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平
五、好事多磨
尼泊爾制憲會議選舉一再推遲后終于在2008年4月10日舉行,4月24日公布選舉結果。在由選舉產生的575席中,尼共(毛)獲得220席,大會黨獲得110席,尼共(聯)獲得103席,馬德西人民權利論壇獲得53席。2008年5月27日下午,制憲會議成員宣誓就職。5月28日,三大黨同意以總統取代國王。當天深夜,制憲會議通過政府提交的“共和議案”,宣布即日起尼泊爾為“聯邦民主共和國”,結束了有近240年歷史的沙阿王朝。
在努力推進和平進程和著手制定新憲法的同時,各主要政黨首先圍繞政府主要職位的權力與分配展開激烈角逐。8月15日,尼共(毛)與尼共(聯)組成聯合政府,普拉昌德當選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總理。8月22日新內閣成員宣誓就職。大會黨拒絕參加新政府,作為最大反對黨頻頻發難。
8月15日,普拉昌德就任總理,22日,新政府宣誓就職。23日,普拉昌德來京出席奧運會閉幕式,并于24日會見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8月25日普拉昌德會見中聯部部長王家瑞,隨后雙方宣布兩黨正式建立關系。
在和平進程方面,尼共(毛)試圖利用主政地位將其“人民解放軍”成建制編入原政府軍,而以大會黨為首的其他主要政黨和軍方則堅持按尼軍標準個別吸收,結果兩軍整合工作陷入停滯狀態。2009年4月20日,尼共(毛)政府要求尼軍參謀長卡特瓦爾在24小時內就其一再違抗政府命令一事做出解釋。卡特瓦爾21日遞交了書面說明。5月3日上午,普拉昌德總理召開內閣特別會議,認為卡特瓦爾“未能做出令人滿意的解釋”,決定解除其參謀長職務。尼共(聯)和尼泊爾親善黨隨即宣布退出政府,造成政府危機。當天,普拉昌德將內閣決定遞交亞達夫總統審批。次日,曾任大會黨總書記的亞達夫總統否決內閣的決定,要求卡特瓦爾堅守崗位。面對這一局面,4日下午,普拉昌德被迫辭職。隨后,尼共(聯)與大會黨等22個政黨組建了新政府,5月25日,尼共(聯)領導人尼帕爾就任新總理。
尼帕爾出任總理后,尼共(毛)千方百計重新奪回權力,中斷了制憲議會的工作,發動群眾游行示威,造成交通堵塞和政府機關癱瘓,后又全面展開罷工、罷課、罷市。2010年6月30日,尼帕爾宣布辭職,以期化解國內政治僵局。
六、次第展開
在尼泊爾撲朔迷離的國內政治進程令人眼花繚亂的同時,中尼兩國政黨的交往次第展開。
2008年4月21—25日,我再次率工作小組訪尼。其間,拜會了首相柯伊拉臘,走訪了尼共(毛)、大會黨和尼共(聯)等主要政黨負責人,同新興的馬德西人政黨進行了初次接觸,并赴加德滿都郊縣實地考察,廣泛接觸尼民眾、記者及學者。普拉昌德應詢詳細介紹了該黨勝選原因、下一步打算及對我們黨的期待。通過近距離實地考察,工作小組增加了對尼泊爾政治、政黨和領導人的感性知識。尼共(毛)勝選標志著普拉昌德道路取得階段性成功,但尼政治體制和形式仍處于艱難的過渡期,尼共(毛)仍面對復雜的內外環境,而其思想準備似乎遠遠不足。中尼關系顯然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我們黨可適時與尼共(毛)正式建立關系,繼續保持和發展與大會黨、尼共(聯)的關系,與馬德西政黨繼續保持接觸。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成立后,加強同尼各政黨交往的條件進一步成熟。2008年5月下旬,中聯部通過駐尼使館向各主要政黨發出訪華邀請。
尼方做出積極反應。普拉昌德表示,尼泊爾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尼共(毛)非常愿意盡早訪華,他本人愿以黨主席身份親自率團,然而由于各黨正在就新政府組成頻繁磋商,指派中央書記處書記馬哈拉先行赴華打前站。6月1—3日,馬哈拉和普拉昌德的秘書普拉塔普訪華。王家瑞部長和劉洪才副部長分別與其會談。馬哈拉等向中方通報了尼國內形勢和尼共(毛)下一步打算。鑒于尼各主要政黨仍在就新政府的組成、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權力分配等爭執不下,雙方商定尼共(毛)代表團訪華時間視情再商。
6月14—16日,中聯部接待了以中常委阿迪卡里為團長的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代表團訪華。王家瑞部長會見、宴請,劉洪才副部長同代表團會談,聽取對方介紹尼泊爾政局最新發展和尼共(聯)內部情況,并就加強兩黨交流以及中尼合作深入交換意見。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會見代表團,并聽取尼形勢發展的通報。劉云山表示,尼最新發生的事件是歷史性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國黨、政府和人民尊重尼人民根據自己國情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支持尼各主要政黨為實現政治穩定、民族團結、國家和平和經濟發展所作出的努力。中方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尼泊爾內政,相信尼人民有智慧、有能力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對尼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劉云山說,中尼友誼源遠流長、久經考驗。過去周恩來總理曾說,連喜馬拉雅山也阻隔不了中尼友誼。中尼兩國始終恪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彼此信賴,相互支持,兩國關系堪稱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和鄰國之間友好相處的典范。我們感謝尼在涉藏和達賴問題上給予中方的一貫支持。劉云山贊賞尼共(聯)在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上對我國的支持,強調政黨關系是國家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共和尼共(聯)保持著經常性來往,相互了解和政治互信不斷增強。我們愿意在四項原則基礎上,繼續開展同貴黨的交往,推動和促進國家關系順利健康發展。
七、穩定交往
2009年,尼泊爾政局依然動蕩頻生。5月,普拉昌德單方面宣布解除軍隊參謀長卡特瓦爾職務,結果是自己被迫辭職。尼共(聯)大選失利后臥薪嘗膽的尼帕爾因禍得福擔任新政府總理。
應該說,在尼泊爾政黨領導人中,尼帕爾是位老朋友。他生于1953年,1966年開始參加政治活動,1991年出任由尼共(馬列)與尼共(馬)合并組成的尼共(聯合馬列)中央委員和中常委,1993—2008年歷任三屆總書記。1996年2月,尼帕爾總書記順訪北京,胡錦濤同志會見。2004年9月,尼帕爾代表尼共(聯)來京出席由中共主辦的亞洲政黨國際會議(簡稱“ICAPP”)第三次大會。2008年,尼共(聯)在制憲會議選舉中失利,尼帕爾辭去總書記職務,改任外事部主任。
被迫辭去總理職務的普拉昌德于2009年10月率黨的代表團訪華。此時,尼共(毛)已于2009年1月13日同尼共(團結中心一火炬)合并,改稱聯合尼共(毛)。代表團由主席普拉昌德、副主席基蘭、中常委兼外事部主任馬哈拉等四人組成。胡錦濤總書記在濟南出席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后與普拉昌德簡短寒暄。在京期間,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會見,王家瑞部長會見宴請,劉洪才副部長分別出席和主持了代表團參加的南亞形勢研討會和理論研討會,代表團還赴天津、湖南、山東和上海參觀訪問。張高麗、張春賢、俞正聲等分別會見、宴請。雙方相互介紹國內情況,并就兩黨兩國關系交換意見。普拉昌德表示,當前尼泊爾正處于歷史性轉折時期,代表團此訪的目的首先是增進互信,希望中國共產黨能夠支持聯合尼共(毛)和平、制憲、建立全民政府三大主張,推動尼和平進程繼續前進;其次是學習中國改革開放經驗,為領導建設新尼泊爾積累經驗。他對此訪取得的成果感到滿意,相信有中國的支持,尼一定會早日實現和平與繁榮。中方對聯合尼共(毛)積極發展兩國兩黨關系的立場予以積極回應。中方強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與尼泊爾發展睦鄰伙伴關系,中國共產黨贊賞聯合尼共(毛)堅定維護中國核心利益的立場和主張,愿意進一步加強兩黨之間的友好與戰略合作;高度評價聯合尼共(毛)及尼各主要政黨為推動和平進程做出的貢獻,希望尼各方以國家利益和大局為重,推動和平進程繼續前進。
八、接觸馬德西政黨
經部領導批準,我于2010年1月16—20日率中聯部工作小組出席在尼南部比爾甘吉舉行的馬德西人民權利論壇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并訪尼。馬德西人民權利論壇成立于20世紀90年代末,是尼南部特萊地區崛起速度最快的新興政治力量,在2008年4月制憲會議選舉中贏得53個席位,成為尼政壇第四大黨。同年8月,該黨加入以尼共(毛)為首的聯合政府,取得包括外長在內的四個部長職位。該黨主席亞達夫出任外長。
馬德西地區是尼南部與印度接壤部分的統稱,面積約占尼全國17%,而人口和財政收入分別占48%和60%,是尼自然條件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比爾甘吉是與印度通商的門戶,過境貿易量占尼對外貿易的60%。由于尼泊爾傳統統治集團均來自中部山區,馬德西地區各族人民長期感到受歧視和排擠。尼和平進程開始后,該地區人民日益覺醒,不斷提出政治權利要求,成為影響尼政治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在2008年率工作小組訪尼時,曾會見該黨主席亞達夫,同他也算是“一回生、二回熟”了。這次,他除了以黨主席和外長雙重身份會見我們,還派他的私人秘書全程陪同。他在會見中強調,馬德西人對華友好,但過去長期受排擠,難以獲得與中國交往與合作的機會。他介紹說,“論壇”是一個創建中的新興民族政黨,希望與中共建立關系,學習治國理政的經驗。他本人希望在以外長身份訪華時會見中共有關領導人,就發展兩黨關系交換意見。為加深我此訪的印象,“論壇”還安排我考察比爾甘吉口岸和干港,禮節性拜會亞達夫總統(馬德西籍)。
工作小組還利用這次訪尼的機會接觸了其他政黨。當時,尼共(毛)剛剛與尼共(團結中心—火炬)合并組成新黨“聯合尼共(毛)”,工作小組到訪時正在召開中央全會。盡管如此,仍安排六名中央書記與我們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的會談,其中包括新加盟的原尼共(團結中心—火炬)總書記普拉卡什、基蘭,國防部長巴達爾、馬哈拉,外事部主任嘉珠瑞爾以及多次訪華的人民解放軍副司令阿南塔。
工作小組還會見了大會黨主席、前首相柯伊拉臘,尼共(聯)前總書記尼帕爾。
尼帕爾擔任總理后,充分利用其國際人脈,尋求對尼和平進程的支持。2010年初,他利用自己擔任“亞洲政黨國際會議”(“ICAPP”)常委會委員和尼泊爾政府總理的雙重身份,邀請“ICAPP”常委會來尼舉行第十二次會議。這時劉洪才同志已赴朝鮮擔任大使,劉結一副部長接替他擔任“ICAPP”常委會委員。經請示中央同意,劉結一同志于2010年2月24—28日作為中共代表率團訪尼,出席ICAPP常委會并開展雙邊交往。3月20—23日,時任陜西省委書記趙樂際同志率中共代表團訪尼,會見尼帕爾總理和主要政黨領導人。訪問期間恰逢前首相、資深政治家柯伊拉臘逝世,代表團出席了吊唁活動。
(待續)
(作者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前副部長,現任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張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