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東升 張玉玉
二戰結束后,由鐵托元帥主導成立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由6個共和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斯洛文尼亞、黑山共和國和馬其頓)和2個自治區(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位于塞爾維亞境內)所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南斯拉夫境內有5個民族、4種語言、3種宗教、2種文字。

鐵托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執政35年的總統、總理,南斯拉夫元帥。盡管執政時期被人批評為強權統治,但他的個人形象通常被視為南斯拉夫聯邦各民族統一的象征。圖為鐵托夫婦(左一、二)于1971年10月28日訪美,與美國總統尼克松夫婦(右一、二)在白宮陽臺接見歡迎人群的情景

科索沃博物館正面外觀科索沃歷史及
1980年5月鐵托去世之后,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以共和國與自治區的8個代表輪流擔任聯邦總統團主席(國家元首)來達成權力平衡。然而米洛舍維奇于1989年當選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后修改了憲法,將2個自治區與塞爾維亞合并,但仍擁有聯邦總統團的代表席位,使塞爾維亞在聯邦制的議決中占盡優勢,從而立即引來其余共和國不滿。同時,南斯拉夫內部各共和國的發展不均,北方諸共和國的發展優于南方諸國,處于北方的斯洛維尼亞與克羅地亞于1992年率先宣布獨立,開啟了長達10年的南斯拉夫解體序幕。
而處于塞爾維亞境內的科索沃自1980年代末期自治權遭撤銷后演變成種族沖突。

雖然科索沃目前為非聯合國會員國,但其境內有4座塞爾維亞東正教修道所與教堂在2004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成為世界上少數非屬聯合國會員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案例。圖為普里什蒂納附近的格拉恰尼剎修道院
科索沃在奧斯曼土耳其統治時期(1389~1912年)逐漸由塞爾維亞人占多數的地區轉變為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占多數,1912年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結束后科索沃劃歸塞爾維亞。后塞爾維亞與周邊的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組成南斯拉夫王國,科索沃在二戰時遭意大利所操縱的阿爾巴尼亞占領,但戰后重歸南斯拉夫。鐵托當政后,給予阿爾巴尼亞裔高度自主權,科索沃成為塞爾維亞境內的自治區,直到1989年自治權遭到米洛舍維奇領導的塞爾維亞撤銷。1990年代中期,阿爾巴尼亞裔的科索沃人開始嘗試以武裝游擊隊爭取獨立建國,成立的科索沃解放軍針對塞爾維亞裔上層人物與相關設施進行攻擊,招致塞爾維亞軍警的全面性報復,釀成血腥事件。

1999年4月30日,美軍公布的轟炸塞爾維亞第3軍作戰指揮所的照片

在1999年3月西方國家與南斯拉夫的外交調停失敗后,北約以空中攻擊迫使南斯拉夫放手科索沃,由聯合國授權的北約組建部隊進駐科索沃維和。聯合國設立了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代表團監管科索沃,確??扑魑衷谝粋€民主、和平與多族群和諧共存的環境下發展,2008年前科索沃解放軍領導人哈辛·塔吉率領的在野黨獲得議會勝選,領導人亦當選總理,此選舉結果加快了科索沃的獨立進程,哈辛·塔吉在同年的科索沃議會上宣布科索沃獨立,直至目前科索沃獲得美、英與西歐各國的承認,我國目前仍未承認其獨立。

館內展出的各式輕武器
位于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納的科索沃博物館創建于1949年,其前身可追溯至19世紀奧匈帝國時期??扑魑植┪镳^雖然歷史悠久,但受到20世紀末的戰亂影響,目前運營狀況不佳。不過,該博物館是科索沃首都值得游覽的景點之一,若是來到科索沃不可錯過。
科索沃博物館位于首都普里什蒂納市中心,博物館建筑為19世紀末奧匈帝國建筑風格。博物館一、二樓展示了科索沃當地考古發掘成果與民族藏品,三樓整層開辟為介紹科索沃在20世紀最后十年所遭受外邦入侵、屠殺與北約介入后維和的歷史。展示內容以文字說明、圖片為主,藏品為輔,但圖片內容相當寫實,展現了許多血腥場面。
本文擷取館中的一些圖片,以領略科索沃的歷史。
編輯/鄭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