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堯

由于阿富汗戰爭的爆發導致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并使基地組織遭到重創,使得穆斯林極端勢力對法國懷恨在心,并伺機報復。
1月7日,巴黎漫畫雜志《查理周刊》恐怖襲擊事件在世界藝術史上寫下最悲壯的一頁:該期刊遭到武裝人員持自動步槍和火箭筒襲擊,由于襲擊時間恰逢該周刊在舉行編輯會議,導致包括周刊主編在內的至少12人死亡,數人受傷。襲擊者隨后逃離現場。
突發多起恐怖襲擊
事發后,法國總統奧朗德趕往現場,把這起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法國政府隨后把巴黎地區安全警戒提升至最高級別。據法國媒體報道,這是法國本土40年來遭遇的死亡人數最多的恐怖襲擊。
警方7日下午就確認了兩名作案者:他們是兩兄弟,賽義德·庫阿齊與謝里夫·庫阿齊,阿爾及利亞裔,生在巴黎第十區,年齡分別是34與32歲。據法新社報道,兩人事實上已經列入法國情報部門可疑分子名單,因為他們去年夏天從敘利亞返回法國,謝里夫還曾因為涉嫌恐怖活動在2008年被判處3年監禁、緩刑18個月。
禍不單行,在《查理周刊》事件20個小時后,巴黎附近的蒙魯日發生槍襲,一名女警察身亡。1月9日,巴黎東部一家雜貨發生人質劫持事件,同日,法國出動各反恐力量共擊斃3名嫌犯,4名人質在劫持中喪生,1名嫌犯目前在逃。全世界為之嘩然。1月11日,法國當地時間下午舉行規模空前的反恐集會,法國政要、40余位外國領導參與了此次游行。集會中,英國首相卡梅倫、德國總理默克爾、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與法國總統奧朗德手挽手共同前行,以示歐洲在反恐行動上的團結。反恐,繼2001年的“9·11”事件后,又一次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漫畫諷刺引發屠殺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為什么恐怖分子會發動對巴黎的一家漫畫期刊的襲擊?《查理周刊》刊登諷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穆德的漫畫是引發恐怖襲擊的導火索。《查理周刊》的諷刺漫畫無所不包,總統奧朗德、前總統薩科齊都曾是他們的諷刺對象,但《查理周刊》引發爭議最多的,還是其諷刺穆斯林的漫畫。在此次恐怖襲擊之前,《查理周刊》已因為諷刺穆斯林而遭遇網站被黑、燃燒彈襲擊等。在2006年和2011年,《查理周刊》曾多次刊登諷刺穆罕默德的漫畫,引發了巴黎大清真寺和法國伊斯蘭組織聯盟的抗議。2011年11月,該周刊刊登了一幅取笑伊斯蘭法典的漫畫,封面上寫著“客座編輯穆罕默德”。接著,《查理周刊》很快就出版了新的雜志,頭版是一個大胡子的穆斯林和一個男子接吻,男子穿著黑色T恤,上面寫著“查理周刊”,標題叫作《愛強于恨》。
2012年,《查理周刊》又引發了軒然大波。當年因為一部涉嫌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電影在美國上映,全球眾多穆斯林國家掀起了抗議浪潮。9月19日,《查理周刊》在頭版和內頁刊登了影射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當天上午刊物就被搶售一空,大賣7.5萬份。這種行為導致伊斯蘭教中的極端主義勢力對其懷恨在心,認為這是蓄意的挑釁與侮辱,并伺機發動了對其的恐怖襲擊,釀成血案。
外來移民缺乏歸屬感
在歷史上,由于地緣及經濟的關系,歐洲,特別是法國與中東的伊斯蘭世界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反恐問題專家張家棟教授認為,法國南部、西班牙大部都曾有穆斯林區域。進入近代以來,西方國家還曾是很多穆斯林國家的宗主國。這些都導致很多歐洲國家境內有大量的穆斯林民眾。尤其是法國,由于其在阿爾及利亞等國的殖民主義經歷,擁有歐洲最大的穆斯林群體。法國有約600萬穆斯林民眾,約占總人口的10%。
這些外來移民,民族文化無歸屬感,宗教無認同感,僅僅在民主政治體系之下被組合起來,長期以來一直是社會治理的難點。一旦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比如經濟不景氣,更加大了治理難度。
而且,法國是一個典型的歐洲國家,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也像其它歐洲國家一樣面臨少子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外來移民因此成為勞動力補充的不可或缺的對象。然而,自從2008年后,國際金融危機給歐洲各國帶來了不小的經濟困難。在經濟不景氣的沖擊下,外來移民就可能成為當地右翼民眾的出氣筒。當前西歐經濟狀況不佳,失業率居高,排外情緒自然上升。法國也不能例外,其外來移民主要是穆斯林,這種排外情緒就與宗教問題建立起聯系。
法國反恐遭到報復
法國的反恐政策成為恐怖襲擊目標的因素之一。2001年美國遭受恐怖襲擊之后發動了一系列反恐戰爭。法國出于國家利益、意識形態以及聯盟義務等諸多因素的考慮,隨美國參與了2001年10月7日爆發的阿富汗戰爭。由于阿富汗戰爭的爆發導致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并使基地組織遭到重創,使得穆斯林極端勢力對法國懷恨在心,并伺機報復。2010年10月18日法國內政部長布里斯·奧爾特弗說,沙特阿拉伯情報部門發出警告,稱“基地”組織可能針對歐洲,尤其是法國發動新一輪恐怖襲擊。現在看來該警報并非空穴來風。
在此次襲擊發生后的1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發表了一份聲明,聲明中“對《查理周刊》的這一令人厭惡的非人道舉動予以譴責”,并稱《查理周刊》與《查理周刊》的支持者們為“犯罪者”,“是全人類的敵人”。塔利班還在聲明中表示槍擊案是“對于這些犯罪者們下流行徑的審判”。由此可見,法國所執行的反恐政策已經使其成為諸如塔利班及基地組織這樣的極端恐怖勢力的“肉中刺”、“眼中釘”。
法國是一個崇尚自由與人權的國度,更是現代西方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盧梭、孟德斯鳩等著名思想家都是法國人,法國也因此成為西方政治思潮的重要陣地。他們 “天賦人權”、民主、自由的理念產生了巨大影響,并塑造了今天法國的形象。而這樣的理念與恐怖分子的理念必定格格不入,政治文化理念的分歧使得恐怖分子將目標鎖定為法國。塔利班組織還曾經在阿富汗對法國文化中心發動過自殺式恐怖襲擊,雙方在文化領域的尖銳對立可見一斑。
(作者為浙江大學環境與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