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榮 蔣宇晨

2013年之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一年多來,“一帶一路”倡議得到沿線六十多個國家的積極回應和廣泛支持。他們視“一帶一路”為加快本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契機。“一帶一路”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反映了沿線國家加強多邊經濟合作的利益訴求。如今,在中方與有關國家的共同探討、共同規劃之下,“一帶一路”已經從戰略倡議步入務實合作的軌道。
“一帶一路”:實踐
國際政治經濟合作的新模式
一、“一帶一路”的核心價值觀:開放、包容、共贏
“一帶一路”的“開放、包容”特征體現在諸多層面。在地域上,“一帶一路”立足亞洲,從中國向中亞、東亞、南亞、北非,以及中東歐方向輻射,以歐亞大陸為合作平臺;在合作伙伴選擇上,以沿線國家為主要對象,同時又不限于沿途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歡迎任何有意愿而真誠合作的國家和地區;在合作行為模式上,本著平等、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贏的原則,共同制定時間表、路線圖,一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共贏”是“一帶一路”追求的最終目標,體現了中國外交的重要原則。關于“一帶一路”,習近平主席2014年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要堅持合作共贏,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把合作共贏理念體現到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對外合作的方方面面”[1]。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帶一路”的構建對未來國際關系格局走向具有重要的建設性意義。中國堅持新發展觀、新安全觀,致力于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一帶一路”合作模式的提出,再次表明了中國新時代特色的創新思維。中國歷來主張摒棄集團政治、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主張建立不結盟、不對抗、互利共贏的伙伴關系。2014年在上海舉行的亞信峰會期間,中國向亞洲和國際社會呼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觀”。“一帶一路”合作的重點在亞洲,“源于亞洲,依托亞洲,造福亞洲”。“一帶一路”清晰闡釋了中國“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
二、打造命運共同體,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圓夢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國際上不斷有一種“解讀”稱,“一帶一路”助力實現中國夢的同時,還有綁架世界經濟之嫌。何謂“中國夢”?習近平主席解釋說,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形象地把這個目標概括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顯見,中國夢是造福于本國人民的偉大事業。步入2015年的中國距離小康社會實現近在咫尺,按GDP總量統計,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日益成為亞太地區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在這一歷史時刻,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初衷,在于同周邊國家分享中國發展成就和發展經驗,實現歐亞地區所有國家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實現經濟增長聯動,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之夢,我們追求的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3]。王毅外長形象地說道,“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國共同參與的“交響樂”。換言之,“一帶一路”是中國與廣大沿線國家致力于共同圓夢、追求美好愿景的宏偉藍圖。“一帶一路”非但不是“綁架世界經濟”,而是為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契機。
三、“一帶一路”助推區域經濟合作
“一帶一路”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有利于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有助于帶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的發展。在歐亞大陸“一帶一路”相對于其他區域經濟合作機制,既不是競爭關系,也不是替代關系,而是增加了資源、市場和運輸大通道等多項選擇,結果必將切實拉動各種多邊機制的合作。國際傳媒不時有聲音強調,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歐亞經濟聯盟形成挑戰,同俄羅斯在中亞的戰略利益相沖突。毋庸置疑,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在拓展經濟合作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性質。但兩者之間是合作中的競爭,不是對立關系。
首先,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推出不針對歐亞經濟聯盟,兩者各具優勢,互為補充。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提出經濟帶倡議的同時,特別強調,中國不謀求中亞地區事務主導權,不經營勢力范圍。在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方面,中俄兩國領導人取得了共識。2014年2月,普京總統表示,俄羅斯愿將跨歐亞鐵路與“一帶一路”對接,創造出更大效益。2014年5月,中俄元首在共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明確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不是競爭關系,而是合作關系。中俄將積極尋求兩者之間共同獲益項目的對接。其次,中國同中亞國家和俄羅斯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深化經濟合作是彼此共同利益的需要。歷史上,中亞許多城市就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第三,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不在同一個層面上。歐亞經濟聯盟是高度一體化機制,而絲綢之路經濟帶是通過項目帶動的合作,追求的是在大型基礎設施、交通、能源、金融等具體領域的深度合作與交流。
“一帶一路”遵循自愿原則,在互利互惠基礎上進行協調目標、政策溝通、拓展合作,不具有強制性。“一帶一路”的構建不是搭建新機制,而是同有意愿參加合作的沿線國家依托現有平臺、雙邊或多邊機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漸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在于實現沿線國家之間的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五通”之中,實現沿線國家之間道路的互聯互通建設是優先方向。習近平主席指出:“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只翅膀,那么互聯互通就是兩只翅膀的血脈經絡[4],是優先發展的領域。”
中國政府極為重視“一帶一路”建設,并注重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充分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習近平主席一再重申: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誠心誠意對待沿線國家,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同沿線國家開展合作,讓沿線國家得益于中國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的上合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中國—海灣合作委員會、“10+1”和“10+3”等機制都可以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依托。上述機制在經貿合作領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尤其是上合組織在維護中亞區域安全方面發揮著支柱作用,在區域經濟合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上合組織所在的中亞地區正在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關鍵環節,上合組織國家也正在成為優先合作的伙伴。上合組織十多年的成功實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推進積累了多邊經濟合作的經驗,上合組織成員國在能源、交通、電信、農業等領域的合作成果為經濟帶建設奠定了前提條件。在“貨幣流通”方面,中俄、中哈、中吉之間陸續實現雙邊貿易本幣結算。2014年,中俄兩國簽署了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折合8150億盧布)的本幣互換協議。在交通“互聯互通”方面,上合組織框架內完成了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三國公路修復項目,中吉烏三國鐵路項目也在規劃之中。在2014年上合組織峰會期間,成員國元首簽署了成員國之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該協定不僅為開辟從中國連云港到俄羅斯圣彼得堡的歐亞大通道創造了前提條件,也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實現“道路聯通”鋪平道路。上合組織在人文領域合作方面取得的進展為“民心相通”作了前期鋪墊。
“一帶一路”與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高度對接
一、經濟發展戰略高度契合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順應了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時代潮流,反映了相關國家擴大對外經濟合作的客觀訴求。絲綢之路經濟帶沿途多數國家都處于經濟轉型和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密切同周邊國家在經濟領域的合作是各國的現實選擇。中國倡議為各國經濟發展帶來歷史契機,并得到六十多個國家的積極回應。中亞地區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要道,也是現代絲綢之路的樞紐。中亞國家均為內陸國,長期以來對外經濟往來受到極大限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建有助于中亞國家早日實現國際運輸通道多元化的夢想。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多數中亞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契合。2012年12月,哈薩克斯坦提出了2050年前國家發展戰略。該戰略的最重要目標是,哈薩克斯坦在2050年前跨入世界發達國家30強的行列。哈薩克斯坦將利用地域優勢,積極挖掘國際過境運輸潛力,加大對交通領域投資力度。2014年11月,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發表了最新國情咨文,推出了“光明大道”的經濟政策,其核心內容是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公路、鐵路和航空一體的現代化交通運輸網絡。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特別強調了互聯互通在經濟中的重要意義。
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助于推動中俄經濟合作戰略升級
近年來,俄羅斯正在加快實施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經濟大開發戰略。烏克蘭危機后,俄羅斯發展重心更加向東傾斜。加快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現代化改造是俄羅斯遠東開發戰略的重要內容。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將中國振興東北地區戰略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發展戰略有效對接,有助于兩國發揮相互毗鄰的區位優勢,加速國際運輸大通道的改造和完善。中俄邊境地區的鐵路公路建設已經在加快步伐。中俄黑河—布拉格維申斯克鐵路橋的項目在加緊規劃,中俄同江—下列寧斯科耶的跨江鐵路橋中方一側已經啟動施工。同江—下列寧斯科耶跨江鐵路橋在俄境內可直接連接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阿鐵路,在中國境內則同中國國家鐵路網相銜接。
三、沿線國家共識增多
中亞國家政要和學界大多積極評價經濟帶倡議。哈薩克斯坦官方認為,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同納扎爾巴耶夫總統提出的“哈薩克斯坦—新絲綢之路”倡議相互促進。哈薩克斯坦希望借地域優勢成為中亞貿易、物流和商務中心,加強面向亞洲的國際合作。在上合組織杜尚別峰會期間,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總統都再次重申了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迫切愿望。塔吉克斯坦希望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發揮兩國經濟互補優勢,推動電力、礦業、基礎設施、交通和跨境運輸等多領域的務實合作。烏茲別克斯坦表示,要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促進經貿往來和互聯互通,把烏茲別克斯坦的發展同中國的繁榮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土庫曼斯坦總統重申,土方愿意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完善本國交通基礎設施,推進中亞同中國的跨境運輸。
“一帶一路”步入務實合作新階段
一、“一帶一路”勾勒互聯互通藍圖
歐亞地區三大經濟走廊建設,即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已經悄然啟動。2014年5月,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基地正式啟用。2014年9月,在上海合作組織杜尚別會議期間,中國、俄羅斯、蒙古三國元首舉行首次三方會晤,并提出共建中俄蒙經濟走廊。此外,在南亞的中巴經濟走廊項目也在積極推進之中。2014年10月,中俄總理會晤期間,中俄兩國就建設莫斯科—北京歐亞高速運輸通道,以及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鐵項目達成共識。擬議中的莫斯科—北京高速鐵路全程超過7000公里,途經中國、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列車運行時間兩天。中國境內城市為起點的渝新歐、漢新歐、鄭歐專列也已啟程。伴隨著這些專列、高鐵、經濟走廊的建設,“一帶一路”歐亞畫卷逐漸展現。
二、“一帶一路”在金融領域的互聯互通建設逐步展開
為解決“一帶一路”構建進程中的資金瓶頸問題,中國推動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2014年10月24日,中國、印度、新加坡等21個國家正式簽署文件決定成立亞投行。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定資本目標是500億美元左右。亞投行簽約國家達成的共識是,通過亞投行支持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地區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2014年11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準備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2014年12月29日,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并開始運行。公司注冊資本為615.25億美元。絲路基金將以股權為主的市場化方式運作,投資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金融合作等。
三、“一帶一路”在亞太地區加速推進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日益喚起沿途國家的極大熱情。相比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而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對中方倡議回應得較為遲緩。但在2014年之秋,海上國家的熱情終于得到釋放。許多亞太國家紛紛與中國對話,積極參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項目磋商。2014年11月8日,首屆“加強互聯互通伙伴對話會”在北京舉行。孟加拉國、老撾、蒙古國、緬甸、塔吉克斯坦、柬埔寨、巴基斯坦等七國領導人,以及上合組織秘書長、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執行秘書長出席會議。
實現美好愿景任重道遠
“一帶一路”是個美好愿景,廣大沿途國家對這一戰略構想的實現充滿期待。美好愿景的實現,既需要各方的行動,更需要得到沿線國家對愿景的正確理解和支持。在俄羅斯、中亞,一些人常常擔憂成為中國的“原材料附庸”,隨著“一帶一路”的推出,類似的言論再度泛起。眾所周知,俄羅斯一直是歐盟國家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但卻沒有類似“原材料附庸”之說。美歐國家最早進入了中亞的油氣領域,但也未聞關于美歐掠奪中亞資源之說。究其原因,其一,是一些西方言論的炒作,用意在于離間中國同相關國家關系;其二,是一些政治家對中國崛起的憂慮。“一帶一路”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民心相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迫切需要加強人文領域的溝通,通過擴大人員交往和民間往來,增進了解,增進互信,消除疑慮,以更好地促進友好合作關系。
“一帶一路”是個宏偉構想,它涉及許多國家和眾多領域,需要參與方之間政策的協調和支持,為“一帶一路”建設放行開“綠燈”;需要相關合作領域的深入探討和細致安排。目前,歐亞地區經濟發展并不平衡,各國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的階段性差異較大,對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訴求不一,因此,“一帶一路”的構建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一帶一路”要實現硬件建設,首先需要軟件的支撐。中國鐵路網向歐亞地區延伸遭遇的難題之一就是標軌和寬軌的技術差異問題。此外,在交通、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相互投資保護、貿易規則的協調、相關法律法規和執行機制的協調等問題的解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帶一路”需要長期穩定的地區安全環境的保障。歐亞地區政治風云起伏變幻莫測,周邊安全形勢復雜而嚴峻。近年來,中東、北非地區持續的政治動蕩始終沖擊著中亞和南亞地區,2014年美國和北約盟軍從阿富汗大規模撤軍后,阿富汗安全形勢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中東和中亞地區“伊斯蘭國”和宗教極端勢力的興起,都嚴重威脅著周邊地區的穩定。在缺乏安全保障的情勢下,“一帶一路”的順利推進面臨極大挑戰。
(第一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第二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社會學院)
(責任編輯:劉娟娟)
[1] 習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1/29/c_1113457723.htm.(上網時間:2015年2月5日)
[2] 習近平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的演講,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8/22/c_1112195359.htm.(上網時間:2015年2月16日)
[3] 習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1/29/c_1113457723.htm.(上網時間:2015年2月19日)
[4] 習近平主持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對話會并發表重要講話,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109/c1024-25997460.html.(上網時間:2015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