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俄羅斯犯罪構成學說的追根溯源

2015-09-10 07:22:44米鐵男
東方法學 2015年4期

米鐵男

內容摘要:犯罪構成是刑法學界討論的熱點問題,尤其是在當前我國面臨傳統的犯罪構成體系何去何從的時候,顯得更為重要。這實際上是研究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我國的犯罪構成理論移植自蘇聯,而蘇聯的犯罪構成學說深受沙俄時期學說的影響,沙俄時期的刑法理論又源自西歐國家,主要是學習了德國的相關學說。但我國學界長期存在對特拉伊寧犯罪構成理論的誤解,認為其屬于四要件的犯罪構成學說,而事實上特拉伊寧主張的是構成要素論,而非構成要件論。長期以來我們認為四要件的構成理論是蘇聯學者的貢獻,但事實上早在十月革命以前就已經存在了這樣的學說,并且是對德國相關學說的改造。當前,學術界常常探討犯罪論體系的改造問題,其中四要件與三要件學說的對立就是重要內容,將兩者對立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俄羅斯犯罪構成學說的根源認識不清,兩者在歷史上實際上是同源的。

關鍵詞:俄羅斯 犯罪構成 罪刑法定原則

犯罪構成一直是刑法學界十分關注的問題。我國的犯罪構成理論主要移植于自聯的相關學說,這個犯罪論體系在今天出現了諸多的不適應,這既有本土化的原因,也有“供體”的原因。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將重點分析俄羅斯犯罪構成理論的形成過程,從而為完善我國的犯罪論體系提供一些論證上的幫助。

一、沙俄時期的犯罪構成學說

俄羅斯刑法學的發展可以追溯到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長足發展于19世紀后半期。犯罪構成這個術語就是在19世紀中葉由德國傳入俄國的,與俄國刑法學快速發展時期相吻合,這并不是巧合,而是當時俄國與德國的密切關系導致的。歷史上俄國上流社會曾出現過學習法國的熱潮,但統治者漸漸認識到法國的一些自由主義思想對其統治國家不利,進而主張學習嚴謹的德國制度模式,于是從19世紀中葉開始,留學德國的俄國人漸漸多了起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形成了空前的交流高峰。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批杰出的刑法學家,他們絕大部分都深受德國刑法學的影響。俄國對犯罪構成的研究并不早,而是從19世紀后半期開始的。其典型的代表是塔甘采夫,筆者就以塔甘采夫為起點來回顧這段歷史。〔1 〕

塔甘采夫是俄國19世紀后半期著名的刑法學家,他于19世紀60年代中期赴德國海德堡學習,師從卡爾米特邁耶。兩年后回國,在其后所著的《刑法總論講義》中多處反映了他的留學成果。他認為,犯罪行為作為在現實生活中違反法規范、侵害法所保護的利益的行為,是一種活生生的關系,這個關系產生于侵害者與侵害對象(侵害客體)之間,它具有獨特的界限和特征,以這些界限和特征為基礎,這個關系就成為了法律關系的范疇并占據獨立的地位。〔2 〕這些犯罪行為的特征標志之總和在刑法學中,特別是在德國學術作品中被稱為犯罪行為的構成(Corpus delicti, Tatbestand, corpus de delict)。關于這個術語,塔甘采夫解釋道,在18世紀末,德國的相關著述才把Corpus delicti引入刑事實體法中,并且長期以來這個概念體現的都是程序法淵源,這就是通常把犯罪的主觀條件從犯罪構成的學說中排除出去的原因。〔3 〕因此,所有的犯罪行為都可以在它的種屬概念中進行分析,鑒于此也就可以劃分為一般的、特別的或某個種類的犯罪行為的構成。當行為存在某些特征而被認定為具有犯罪性和可罰性,那么這些特征的總和就是一般的構成。若因存在某些特征而被認定為殺人、偷竊,甚至更為特別一些的在交通工具內或住宅內偷竊,被害人承諾的謀殺行為等,那么這些特征總和就屬于特別的構成。犯罪行為與其他法律關系一樣,其現實特征也可歸結為三個部分:一是行為人,即實施犯罪行為的人;二是行為人行為的作用方向,即犯罪侵害的客體或者對象;三是犯罪侵害(行為)的本身,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來分析它。〔4 〕塔甘采夫在撰寫《刑法總論講義》的時候,外國刑法學史上出現了凱特勒、龍勃羅梭、加羅法洛、菲利、李斯特等著名刑法學家和犯罪學家,在俄國則有斯帕索維奇、基斯佳科夫斯基、洛赫維茨基、切貝紹夫—德米特里耶夫、福伊尼茨基、科洛科洛夫、謝爾蓋耶夫斯基、德里爾等人,這些人的觀點在他的著述中都有反映。

塔甘采夫的犯罪構成學說與德國的犯罪構成理論有密切關系,這主要有兩方面的理由。首先是他本人深受黑格爾哲學的影響,辯證法的觀念根深蒂固,分析事物重視現實實踐。在承認犯罪是行為的前提下,就會很自然地把行為的主體與客體聯系在一起,而且當時在德國,黑格爾學派的刑法學者貝爾納和蓋斯特林寬泛解釋構成要件的內容,把犯罪行為的所有必要的客觀和主觀要件都包括進來。〔5 〕這也對俄國刑法學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然,說塔甘采夫受到黑格爾哲學的影響,主要就是針對犯罪構成這個問題而言的,他在其他方面也受到康德思想的影響,他曾師承卡爾米特邁耶,間接地受到費爾巴哈的影響。〔6 〕他在俄國學習時則師從黑格爾派學者斯帕索維奇,可見他的思想淵源比較復雜。第二點,他構造犯罪構成學說的直接來源是德國刑法學中早期的構成事實理論,因為當時貝林的犯罪構成要件理論尚未問世,他是對Corpus delicti, Tatbestand這些程序法中反映純客觀事實的術語進行反思后加以改造的,對其中界定和標識犯罪特征的客觀內容加以肯定,但又認為真正意義上的犯罪行為的構成應該包含犯罪的主觀內容。從這點看,筆者認為他的見地比后來的貝林走得更遠了一步,甚至包含了目的行為論的一些精神。

接下來還需要厘清三個問題。第一,關于犯罪行為的構成是否就是犯罪構成。在塔甘采夫看來,應該就是一個概念。在他的總則論著中,一般使用的都是“犯罪行為的構成”這個概念,只是在極少數地方直接使用了犯罪構成一詞,從語境和沒有特別說明上來看,這兩個詞在塔甘采夫看來沒有本質的區別。從構詞法的角度來看也沒有根本的區別。特拉伊寧及其后繼者們,包括今天的學者都使用“犯罪構成”一詞,該詞就是塔甘采夫當年在極少數地方使用過的那個。第二,塔甘采夫把犯罪行為的構成分為一般的和特別的,也就是總則中構成和分則中構成。〔7 〕第三,塔甘采夫認為沒有必要把犯罪行為的構成分成客觀的構成與主觀的構成,這種劃分實際上是對犯罪行為構成種類的劃分,而不是在犯罪行為構成內部進行的劃分,他說無論是反映行為外部特征的客觀因素還是反映行為人罪過特征的主觀因素,都是組成犯罪行為構成總和的一部分。〔8 〕總之,塔甘采夫是在改造早期德國客觀犯罪構成理論的基礎上,〔9 〕加入了行為人的主觀內容,建造自己的犯罪行為構成學說,形成主體—客體—行為(主觀心理態度,客觀犯罪行為)的模式。

謝爾蓋耶夫斯基也是當時俄國著名的刑法學家,他在討論犯罪論體系問題時使用了與塔甘采夫相同的措辭,即犯罪行為的構成。他認為,某人的行為在存在一系列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歸為犯罪行為,也就是說,該人實現了那些形成違法的法律關系并置自己于刑法規定的刑罰之下所具備的特征,那么這些條件的總和就是犯罪行為的構成,其本質是行為人(主體)、侵害對象(客體)、行為本身(犯罪行為)。〔10 〕謝爾蓋耶夫斯基也把犯罪行為的構成區分為一般的和特殊的犯罪行為的構成。同時他也提到犯罪行為的構成這個詞是到19世紀中葉才傳到俄羅斯的,是從德語詞Tatbestand翻譯而來,在俄國和一些新的德國著述中還使用另外一個拉丁文術語Corpus delicti。〔11 〕在論述刑事責任能力時,列舉了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四點要素,肯定了塔甘采夫的觀點,并認為是費爾巴哈奠定了這個理論的基礎。〔12 〕他在書中引用費爾巴哈1847年版的《刑法教科書》第85節:“mit dem Verbrechen und deren bürgerlichen Strafbarkeit bekannt, in einem Zustande sich befunden hat, wo er seinen Willen dem Strafgesetze gem?ss bestimmen konnte”。〔13 〕他指出,費爾巴哈承認,意識到實施犯罪行為及行為的違法性的能力和控制行為合法的意志的能力就是刑事責任能力的要素。〔14 〕從這本刑法總論教科書中可以看出,謝爾蓋耶夫斯基的觀點在很多地方借鑒了德國學者的觀點,與塔甘采夫類似,主要是以德國早期的古典學派的觀點為依據進行研究工作的。

基斯佳科夫斯基認為:“犯罪構成就是那些現實存在的必要的特征(要件)的總和,缺少全部或個別特征(要件)犯罪都是不可想象的。” 〔15 〕根據他的觀點,犯罪構成的必要要件包括四個:第一,犯罪主體,抑或實施犯罪者;第二,客體,抑或犯罪行為所指向的對象;第三,主體對犯罪行為的意志狀態,亦或主體的內心活動;第四,行為本身,及其后果,抑或主體的外部活動及其結果。〔16 〕

今天的學者在評價那段歷史時說,最為詳盡的關于犯罪構成學說的理論研究是刑事古典學派〔17 〕在18—19世紀推動的。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刑法學受到德國刑法學說的巨大影響,很多俄國學者是在德國完成自己的大學教育甚至取得碩士學位的,〔18 〕德國學派探討犯罪構成的學說,如賓丁、貝林等的學說,但沒有得到發展。德國的理論從一開始就是在犯罪構成之下理解法律構成的,并把它與刑法規范混為一談。〔19 〕當然對于俄羅斯學者今天的看法可以再討論,可以肯定的是,俄國犯罪構成學說的雛形最早就是起源于大陸法系的(犯罪)行為構成理論,并逐漸本土化的,而且四要件的構成理論在十月革命前就已經形成了。

此后,對于犯罪構成的研究,成為俄國刑法學史上劃時代事件的就是特拉伊寧《犯罪構成的一般學說》著作的問世。

二、蘇聯時期的犯罪構成學說

十月革命勝利以后,蘇維埃政權成立,需要建立新的政治法律體系。由于意識形態的原因,十月革命前的一些刑法學家退出了歷史舞臺,包括他們的學說,至少在形式上被封存了。而另外一些學者開始試圖尋找新的出路,即適合社會主義國家的新的法學理論,其中重要的來源就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當時很多學者具有在西歐國家留學的背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俄國出現了到德國學習的熱潮,當然并不限于法學領域。這個趨勢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批學者中有一部分在蘇維埃政權建立以后成長為經驗豐富的科學家,努力尋找著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刑法學的新思路。

在這樣的背景下,刑法學者以馬恩經典著作以及列寧的思想為依據,開始構建新的刑法學理論框架,并把這個框架發展延續到20世紀末,創造了影響巨大的社會主義刑法體系。談到與大陸法系,尤其是德國的關系,蘇聯主要是以批判的態度對待德國刑法理論,把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與法的學說作為刑法理論的基石。

皮翁特科夫斯基主編的《蘇維埃刑法教程》中曾寫道:“從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第一天開始,蘇維埃刑法理論就在列寧的著作中得到了自己的發展。” 〔20 〕這明確了蘇維埃刑法理論原則的來源。在1922年《蘇俄刑法典》出臺后的幾年內,一些學者陸續出版了闡述刑法學理論的著作,其中如1925年皮翁特科夫斯基的《蘇維埃刑法總論教科書》、伊薩耶夫(М.М.Исаев)的《蘇俄刑法總論》、特拉伊寧的《蘇維埃刑法分則教科書》、1928年皮翁特科夫斯基的《刑法分則教科書》以及1929年特拉伊寧的《蘇維埃刑法總論教科書》等。皮翁特科夫斯基曾在教程中評價這個階段的刑法學著作,在那個歷史時期,對于發展馬克思列寧刑法理論的所有重要的馬恩和列寧著作并沒有全部匯編出版,這不能不反映在上述書的思想理論水平上。在十月革命前出版的一些刑法專著中幾乎完全沒有從馬克思主義立場來進行寫作,但也有一些作者試圖從馬克思主義立場來闡明自己的觀點。可見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刑法學界是個思想活躍的戰場,皮翁特科夫斯基還舉出例子,如哈茲的《階級性司法》 〔21 〕、蘇爾斯基的《作為保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刑事社會學派》,后者的文章發表在1904年德國社會民主黨理論機關刊物《新時代》上,〔22 〕這些作品都非常敏銳地提出了刑法階級性的問題,并且首次研究了不僅在資產階級思想家中,就是在德國社會主義法學家中也被廣泛承認的所謂刑事社會法學派。〔23 〕關于皮翁特科夫斯基的觀點,人們可以在特拉伊寧的1929年《蘇維埃刑法總論教科書》中找到依據。例如特拉伊寧以社會危害性為基礎構建刑法體系,以社會保衛方法取代刑罰等。因此,可以說特拉伊寧也是深受社會法學派影響的,但同時他也把重點轉向馬克思主義,并嘗試按照馬克思主義的體系撰寫刑法教科書。蓋爾青仲曾評價說:“А.Н.特拉伊寧的刑法理論與實踐,是一條充滿荊棘的漫長道路。十月革命前,他是俄國社會法學派左翼代表人物,是《法與生活》 〔24 〕的創刊人之一。十月革命后特拉伊寧學習馬克思主義并嘗試把自己的《刑法總論教科書》寫成具有馬克思主義體系的著作,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徹底的馬克思主義者了。” 〔25 〕20世紀20—30年代蘇俄的刑法學著作已經在馬克思列寧關于國家理論的基礎上,發展了刑法的階級性質,特別是蘇俄刑法的階級性質問題。皮翁特科夫斯基認為研究這一時期的理論有助于根除資產階級對蘇俄刑法學理論的影響。〔26 〕

國家意識形態的差別,致使刑法學家們也要與過去所謂舊的法學理論劃清界限。1959年法學教授格里沙耶夫在他的《資產階級國家刑法理論和刑事立法》一書中曾評價塔甘采夫的犯罪概念,犯罪是“……有害于個人或社會而被法律所禁止的行為 ”。他認為,這個犯罪概念試圖以資產階級利益代替全社會的利益,企圖掩蓋犯罪的階級性,后面又逐漸引伸出掩蓋犯罪原因,等等。〔27 〕作為在歷史上曾經影響深遠的各個刑法學派,尤其是對俄國影響巨大的刑事古典學派在蘇聯時期由于是資產階級刑法學派而成為被批判的對象。

皮翁特科夫斯基在介紹資產階級刑法中的犯罪構成時指出,刑法所規定的符合犯罪的必要特征的總和叫作犯罪構成,但是在資產階級刑法理論中對屬于犯罪構成的那些特征的理解也并不是一直統一的。一些學者只是把那些描述犯罪行為的客觀特征歸入其中,持此觀點者把罪過和主觀方面從屬于犯罪構成的那些特征中剔除出去,因此罪過及其形式的問題就沒有進入到犯罪構成學說之中。還有一些刑法學者把整個犯罪全部特征的總和理解為犯罪構成,包括客觀特征和主觀特征,因此也就可以在犯罪構成學說中討論罪過及其形式的問題。受到康德哲學影響的德國刑法學家費爾巴哈認為,只需把犯罪行為的客觀性質納入犯罪構成,而諸如罪過等主觀因素可作為與犯罪構成相并列的確定刑事責任和刑罰的其他必要條件來加以研究。另外一位德國刑法學家貝爾納深受黑格爾哲學的影響,承認主觀的和客觀的、主體與客體的對立統一關系,認為納入犯罪構成的不僅應有客觀性質——行為,還應有主觀性質——罪過。塔甘采夫對犯罪構成的三分理論前文已述。皮翁特科夫斯基認為,塔甘采夫把確定犯罪構成的特征作為刑事責任的基礎,其觀點就如同資產階級法治思想的傳播者一樣。緊接著皮翁特科夫斯基又分析了社會學派代表李斯特的觀點和受新康德哲學影響的貝林的學說,他認為貝林的三段論中違法性和有責性的判斷都為資產階級法院司法擅斷提供了理論支持和便利條件,即所謂的“繞過法律”。〔28 〕

特拉伊寧是蘇聯非常著名的刑法學家,他的《犯罪構成的一般學說》在當時蘇聯影響極廣。時至今日,俄羅斯的學者們凡談及犯罪構成,都必引此書。在筆者掌握的資料中,特拉伊寧最早正式論述犯罪構成是在1946年的《犯罪構成學說》一書中。但早在1929年出版的《蘇維埃刑法總論教科書》中,他就把犯罪行為和犯罪人所表現出來的社會危害性特征作為重點論述,并在論述社會危害性問題時使用了社會危害性的客體、客觀標準、主體和主觀標準的說法。在1957年出版的《犯罪構成的一般學說》中,他又重新使用了犯罪(行為)的客體、客觀方面、主體和主觀方面等術語。特拉伊寧在研究犯罪構成時批判了費爾巴哈關于主觀要素不進入犯罪構成的觀點。此后對費爾巴哈的支持者斯求貝爾作出如下評價,斯求貝爾認為犯罪構成是那些所有導致法律規定的刑罰的情形的總和,因為這些事實不屬于責任,在他看來所有主觀因素,首先就是罪過都包括在責任之內。這樣,無論是費爾巴哈,還是斯求貝爾,都把罪過排除在犯罪構成之外。犯罪在他們看來就是:(1)完成犯罪構成;(2)有罪過地實施。〔29 〕對于貝林的學說,特拉伊寧認為犯罪構成被貝林從日常生活的現實事實變為了脫離生活的抽象概念,一個“沒有時間,空間和事件的”概念。〔30 〕 最終,他將犯罪構成定義為:“犯罪構成是所有客觀與主觀要件(要素)的總和,根據蘇維埃的法律,這些要件將具體的危害社會主義國家的行為(不作為)確定為犯罪。”20世紀后半期,在1960年《蘇俄刑法典》生效期間,學界對犯罪構成概念的看法沒有發生原則性改變。〔31 〕 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特拉伊寧犯罪構成的概念在蘇聯是被廣泛認同的,但其具體的體系構造卻并未成為通說。

特拉伊寧是蘇聯刑法學界非常有影響的人物,他一生極力主張法制原則 〔32 〕,在犯罪構成、共同犯罪和國際刑法方面均有建樹,但貢獻最大的還是他的犯罪構成學說。實際上只要仔細對比他的學說和當時主流教科書中的觀點(甚至包括今天教科書中的觀點)就可以發現,特拉伊寧的觀點并非是蘇聯時期的主流學說,〔33 〕在犯罪要件和犯罪構成因素、社會危害性在犯罪構成中的地位、罪過和因果關系對刑事責任的作用以及犯罪構成因素的解釋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分歧,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分歧的存在,掀起了蘇聯國內對犯罪構成問題的熱烈討論。剖析特拉伊寧的犯罪構成學說,可以看到很多與貝林犯罪構成要件理論相似的痕跡,聯系他所主張的法制原則,可以認為,他所走的是不同的路線,只是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不得不以這種形式主張自己的思想。

這個時期蘇聯學者對大陸法系,包括德國的刑法理論采取的是批判態度。首先是在意識形態不同的前提下建立起不同的犯罪概念,從而建立不同犯罪論體系。筆者認為從俄國學者接觸到原始的犯罪構成概念,即Tatbestand或Corpus delicti以后,這個概念在俄國就已經向不同于德國的方向發展了。因此,從塔甘采夫那時所說的犯罪構成就已經不同于德國犯罪構成原初的含義,其在整個刑法學中的作用也不相同。蘇聯學者對德國學者觀點的評價當然有政治上的傾向性,但也不能排除在概念含義不統一的情況下理解上的不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蘇聯學者盡管對沙俄時期的學者和資產階級國家的刑法學說采取批判的態度,但對犯罪構成中包含的犯罪事實特征總和的觀點,包含犯罪主觀特征和客觀特征的觀點還是接受的。可以看到,當時絕大多數刑法學家,包括特拉伊寧在內,關于犯罪構成四要件與塔甘采夫三要件在內容上基本是重合的,但對內部排列關系和要件所含要素的說明上有所不同,與基斯佳科夫斯基的觀點則更加接近。

綜上,筆者得出這樣的結論,蘇聯學者的犯罪構成學說 〔34 〕已經不是直接改造自德國理論 〔35 〕,而是對已經本土化的沙俄時期的學說再次改造的結果,從犯罪構成術語的使用,以及犯罪構成因素的劃分上可以看到這樣的痕跡。當然,特拉伊寧是個例外。

三、俄羅斯時期的犯罪構成學說

蘇聯解體以后,俄羅斯的政治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犯罪構成卻沒有顯著改變。當然,這種穩定性只是體現在學術研究中,在立法上則已經發生了變化。在1996年《俄羅斯聯邦刑法典》通過之前,犯罪構成的概念還僅是個學術范疇。而新法典的第8條規定了:“刑事責任的根據是實施含有本法典所規定的全部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犯罪構成概念已經不僅應用于刑法學中,而且也應用于刑事立法中,不過刑事立法中并沒有給出犯罪構成的法定概念。

關于什么是犯罪構成,仍然主要是在學術界進行討論。庫茲涅佐娃教授定義的犯罪構成是:“犯罪構成——這是構成危害社會行為的客觀和主觀必要要素的體系,其要件在刑法典總則和分則刑法規范的處理部分中加以描述。” 〔36 〕伊諾加莫娃—梅格博士認為:“所謂犯罪構成,是指決定社會危害行為構成犯罪的所有主客觀要件的總和。” 〔37 〕科米薩羅夫教授指出:“犯罪構成是刑事法律所規定的并將危害社會行為認定為犯罪的客觀與主觀要件的總和。” 〔38 〕刑法學家薩莫伊洛夫的概念是:“犯罪構成是刑事法律所規定的描述具體犯罪結構與特征之總和。” 〔39 〕納烏莫夫教授給犯罪構成下的定義是:“犯罪構成是刑事法律所規定的,說明作為具體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行為的主客觀特征的總和。” 〔40 〕這些概念可以大略分成三類:事實的、規范的、混合的犯罪構成。

按照庫茲涅佐娃教授的說法,今天俄羅斯的犯罪構成應由四個分體系組成:客體、主體、犯罪構成的客觀方面和主觀方面。其他學者也基本認同犯罪構成四個要件的傳統劃分。從這個角度來看,犯罪構成學說在蘇聯解體后幾乎沒有變化。可是俄羅斯的犯罪構成學說中存在很多邏輯上的矛盾。隨著罪刑法定原則在俄羅斯的確立 〔41 〕,犯罪概念和犯罪構成的功能也發生了相應變化,因此也就有必要改造現有的犯罪構成理論。正如犯罪構成概念中出現的事實與規范的分歧,正是這種需求的表現之一。事實上,這個分歧在蘇聯時代就已經存在,其本質就是犯罪的實質概念與罪刑法定原則之間的矛盾,但當時沒有罪刑法定原則,只有犯罪實質概念。因此,犯罪構成的事實概念自然成為主流思想。時至今日,罪刑法定原則已經確立,犯罪概念變成了實質與形式混合的概念,合乎邏輯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一個規范的犯罪構成概念,于是傳統的爭論再度升溫,規范意義漸漸受到重視。

四、歷史梳理對中國的意義

我國學界對犯罪構成理論是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始進行研究的,但它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刑法學界在總結革命根據地司法實踐經驗和學習參照蘇聯犯罪構成理論的基礎上,開始了對我國犯罪構成理論的研究與探討。〔42 〕我國刑法學界對犯罪構成問題的深入研究,主要是在蘇聯50年代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展開的,其中特拉伊寧的著作就是重要的參考文獻。特拉伊寧系統地研究了關于犯罪構成的基本概念、體系和功能,構造了判斷犯罪行為的法律標準和規格,進而向我們展示了蘇聯刑法學界在這個問題上的思維方式。我國刑法學界的研究也與此相對應,基本上是沿著以特拉伊寧為代表的蘇聯刑法學界的思路在往下走。直到今天,我國刑法中的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仍然處于半個世紀前的狀態。

然而,仔細考察我國犯罪構成理論就會發現,實際上存在對特拉伊寧學說以及俄羅斯刑法學術史的誤讀。首先,我們長期存在對特拉伊寧犯罪構成理論的誤解,認為其屬于四要件的犯罪構成學說,而事實上特拉伊寧主張的是構成要素論,而非構成要件論。新中國成立初期對犯罪構成的討論主要是基于兩種文獻,一是蘇聯同時期的教科書,二是特拉伊寧的專著,加之特拉伊寧的影響重大,因此很多人認為我們今天的犯罪構成理論是直接來源于特拉伊寧的,并認為特拉伊寧的學說就代表了蘇聯的犯罪構成理論。其次,長期以來我們認為四要件的構成理論是蘇聯學者的貢獻,但事實上早在十月革命以前就已經存在這樣的學說,并且是對德國相關學說的改造。最后一點,今天學術界常常探討犯罪論體系的改造問題,其中四要件與三要件學說的對立就是重要內容,將兩者對立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俄羅斯犯罪構成學說的根源認識不清,兩者在歷史上實際上是同源的。

筆者通過對俄羅斯犯罪構成學說進行歷史性的梳理,旨在使刑法學界明了我國犯罪構成學說的真正根源,從而不再糾纏于四要件與三要件學說的選擇問題,而是應該發現兩者之間的淵源關系,真正明確犯罪構成理論在刑法學中的規范意義,從而更好地思考本國的學說體系。

結 ?論

犯罪構成這個術語是俄國學者直接從德語詞Tatbestand翻譯而來,這毫無疑問是來自費爾巴哈的說法。此后由于受到德國黑格爾學派的影響,黑格爾哲學在德國和俄羅斯開始盛行,德國出現了貝爾納、蓋斯特林等追隨黑格爾的刑法學家,而俄國刑法學家正是研究了他們的學說才逐漸完善了自己的理論。十月革命以后,犯罪構成的內容并沒有發生逆轉式的變化,只是在解釋和論證犯罪構成時不再使用西方學者的學說,而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作為犯罪構成的哲學基礎。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與黑格爾的辯證法之間的淵源關系。從此,俄國的犯罪構成理論走上了一條完全屬于自己的道路,但也深陷意識形態化的怪圈之中。特拉伊寧處于這個特殊的歷史和社會環境之中,曾試圖模擬貝林的構成要件理論,捍衛罪刑法定的鐵則地位,但無異于在刀尖上行走,因此他的犯罪構成學說顯示出雙重屬性,這是歷史的產物,已屬難能可貴。〔43 〕筆者旨在對俄羅斯國犯罪構成學說進行追根溯源,以便明確其來龍去脈,不在此詳述特拉伊寧的思想。總之,從俄羅斯犯罪構成理論整體發展來看,是在學習大陸法系,主要是在德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間經過十月革命的洗禮,哲學基礎發生根本變化,失去了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支持,從而被強烈地意識形態化。今天俄羅斯重新樹立罪刑法定主義的原則性地位,但也面臨傳統犯罪構成理論中的諸多矛盾,刑法學的發展也必將進入一個反思歷史與展望未來的新時代。

我國傳統的犯罪構成理論源自蘇聯。今天我們反思這段歷史可以清晰地看到蘇聯的犯罪構成形成過程,其中不乏意識形態化和階級性刑法的色彩,我國也經歷過類似的歷史階段,因此,犯罪構成也具有相似的特征。我國已經確立了罪刑法定原則,犯罪構成的邏輯性和實用性應當并重,為此改造現有的犯罪論體系是必要的。筆者希望通過本文,對俄羅斯犯罪構成理論的追根溯源,反觀我國的相關理論,為未來的犯罪論體系革新提供一些背景知識上的論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色香蕉影院|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亚洲人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色图欧美|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亚洲第一成年网|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α片|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97国产在线视频|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播五月综合|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久久夜色精品|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思思热精品在线8| 91视频青青草| 在线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伊人成人在线| 国产黄色爱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第五页|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高h视频在线|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日韩在线1| 无码国产伊人|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免费看a级毛片|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嫩草国产在线| 亚洲天堂久久新|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黄网站欧美内射| 91九色国产在线|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四虎成人精品|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欧美精品1区2区|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