作、表演、研究、傳播,在各自領域辛勤耕耘、服務人民,取得了顯著成績,作出了重要貢獻。”[1]但不能否認的是,當前也有一些文藝工作者不是為人民而歌,而是為金錢而歌;不是作廣大人民群眾在文藝領域根本利益的代言人,而是充當起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和貪官污吏沆瀣一氣,對國家和社會危害不淺,助推了實用主義和拜金主義傾向;也有個別作家以追求到國外獲獎為目的,進行丑化中國人形象的創作,客觀上迎合了國外勢力污蔑、詆毀中國形象,破壞中國文化的不良動機和圖謀。上述現象表明,這些文藝工作者的立場出現了問題,也就是沒有站到人民的立場上。所以,立場問題對文藝創作至關重要,毛澤東曾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指出,“我們是站在無產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3]848表明了共產黨人的立場。習近平在《講話》中旗幟鮮明地提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這把文藝的人民性問題上升到社會主義本質的高度,文藝工作者要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1]不動搖。堅持文藝為人民的立場,就是堅持了文藝戰線上的社會主義方向,而偏離文藝為人民的立場,就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必然是沒有前途的。
2動機與效果。在明確文藝為人民原則的基礎上,習近平進而指出了文藝如何為人民的問題,即在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前提下,文藝要把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動機和良好的效果辯證統一起來。一是對人民有真感情。這對文藝工作者來說尤其重要,法國共產黨人葛蘭西提出,作家只有通過“體驗人民的情感,跟人民的情感融為一體”,[4]才會寫出人民的文學。毛澤東指出,“我們知識分子出身的文藝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為群眾所歡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來一個變化,來一番改造。”[5]習近平在北京文藝座談會上進一步提出了增進文藝工作者對人民感情的理論依據和具體方法,“歡樂著人民的快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怎么能做到呢?“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道理,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1]文藝工作者只有放下身段,深入群眾、深入生活,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才可能創造出為人民所歡迎的優秀作品。二是以人民為表現和評判主體。文藝工作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就必然要以人民為表現的主體,以人民的接受和喜愛程度為評價作品優劣與否的重要尺度。馬克思在評價作家標準時說:“人民歷來就是作家‘夠資格’和‘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6]毛澤東在論及革命文藝工作者時談到:“一切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只有聯系群眾,表現群眾,把自己當作群眾的忠實的代言人,他的工作才有意義。只有代表群眾才能教育群眾,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3]864習近平《講話》進而提出“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1]一部作品,如果不能反映人民大眾的喜怒哀樂、人情冷暖,并為人民大眾接受,得不到大眾的歡迎,那么就失去了作品應有的價值和意義。
3方法與途徑。習近平《講話》闡明了文藝與生活的關系,論述了人民是文藝的源泉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原理,為文藝創作指明了根本的方法和途徑。一是文藝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1]因為“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1]既然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那么文藝創作就要立足于人民現實生活,以反映人民現實生活為中心。二是文藝是對生活的能動反映。文藝不是消極地機械地反映生活,它來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即“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3]861這就要求文藝工作者胸懷理想,努力實現基于現實生活基礎上的創新,通過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藝術個性實現文藝創新和百花齊放,滿足人民品味越來越高的文化需求。
四、高度重視文藝戰線工作
習近平《講話》體現了我黨對文藝戰線工作的高度重視,這在當前我們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的情況下具有重要意義。
1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我們黨歷來重視包括文藝工作在內的文化工作及對文藝工作的領導。陳獨秀提出:“今欲革新政治,勢不得不革新盤踞于運用此政治者精神之文學。”[7]指出了政治與文學之間的重要關系。毛澤東指出:“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8]強調了文化的意識形態作用。當前有一股思潮,認為和平建設時期,文藝已經發展成為產業,不應再提文藝戰線和文藝服從于政治,這股思潮試圖割裂文藝和政治的關系,否認文藝的“二為”方向,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當前文化領域的某些亂象。習近平《講話》指出:“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旗幟鮮明地指出了文藝是黨和人民事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文藝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并明確指出“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1]這些希望和要求,應成為我國文藝工作遵循的重要指導方針。
2文藝工作者的政治態度事關黨對文藝工作領導權的鞏固。文藝工作者往往通過作品來反映現實、提倡什么、否定什么,對社會和人民群眾發揮正向或負向引導作用。我們黨要順利實現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文藝工作者的政治立場、政治態度就至關重要。“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其他許多問題也就不易解決。”[3]858習近平《講話》提出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文藝工作者要“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道理,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1]分別從根本方向、基本要求、現實途徑、表現主體等方面,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文化發展道路,堅持黨對文化建設各項工作的領導,這是文藝事業健康發展和推動改革發展偉大事業的重要政治前提。
3文藝創作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黨要實現和鞏固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權,還要確保文藝發展的軌道符合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根本方向,這就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文藝創作的各個角落,文藝創作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話》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波、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這要求我們一要珍視歷史,牢記“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 [9]的道理,堅決抵制和反對文藝創作中的歷史虛無主義。美國人是怎么重視自己短短二百多年的歷史的?其《全國歷史課程標準》有這樣一段話可見一斑:“沒有歷史,一個社會就不會對自己的歷史起點、核心價值觀,以及過去的決定對當前的影響有一個共同記憶……沒有歷史知識和以歷史知識為基礎的探究,人們就不可能成為見多識廣、有鑒別能力的公民。”[10]美國如此重視本國歷史在國家發展和公民培育中的戰略地位,我們更應珍視我們五千年的歷史。二是文藝創作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廣大文藝工作者應堅持原則,心中有數。文藝創作方面,要尊重歷史、立足現實,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立場和方向不動搖,多出鼓舞人、激勵人、傳播社會正能量的優秀作品。像那種打著創新的名號,為了吸引眼球,追逐金錢,惡搞丑化群眾形象;將歷史人物、英雄人物等庸俗化、甚至情色化等的創作亂象要堅決糾正和避免。三是文藝創作要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脫離主流文化。那種一味追逐市場利益、騙取虛假榮譽以及賣弄所謂才氣等行為,實質上是在弱化或放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民利益,所起的作用是污染國民精神、渙散人心,這些文藝工作者該認真反思了。
結語
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充分表明,沒有先進文化的引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文化的引領和支撐,內在地要求文藝工作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是新時期促進文藝事業健康發展、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綱領性文獻,貫穿于其中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觀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必將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EB/OL]. 新華網,2014-10-15.
[2]徐光耀.昨夜西風凋碧樹——憶一段頭朝下腳朝上的歷史[J].新文學史料,2000,(2).
[3]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葛蘭西.論文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47.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修訂本中卷)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378.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70.
[7]陳獨秀文章選編 [G].北京:三聯書店,1984∶174.
[8]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9]龔自珍全集(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59∶22.
[10]李殿仁. 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黨課講座[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