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松


取消副總統、副總理職位,削減1/3內閣成員,趕走上百位內閣顧問——伊拉克總理阿巴迪最近的改革,連出“狠招”。聯合國對他的改革方案表示歡迎,“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則連續以炸彈襲擊來警告他。這位“改革派”總理,站到了全世界媒體的聚光燈下。
8月11日,伊拉克議會全票通過阿巴迪的改革方案,將撤銷3名副總統、3名副總理職位,削減政府開支,成立高級別反腐委員會,選舉無黨派及獨立宗教人士擔任內閣重要職務等。阿巴迪稱,改革將會改善政府的財政狀況,并將遏制腐敗行為。
8月16日,伊總理辦公室發表聲明稱,阿巴迪撤銷了11個內閣職位,包括3名副總理和4位部長,把臃腫的內閣“瘦身”至22個職位。8月18日,阿巴迪通過社交媒體宣布,將撤銷內閣成員顧問的職位。此前,伊內閣成員高薪聘請了至少上百名顧問,多為他們的親信、親屬。
一系列的改革,引發外界關注。聯合國發表聲明,表示改革方案非常契合時機。前總理、現任副總統馬利基辦公室發表聲明,表示支持改革。議長朱布里、什葉派政黨薩德爾運動等也宣布支持阿巴迪的政改。而遜尼派政治組織“伊拉克名單”的領導人阿拉維在聲稱支持改革的同時,警告政府不要試圖建立“新的獨裁統治”。
媒體分析認為,阿巴迪此舉旨在平衡伊國內各政治勢力,緩和教派與黨派矛盾,提高政府執政效率。不過,當地分析人士稱,政改方案將招致一些黨派強烈反對,并導致安全局勢惡化。8月13日和15日,巴格達連遭“伊斯蘭國”汽車炸彈襲擊。有人說,這是該組織在試圖干擾改革。
伊拉克腐敗問題積重難返,有深刻的歷史原因。該國什葉派穆斯林占60%,遜尼派占18%,庫爾德族占18%。薩達姆時代的遜尼派政權長期打壓什葉派和庫爾德人。
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打破伊拉克原有的政治力量對比,什葉派和庫爾德人迅速進入權力階層,形成什葉派、遜尼派及庫爾德族人士分別擔任總理、議長及總統的政治格局。根據權力分享協議,伊政府有來自不同派別的3名副總統及3名副總理,還設立了許多不必要的機構和職位,財政負擔沉重,政府的執政能力和效率低下,腐敗嚴重,并激化了教派、黨派沖突,導致伊拉克重建緩慢。
伊拉克目前還面臨“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壯大的嚴重局面,阿巴迪的前任馬利基被認為難辭其咎。作為什葉派達瓦黨的領導人,馬利基于2006年至2014年執政時推行親什葉派政策,令庫爾德人及遜尼派備受歧視和排擠,這為遜尼派極端團體“伊斯蘭國”的發展提供了土壤。而且,馬利基大搞裙帶關系,多名心腹涉嫌貪腐。他本人代理國防部長期間,疏于整頓部隊,導致軍隊在與“伊斯蘭國”的作戰中失利。
去年9月,阿巴迪接替馬利基出任總理,承諾開啟政治改革進程。他與庫爾德自治區達成了石油收入分享協議,修復了與庫爾德人的關系,并在去年11月撤換了36名軍方高官,停止向5萬名領空餉的所謂“幽靈兵”發放工資,每年挽回損失至少3.8億美元。有資深軍官稱,一個旅級指揮官往往要吃幾十個空餉,極大腐蝕了伊軍戰斗力,與“伊斯蘭國”作戰時常一觸即潰。阿巴迪的這一改革在議會獲得一片叫好聲。
不過,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掣肘,今年上半年以來,政府明顯放緩了政治改革的腳步。對此,美國方面認為是馬利基在給阿巴迪“下絆子”。有美國主流媒體稱,馬利基仍握有實權,對什葉派政黨聯盟影響很大。許多遜尼派議員渴望同阿巴迪合作,但“總理的雙手被束縛了”。
近日,伊拉克境內多地因酷暑而停電,引發民眾對官員貪腐、政府無能的憤怒之情。隨后爆發了自2003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游行,從南部向巴格達迅速蔓延。這對阿巴迪和伊拉克什葉派最高領袖大阿亞圖拉阿里·西斯塔尼產生極大震動。西斯塔尼敦促阿巴迪進行“大膽和勇敢的改革”“用鐵腕對待所有浪費公帑的人”。
阿巴迪有沒有改革成功所需要的手腕和意志,這還要時間來證明。不過,與其他政壇對手相比,阿巴迪之前顯得較為溫和。他善于協調各方利益,“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政客”,這在伊拉克顯得更為重要。
1952年,阿巴迪生于巴格達,并在這座城市生活到大學時代。從巴格達技術大學畢業后,他赴英國留學,1980年獲曼徹斯特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
15歲時,阿巴迪就加入了什葉派的達瓦黨。1979年,他成為該黨的領導成員之一。在薩達姆統治時期,阿巴迪大部分時間不得不流亡英國。他當過電機工程師,負責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大廈電梯工作,后來又出任“世界新聞網”總部的電梯工程師,“BBC很多記者都認識他”。他曾在倫敦經營一家設計及科技公司,并且在1997年獲得英國工商業部的科技創新獎勵。此外,他還在倫敦開過咖啡店。
薩達姆政權倒臺后,阿巴迪返回伊拉克任臨時政府通訊部長。2006年,阿巴迪當選議員,2010年連任,2014年任副議長。
2014年8月,阿巴迪被任命為總理。雖然馬利基曾拒絕承認這一任命,但輿論對阿巴迪的支持最終占了上風。阿巴迪曾長期在海外生活,英語流利,了解西方社會對一些重大地區問題的看法與觀點,他的做法更容易讓西方世界接受。同時,相較于馬利基,阿巴迪更愿意做出柔中帶剛的妥協而不是造成沖突。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阿巴迪的政改方案順利得到執行,無疑會促進伊拉克的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但腐敗在伊拉克根深蒂固,各政治派別利益盤根錯節,這使得任何改革都困難重重。如何消除其他教派和政黨對阿巴迪借“政改”之名排除異己的疑慮,合理調整各派關系,這是他 未來面臨的更為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