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趙倩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在經過長達約半年的前期醞釀和準備后,日本聯合執政的自民、公明兩黨干事長谷垣禎一、井上義久應中國共產黨邀請聯袂率日本執政黨代表團成功訪華。
這是繼2014年底中日就改善和發展中日關系達成并發表四點原則共識、兩國領導人在北京APEC峰會期間實現會晤后的首個中日高級別黨際交流活動。代表團在京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會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與代表團舉行工作會談,并宣布重啟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引起兩國各界高度關注。
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正式重啟,第五次會議將于年內在中國召開
此次執政兩黨干事長聯袂訪華,最主要目的就是重啟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2009年以來,受日本政權交替、“3·11”大地震和福島核泄漏事故,以及因日本“購島”、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等一系列問題遭受重創的中日關系等因素影響,中國共產黨與日本自民黨、公明黨之間的定期交流機制陷入長達六年的停滯狀態。此訪期間,雙方就重啟機制正式達成共識,決定年內在中國舉行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第五次會議,并再次確認交流機制為改善、發展中日關系發揮著獨特作用,無論中日關系出現什么問題,都不應中斷交流機制,必要時可靈活增加次數。相比此前歷屆會議,第五次會議還將設計相關參觀考察內容,讓日方團員近距離觀察中國,親身感受正處于發展“新常態”的中國,建立更為客觀、全面的對華認知。
日方表示在歷史問題上將繼承“村山談話”基本精神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歷史問題成為無法回避的重要話題。巧合的是,俞正聲主席和谷垣禎一干事長都出生于二戰結束的1945年,作為同齡人,談起歷史和戰爭的話題便更容易引起共鳴。俞主席沉痛回憶起父輩們慘痛的戰爭經歷,強調中國人民始終認為侵略戰爭的罪魁禍首是日本少數軍國主義分子,而不是廣大日本人民,同時引用唐朝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總結秦朝興衰的詩句,要求日本深刻反省歷史,以實際行動繼承和信守“村山談話”、“河野談話”等歷屆政府談話中做出的承諾。俞主席一番肺腑之言引起日方內心不小的震動,谷垣強調安倍首相本人已明確表示將總體繼承“村山談話”的基本方向,安倍高度重視國內不同聲音,并特地成立專家委員會,相信他最終能在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做出判斷。井上干事長表示公明黨始終主張繼承“村山談話”和“河野談話”的精神,執政兩黨在這一點上擁有共識。針對日媒對中國舉辦70周年紀念活動的種種質疑,俞主席強調,我們的目的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而不是為了延續仇恨,希望日方在歷史問題上更多的發出積極信息,與中方形成良性互動,為中日關系的改善進程積累正能量。
關于領土爭議,共同管控危機是當務之急
領土問題雖不是日方此訪的重點話題,但因其敏感度和重要性,在主要政治日程中均有所涉及。為最大限度凝聚共識,雙方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瘴C管控,凸顯“求同存異”精神。王家瑞部長指出,此輪釣魚島主權爭端是由日方非法“購島”,破壞了兩國老一代領導人達成的共識所致。當前最要緊的就是嚴格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和四點原則共識精神,通過對話協商妥善應對。日方對此高度認同,表示雙方目前在一些問題上仍有不同認識,但當務之急是共同管控分歧,防止兩國關系再度陷入僵局。谷垣特別指出,希望雙方加強防務部門間的對話協商,用好日中海空聯絡機制,加強兩國軍事互信,消除誤解疑慮。
著眼大局和長遠,維護中日關系改善勢頭是此訪雙方最大共識
正如俞主席在會見時所談,“中日關系雖然時有沖突和挫折,但在長久的歷史中只不過是很小的一部分,長期友好合作是主流。目前中日關系改善勢頭雖然還很脆弱,但方向是好的,希望雙方共同維護好這一勢頭,推動中日關系持續改善發展。”這番話得到日方高度認同和積極回應。谷垣干事長隨即在記者會上表示,“雙方在歷史、領土等個別問題上有一些不同,但從整體來看,中日雙方應認真對待并致力于兩國關系的長遠發展。在這點上,我和俞主席是一致的”。此訪期間,前國務委員、中日友協會長唐家璇設宴款待代表團,在嚴肅而友好的氣氛中撫今追昔,寄予兩黨和今后的中日關系諸多期望。中聯部副部長、日本政治家的老朋友劉洪才也和代表團舉行會見,令團員們倍感親切。通過此訪,中日雙方一致認為,中日關系正在恢復改善,需要共同努力,切實遵循兩國政府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鞏固中日關系政治基礎。
日本主流媒體非常重視此訪,連續兩天以較大篇幅報道訪華情況并配發評論,強調此訪內容充實,成果積極。兩黨干事長回國后,即向安倍首相做了匯報,安倍首相對此訪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政界普遍對此反響積極。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表示,即使政府間出現各種狀況,執政黨交流也應持續,希望通過政黨交流為兩國未來奠定堅實基礎。自民黨總務會長二階俊博表示,兩國執政黨確認重啟交流機制,向兩國各界和社會發出了強有力的正面信息,具有重要意義,日中兩國間的積雪已開始融化。
追溯往昔,迄今四次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會議始終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設定不同議題,為消除中日關系政治障礙、增進政治互信、促進兩國務實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自改革開放初期開始,中國共產黨與日本自民黨、公明黨、民主黨、日本共產黨、社民黨等朝野主要政黨相繼建立或恢復了黨際交流渠道,政黨交流合作逐步成為兩國關系的一大特色和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日本執政兩黨干事長聯袂訪華成為雙方政黨高層交往的重要形式。其中,啟動于“危難時刻”,為實現中日關系轉圜、改善和發展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的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會議更是兩國執政黨交流的成功“品牌”。
21世紀初,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頑固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兩國政治關系陷入“冰點”。在此背景下,兩國執政黨毅然承擔起探索兩國關系改善途徑、增進兩國政治互信的歷史重任。2004年初,自民黨政調會長額賀福志郎、公明黨政調會長北側一雄聯袂訪華時,雙方就建立交流機制達成一致。2006年2月,“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雙方就如何打破政治僵局、改善和發展兩國關系等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看法,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為實現中日關系轉圜和改善,創造了良好政治環境,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同年9月,安倍晉三上臺執政并首訪中國,開啟“破冰之旅”,兩國領導人就克服影響兩國關系發展的政治障礙、努力構筑基于共同戰略利益的互惠關系達成共識。10月,中日雙方即在日本召開機制第二次會議,設定議題為“平等互利,共同發展——探討中日關系改善途徑和發展前景”,就共同研究歷史、加強經濟合作等議題進行全方位探討。雙方滿懷誠意和熱情,為新形勢下改善和發展兩國關系進一步凝聚了共識,也為強化雙方務實合作提出了很好的具體建議。
2007年,福田康夫內閣成立,中日關系保持改善和發展的良好勢頭,兩國各領域、各層次對話積極開展。另一方面,兩國在東海問題等涉及各自現實利益問題上的分歧猶存,兩國關系的改善發展進程需要悉心維護。在此背景下,日本自民黨政調會長谷垣禎一和公明黨政調會長齊藤鐵夫率團訪華并出席機制第三次會議,在“深化中日政治互信,發展戰略互惠合作”的議題下,雙方代表介紹各自內外政策,就深化兩國政治互信、發展戰略互惠關系等重大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互通有無,取長補短,通過匯集兩國執政黨治國理政的智慧,為兩國關系向更高層次發展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機制第四次會議則于2009年2月在日本舉行,雙方主要就“中日兩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責任和作用”、“兩國和兩國國民相互理解和信任”等兩大議題深入交換看法。“我們要使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成為保持中日關系平穩發展的穩定器、落實兩國領導人共識的助推器、處理兩國間問題摩擦的減震器、培養致力于中日友好政治家的孵化器、增進兩國人民理解的傳播器”。也正在第四次會議上,王家瑞部長首次全面闡述了中方對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角色定位的看法,引起了日方的積極反應和熱烈討論,推動雙方對新時期兩國執政黨交流所發揮的作用、承擔的責任與使命有了更深的思考。
以日本執政兩黨干事長訪華為契機,中日政黨交流將迎來新機遇,面臨新發展,承擔新責任
此次執政兩黨干事長時隔六年聯袂訪華,可以說是在中日關系經歷兩年多低谷期后,中日政黨交流的一件大事。2015年以來,兩國關系逐漸步入改善軌道,雙方高層交往以及各領域對話交流漸趨熱絡,但中日關系改善勢頭仍較脆弱,中日結構性矛盾短期內難以克服。同時,2015年還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聯合國成立70周年,對中日關系而言是一個特殊敏感年份。雖然日本民間尤其是經濟界對改善關系的呼聲很高,但兩國國民感情至今仍在低位徘徊。
立足當前、展望未來,時代環境的變化給政黨交流提出了新目標新任務。越是在各種問題錯綜復雜的時刻,越應該發揮政黨交往的獨特優勢,及時有效加強政治溝通,推動雙方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作為雙方進行政策對話、增信釋疑的重要渠道,政黨交流還需不斷深化和創新形式和內容,要在鞏固和強化包括交流機制在內的各種交流平臺基礎之上,賦予政黨交流更為強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加強兩國年輕政治家交流,為中日關系長遠發展積累資源。
以此次執政黨高層交往重啟為契機,期待新時期的政黨外交能更有效地發揮好總體外交的輔助作用,為兩國建立多層次對話渠道,共同應對不斷發展變化的形勢,推動中日關系行穩致遠掃除障礙,保駕護航。北京的春意漸濃,我們有理由相信,歷經波折的中日關系仍然充滿生機與希望,必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煥發新的華彩。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
亞洲二局)
(責任編輯:蘇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