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新穎
經濟下行,產能過剩、杠桿較高、銀行信貸政策收緊的行業或者企業,經營風險提高,融資會更加困難。在流動性寬松背景下,可投資資產收益率持續下降,倒逼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
年尾對于銀行理財產品而言,通常都是一個難得的時機。時值年末,各大銀行為了回籠資金,往往都會推出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來吸引客戶,進而帶動銀行理財產品的“翹尾反彈”。眼下,2015年的年底即將到來,但是投資者們的期望卻不敢太高,央行連續6次降息5次降準對銀行理財產品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經濟寒流引起資產配置“荒”,攫獲銀行理財收益的子彈值得留到12月嗎?
整體頹勢不改
2015年對于銀行理財而言,可謂是“愁云慘淡”的一年,收益率的持續走低,遭遇提前終止潮,加之接踵而至的6次加息5次降準,不斷壓縮銀行理財產品的利潤空間,銀行理財產品的下行壓力不斷加大。
數據顯示,2015年三季度,總計有161家商業銀行共發行14619款理財產品,環比減少8.28%,同比減少8.61%;平均預期收益率從4.94%跌至4.62%,創下近三年季內最大跌幅。進入四季度后,情況也并不樂觀,普益財富數據顯示,2015年10月,銀行共發行了5553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環比降幅11.22%,收益率也一直處于4.36%上下。11月初收益延續之前的下跌趨勢,月底之前有可能跌至4.2%以下。四季度的“第一炮”沒有開門紅,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頹勢不改。
隨著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的不斷下滑,投資者的收益預期也在不斷調整。在北京金融街工作的李女士告訴記者,雖然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不斷下滑,但是對于下滑也早有預期,畢竟“負利率”時代來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下滑也是在所難免,除此之外,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投資。
銀行理財產品的整體收益率下滑,高收益理財產品更是鳳毛麟角,但是市場上收益率大于6%的理財產品并未絕跡。記者通過查詢融360網站統計的數據發現,截至11月18日,市場上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高于6%的產品共有7款,期限多為中短期。這類高收益產品大都以一些結構性理財產品、區域性理財產品或面向高凈值客戶發售的理財產品為主,并非人人都可以購買得到。以結構性理財產品為例,雖然有的銀行承諾預期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但是因為此類理財產品掛鉤其他標的,因此最終的收益還是很難說。

經濟“寒流”下,難以獨善其身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銀行理財產品已經進入了下行通道,所以預期收益率還會下降。可以預見理財產品普遍的高收益已經“一去不復返”。只能說,在實體經濟普遍低迷的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很難“獨善其身”。
在普通投資者看來影響收益率的主要原因是2015年央行進行的多次降息。第六次降息后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1.5%,貸款基準利率僅為4.35%,已經處于歷史最低點。伴隨著降息,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顯著上升,存貸利差收窄。因為資金面逐漸寬松,所以理財產品收益的持續走低難以避免。
“降準降息”是重要因素,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在整體經濟下行下,理財產品的正常表示。具體因素包括宏觀經濟基本面低迷、企業經營壓力和風險提高等。
一方面,制造業復蘇動能疲弱,企業和銀行都趨于謹慎,銀行理財收益因而在不斷走低;另一方面,資產配置荒的背景下,其他投資方式也很難受到投資者的青睞,銀行理財產品受此影響,銷售變得更容易,銀行比拼收益的動能因此而變得減弱。
銀率網經濟師閆杰認為,宏觀經濟下行導致企業融資需求減弱。一方面企業收緊發展戰略,壓縮經營成本,負債規模會隨之有所收縮;另一方面部分產能過剩、杠桿較高、銀行信貸政策收緊的行業或者企業,經營風險提高,融資會更加困難,流動性寬松背景下,可投資資產收益率持續下降,倒逼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
子彈留到12月?
2015年11月6日,證監會宣布重啟IPO新股發行,市場認為銀行理財資金正常參與股市投資的機會拓寬,或許可以迎來銀行理財收益率的回暖。但是對于投資者而言,他們最期待的還是每年年末時各家銀行為了回籠資金,競相推出高收益理財產品,在此帶動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年末出現“翹尾”。眼下,年關將至,貨幣政策的寬松預期持續,實體經濟低迷不改,12月的“翹尾”可期嗎?
有機構表示,由于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寬松貨幣政策的預期正逐步加強。銀行出于風險控制,主動收縮信貸和理財,具體到資產端和負債端,就是一方面提高資產端的準入標準,收縮總量規模;另一方面下調產品預期收益水平,降低負債端成本。所以銀行理財的“回溫”取決于實體經濟是否得到真正的改善。招商銀行同業金融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基于此指出,未來一段時期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會進一步下跌,不過下跌空間有限。
但是從實際數據看,每到年底都是高收益銀行理財產品密集發行的時期。以2013年為例,各期限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均在四季度出現上揚,1年以上產品上揚幅度尤其明顯,從當年11月的6.8%漲至次年1月的8.1%。同樣,2014年11月至今年1月,各期限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迎來一波上漲行情。由此推測,年末銀行理財產品有可能迎來一個小幅上漲期。
《投資與理財》特約理財師表示,年底商業銀行還是有很大可能推出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吸引客戶,帶動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收益率在年末出現“翹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