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錕
在俄羅斯西南部的高加索地區,人們發現了一個神秘的巨石遺址群,所有的遺跡上都留有謎一般的小圓孔,發現者認為,這或許是霍比特人(小人國)的遺址。
桑庫特佩泰爾布魯克大學的考古學家、俄羅斯科學院唯物論文化研究所(ISMCH)的彼庫托爾·特力佛諾夫博士就“西高加索支石墓考查研究課題”,在因特網上發表了考察結果綱要:“我們發現了一個規模龐大的遺址群,其分布地域廣闊,從高加索山脈一直到黑海沿岸一帶,雖然大多還處于原始狀態,從未經過考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極珍貴的遠古建筑物群。”這一研究課題是以ISMCH為核心,俄羅斯文化部、俄羅斯人文科學財團以及俄羅斯國家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為后援,自1997年開始實施,持續進行了10年,現在,正在進行第二次考查的準備。
特力佛諾夫博士說,巨石遺址群主要集中在高加索西部、跨越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的黑海沿岸,現已確認至少分布有200余處。除此之外,據推測在高加索山脈南北兩端、12000多平方千米的廣闊山野中,大約還分布有超過3000多個巨石遺址群,這些巨石遺址群不僅在地面上,也有埋藏在地下的。可以肯定的是,今后將源源不斷地有更多新發現。
史前巨石遺跡在世界多地都有所發現,但此前不為俄羅斯國內以及歐美考古學界知曉的高加索地區的巨石遺跡,和歐洲各地的巨石遺跡有著共同的地方。高加索古遺址群中,石塊的構造類型繁多,大半是支石墓形式的(支石墓,是史前時期石墓的一種,是巨石文物類型之一,外觀形狀為數塊巨石上承一橫石塊的形式)。但也有環狀列石、柱狀立石以及金字塔型等各種形式的。支石墓的構造,歐洲典型的式樣是石塊極為粗略地稍作加工,幾塊豎立的石塊上橫蓋上石塊,石塊及整體都不是特定的形狀;與此不同的是,高加索古遺址群的石建筑物卻是用加工成型的板狀石圍成四方形,上面再蓋上四方形的石頂,整體正面的石塊正中間都有一個圓孔,看上去就像是出入口,而大多數的圓孔都呈正圓形狀。雖說是屬于支石墓類型,但沒有任何墓葬的證據。并且,在支石墓的正面、類似庭院的開闊地還留有進行某種儀式似的行跡,這是歐洲的支石墓中絕對沒有的特征。
高加索支石墓外觀獨特,正像備受青睞的托爾金的名作,系列劇《指環王》《霍比特人》中描寫的矮人居住的小屋似的,因此學者們把它戲稱為“霍比特人石屋”。
歐洲的支石墓一般由粗略加工的自然石塊構成,幾乎找不到任何符號、圖案之類的裝飾,而在高加索支石墓中,很多正面、側面的石塊上,石屋內部、外部都有符號、圖案等紋飾,顯示出了建造者較高的文化水準。在支石墓正面開闊地,還發掘出了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的陶器和金銀寶石飾品,到目前為止,這一切都還是未解之謎。
根據這些出土的文物,特力佛諾夫博士的考察隊斷定高加索支石墓遺址的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4000年左右。如果這一測定年代正確的話,那么就比古埃及文明還要早,大致與人類最古老的蘇美爾文明處于同一時代。然而,美國反主流考古學者安第斯·科林茲大膽提出“石器時代的高度文明人”的結論,說經過解析高加索支石墓遺址分布圖,認為遺址的分布正好與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看到的星座群的位置一致,推斷為舊石器時代后期、大約是25000年前——10000年前建造的。關于建造年代,究竟孰對孰錯還有待今后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