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
隸屬于馬來西亞陸軍的第10傘降旅是一支空中快速部署部隊,總部位于馬六甲軍營,可被快速部署到世界各地。該旅所崇尚的座右銘是“快速行動”,因此在馬來西亞陸軍中享有“暴風傘兵”的稱號。

第10傘降旅是馬來西亞快速部署部隊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主要任務是在戰爭或發生緊急狀況時快速作為主要攻擊部隊部署。1970年代晚期,當時馬來西亞武裝部隊計劃進行現代化改進,經過多方考慮,國防計劃委員會提議在馬來西亞陸軍中建立一支傘降旅。但這一提議在最初時并沒有獲得政府支持,因為政府考慮建立一支傘降旅可能會引起其鄰國新加坡不必要的安全疑慮,因此這一計劃就被擱置起來。1988年1月,太平洋島國馬爾代夫發生雇傭兵暴亂,馬爾代夫向馬來西亞提出進行武力干預和協助的要求,但是馬來西亞武裝部隊到此才發現竟然沒有能力對馬爾代夫提供及時的武力協助,為此,馬來西亞政府終于決定建立一支快速部署部隊,以應對類似的緊急突發狀況。
馬來西亞陸軍得到政府的批準后,立即開始著手組建一支傘降部隊,1988年底即從陸軍第8皇家突擊隊中抽調出一個步兵營,對其進行傘降訓練,將該營從傳統的步兵營轉變為傘降營,該營也成為馬來西亞快速部署部隊中的第一支下屬部隊。1990年,第17皇家馬來團和第9皇家馬來團經過訓練后,都成為具備傘降能力的部隊,也被劃入到快速部署部隊中。1994年10月,時任馬來西亞總理宣布將第10步兵旅和此前加入到快速部署部隊中的3支部隊合并,組成新的第10傘降旅。

第10傘降旅在慶典儀式上展示軍力

第10傘降旅士兵登船開赴執行國際行動
第10傘降旅是一支具有極高技能的傘降部隊,隊員的訓練重點在于特種作戰和快速部署,所執行的任務包括空中突擊、海岸行動、搭乘直升機行動、突擊隊先遣隊行動、突襲行動、垂直包圍滲透行動等。隊員頭戴紅褐色貝雷帽,貝雷帽被隊員們昵稱為“珀加索斯”(希臘神話中有雙翼的飛馬),帽徽上帶有傘降翅膀,被昵稱為“流血的翅膀”。
目前,第10傘降旅的下屬單位包括3個傘降營、1個炮兵團、1個皇家裝甲集團和若干支援部隊。其中,3個傘降營分別為皇家馬來團第9營、皇家馬來團第17營和皇家突擊隊團第8營;炮兵團為第1皇家炮兵團;皇家裝甲集團為皇家裝甲中隊,其裝備阿爾維斯·蝎子90裝甲車,車上裝備90mm科克里爾MKIII機槍,也有猛攻者裝甲車,車上裝備20mm機槍;支援部隊包括皇家信號團第10中隊、空中防御皇家炮兵團第361炮兵連、皇家工兵團第10中隊、偵察連、支援連、皇家醫療連。

特種戰斗集團徽章是一只戰斗猛虎

特種戰斗集團士兵執行反暴亂行動

特種戰斗集團士兵佩戴綠色貝雷帽
加入第10傘降旅的候選人必須經過嚴格的選拔,除了要具備良好的體能和精神狀態之外,還必須要通過一個基礎的空中及傘降課程,再成功完成褐紅色貝雷帽適應課程。這些課程大部分都是以英國傘降部隊的訓練課程為基礎制定而成的,不但因為英國傘降部隊是世界上最好的傘降部隊之一,而且因為馬來西亞軍隊與英國軍隊之間由于殖民統治而有很深的淵源。課程的內容涉及多個方面,包括行軍、突襲、逃亡和躲避追蹤、繩降、生存技巧、導航、駕駛船只、跑步等等。成功完成上述課程之后,隊員被授予佩戴紅褐色貝雷帽的資格。

特種戰斗集團士兵進行反恐訓練

特種戰斗集團士兵進行攀爬訓練


特種戰斗集團進行水上訓練
成功被授予褐紅色貝雷帽的隊員接下來還要參加專業的傘降訓練,其內容包括戰術機降、傘降、近距離戰斗、高空投下低空開傘和高空投下高空開傘、狙擊、破壞重要目標和設施、神射手技術等等。在成功完成以上所有訓練之后,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第10傘降旅隊員。
由于第10傘降旅是一支快速部署的特種作戰部隊,其裝備的輕武器種類非常多樣并且性能優秀,其中,手槍包括伯萊塔M92F/S手槍、勃朗寧HP MK3手槍、柯爾特M1911A1手槍、格洛克26手槍、HK P9S手槍、HK USP9手槍、西格-紹爾P226手槍;霰彈槍為雷明頓M870霰彈槍;沖鋒槍為HK MP5SD3沖鋒槍;步槍包括AKM步槍、柯爾特M16A1步槍、柯爾特M16A4步槍、斯太爾AUG步槍;狙擊步槍包括AI公司PM狙擊步槍、哈里斯M96狙擊步槍;機槍包括FN MAG58機槍、FN米尼米MK2機槍、HK 11A1機槍等。
第10傘降旅近年來參與的行動很多,包括巴基斯坦行動、印度尼西亞行動、2006年馬來西亞暴亂、2006年東帝汶暴亂、黎巴嫩行動、2007年馬來西亞暴亂和2013年馬來西亞暴亂等。
馬來西亞陸軍下屬的特種戰斗集團組建于1960年代,組建之后經歷多次重組和更名。其承擔的主要任務包括非傳統戰斗、國內防御、特種偵察、直接行動、反恐、破壞敵方重要設施和設備、不對稱戰爭,除此之外還執行情報收集及反情報行動、人道主義救援任務等。
1960年代,馬來西亞國防部建立了特種部隊理事會,用以在與印度尼西亞沖突期間協調各特種部隊之間的行動。1965年,馬來西亞國防部從陸軍和海軍中招募志愿者進行突擊隊訓練,以組建一支特種突擊隊,并將特種部隊理事會作為突擊隊的總部。最初申請加入的有300多人,1965年2月由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第40突擊隊的人員對這些申請者進行突擊隊初級訓練,并根據訓練結果選拔出合格的隊員組建突擊隊。突擊隊初級訓練的過程和選拔非常艱苦,最終在300多人中只選拔出15人參與為期6周的突擊隊基礎課程,在這一課程結束之后又淘汰2人,最終僅剩下13人,組成了馬來西亞最初的特種突擊隊,當時被命名為第一核心小隊。同年5月,從第一核心小隊中又抽出部分人員,以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第40突擊隊為模板組成新的部隊,命名為馬來西亞特種戰斗團。該團組建之后不斷進行人員擴編,同時聘請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第40突擊隊的精英隊員為教官對其進行訓練。1970年8月,該特種戰斗團進行重組,重組后命名為第1特種戰斗團,總部基地位于馬六甲軍營。1977年又組建了第2特種戰斗團,基地同樣位于馬六甲軍營。1981年1月,在第1特種戰斗團的基礎上再次進行重組,重新命名為第21傘降突擊隊,在第2特種戰斗團的基礎上進行重組,重新命名為第22傘降突擊隊,并在此基礎上加入多個戰斗支援單位和服務支援單位,如信號連和工兵連等。同年4月,為了對第21傘降突擊隊和第22傘降突擊隊進行支援,建立了第11特種戰斗團和第12特種戰斗團,但第12特種戰斗團于1980年代被解散,同時將第21傘降突擊隊和第22傘降突擊隊更名為第21突擊隊和第22突擊隊。
特種戰斗集團是一個旅級部隊,馬來文簡稱為“GGK”,在馬來西亞陸軍中的編號為第21旅。目前其除總部和多個支援單位之外,下轄有3個團級作戰單位,分別為第11特種戰斗團、第21突擊隊和第22突擊隊。其中,總部及支援單位的總部基地遷移到豐盛港軍營,第11特種戰斗團和第21突擊隊的總部基地位于馬六甲軍營,第22突擊隊的總部基地位于豐盛港軍營。
第11特種戰斗團主要作為反恐部隊,因此也被稱為反恐團。該團的規模在特種戰斗集團的3個主要作戰單位中是最小的,僅由4個中隊組成,但其隊員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只有在第21突擊隊和第22突擊隊中服役時間超過6年的隊員才有資格申請加入第11特種戰斗團,并參與選拔。加入該團后,其訓練由英軍第22特別空勤團提供,隊員們除了反恐任務外,還可執行一系列其他特種任務,包括人質營救、敵方重要設施和設備破壞等。第21突擊隊和第22突擊隊是反暴亂部隊,其可執行的任務包括以任何形式的非傳統戰斗、不對稱戰爭、游擊及反游擊戰、特種偵察、直接行動、戰斗情報收集以及叢林戰等,其中叢林戰是隊員們最擅長的,也是最被其他國家部隊所推崇的戰斗技能。
除此之外,特種戰斗集團還下轄一個特種戰斗訓練中心,可為所有馬來西亞陸軍士兵提供特種訓練。該訓練中心成立于1976年8月,除了一部分固定教官之外,還會定期從第11特種戰斗團、第21突擊隊和第22突擊隊中抽調精英隊員作為臨時教官。特種戰斗訓練中心可開展的訓練課程包括為馬來西亞陸軍及其他軍種開展基礎突擊隊訓練、為特種行動隊員提供各種專業訓練和特種作戰訓練、為陸軍提供進階訓練、對特種作戰部隊開展訓練測試及評估等。除以上各項基本訓練之外,該訓練中心還可提供各種高級訓練,但訓練內容目前仍對外界保密。

特種戰斗集團隊員進行水上突擊行動,其裝備有多種船只

特種戰斗集團隊員進行水上突擊行動,其裝備有多種船只

特種戰斗集團士兵與其他國家特種部隊進行聯合訓練
特種戰斗集團對隊員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想要加入該集團需要經過艱苦的訓練,以達到高超技能。所有申請加入的隊員除了具有良好的體能和精神狀態之外,還要順利完成5個不同階段的訓練,分別為營地訓練、叢林訓練、沼澤地和遠距離行軍訓練、海上訓練以及逃脫和躲避追蹤訓練。其中,營地訓練為期5周,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訓練階段,其包括體能耐力、武器使用、爆炸物處置、戰術實施、戰場醫療、繩降以及地圖閱讀等。在訓練過程中,候選人循序漸進開展多次武裝全套戰斗裝備遠距離行軍,其行軍距離不斷增加,從最開始的4.8km,逐漸增加到8km、11.2km、14km和16km。每次行軍都會規定時間限制,只要有一次沒有達到要求就會被淘汰。
叢林訓練為期2周,由于馬來西亞所處的熱帶雨林氣候,因此叢林訓練也是所有特種戰斗集團候選人中最喜愛的訓練項目。在該訓練中所有候選人將在茂密叢林中進行各種實用技巧、戰斗技巧、建立基地、守衛基地、叢林巡邏、小規模戰斗和惡劣環境生存等訓練。
沼澤地和遠距離行軍訓練極為艱苦,訓練初期,候選人首先要背負17kg的負重開展一次遠距離戰斗行軍,要求在3天時間內成功行軍160km。成功完成該遠距離行軍的候選人將會被投放到沼澤地區,除了內衣之外不提供任何服裝和食物,要求他們在沼澤地中成功生存7天。
海上訓練為期2周,候選人被投放到海上進行各種作戰訓練,如駕駛小船、海上導航、遠距離劃船、無聲劃船、乘坐高速橡皮艇進行海岸攻擊、穿戴水肺裝置潛水等。
逃脫和躲避追蹤訓練是最后階段的訓練,訓練開始前候選人被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單獨行動。訓練擬定的場景為隊員到達敵人戰線后方執行任務,任務地點設有多個檢查站,每個檢查站設有教官,所有小組分別到達各個檢查站內與教官聯絡,在此過程中候選人必須成功躲避敵人的追蹤,如果一旦被抓,他們將會經歷嚴厲拷問和虐待,然后被釋放繼續行程,直到到達最后一個檢查站。在此期間,各個檢查站內的教官對隊員們的表現加以評估,決定隊員是否被淘汰。
成功通過以上所有訓練的隊員才能加入特種戰斗集團。加入該集團后,隊員定期與英國、新西蘭、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及美國等國的特種部隊一起進行聯合訓練。
特種戰斗集團的座右銘是“快速且敏捷”,其隊員穿著的制服與馬來西亞陸軍其他部隊的制服沒有區別,區別之處在于隊員佩戴綠色貝雷帽,象征其突擊隊的身份,右肩上佩戴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第40突擊隊的藍色飄帶,表示該集團與第40突擊隊關系緊密,并紀念該集團的建立是受到第40突擊隊的激發。其徽章為一只戰斗猛虎,由一只怒吼的猛虎和一把突擊隊短劍組成。其中老虎象征勇敢、兇猛和力量,而由突擊隊員使用的突擊隊短劍則代表了其突擊隊身份,并象征果斷、堅定的精神。經過空中專業訓練的隊員還會在制服左側口袋上佩戴傘降翅膀的標志。
特種戰斗集團組建成功后多次參與國內及國際行動,包括馬來西亞國內延續多年的暴亂處置、印度尼西亞沖突、1993年索馬里摩加迪沙戰斗、1998年吉隆坡人質營救行動、巴爾干戰爭、沙巴僵局、東帝汶暴亂、黎巴嫩行動、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特種戰斗集團的選拔和訓練過程極為艱苦,為了吸引更多的士兵加入到該集團,并鼓勵他們不斷提高能力而避免隨時被淘汰,馬來西亞軍方于2005年1月提高了該集團士兵的待遇,如將服役10年以下的士兵月薪提高到600馬幣(1馬幣約≈1.5人民幣),服役11~15年的士兵月薪提高到750馬幣,服役16年以上的士兵月薪提高到900馬幣。
隸屬于馬來西亞皇家空軍的空軍特別空勤團,其主要任務是在陸地及海上開展搜尋和營救任務,對被擊落飛機的機組人員實施救助和支援,滲透到敵人戰線后方為空中攻擊部隊標示目標,保護重要空軍基地,同時也是在全馬來西亞境內針對軍用和民用飛機反劫機和反恐行動的主要作戰單位。

空軍特別空勤團士兵準備進行遠距離行軍

空軍特別空勤團士兵進行偽裝,準備訓練

空軍特別空勤團士兵佩戴淺藍色貝雷帽
空軍特別空勤團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當時馬來西亞發生暴亂,暴亂分子從一個馬來西亞皇家空軍基地外部對該空軍基地進行襲擊,導致一架空軍DHC-4運輸機被擊毀。事件發生之后,馬來西亞皇家空軍下達指令,要求在空軍內部成立一支專門的戰斗部隊來為空軍基地提供安全保衛。根據此項指令,1980年4月成立了一支精英部隊,命名為空中及地面防御部隊。該部隊組建之后,由馬來西亞陸軍特種部隊的精英隊員對其進行基礎訓練,同時由英國特別空勤團和美國特種作戰部隊人員提供加強訓練。該部隊建成之初只有第102小隊一個分支,但很快就進行擴編,到1987年已經又另外擴編出10個小隊,按時間順序分別為第103小隊、第104小隊、第202小隊、第105小隊、第107小隊、第109小隊、第204小隊、第201小隊、第208小隊和第106小隊。
1993年6月,馬來西亞空軍進行重組時,空中及地面防御部隊被更名為空軍特別空勤團。1996年,其作戰任務由原來的對空軍基地進行安全防衛,擴展到包括反恐、戰斗偵察、戰斗搜尋和營救以及非傳統戰斗等。該團總部位于萬津空軍基地,下轄有3個中隊,分別為飛行人質救援中隊、戰斗空中救援中隊和部隊保護中隊。3個中隊的任務各有不同,其中飛行人質救援中隊是空軍特別空勤團的主要戰斗分隊,可執行反恐、人質營救、滲透和在敵人戰線后方破壞其重要設施等任務。該中隊下轄一個地面目標激光標示小隊,可為執行攻擊任務的空軍搜尋前方目標并進行追蹤及激光標示。另外,還有一支專業的飛機人質營救小隊,其可以部署到敵人戰線后方對己方飛機機組人員進行營救。執行任務時每6人為一個小隊,這6人分別具有不同的專業技能,如步槍手、狙擊手、通信人員、醫療人員、破壞人員、搜尋人員等。他們在執行戰斗任務時一般裝備柯爾特M4A1卡賓槍、西格-紹爾SIG553LB突擊步槍和M249輕機槍等輕武器,而在執行人質營救或反恐等近距離作戰行動時使用的武器包括HK MP5沖鋒槍、貝內利M4超級90霰彈槍及加裝戰術燈的M4A1卡賓槍等。
戰斗空中救援中隊負責戰斗搜尋和救援任務,其可在敵人戰線后方開展救援行動。該中隊包含6個分遣隊,其中包括一個海上傘降救援分遣隊,可實施海上傘降救援。
部隊保護中隊主要任務是進行空軍基地保護,該中隊裝備戰場干擾探測系統,可為空中防御雷達和前方行動基地等高價值目標提供近距離或特殊護衛,同時在滲透行動中,也可以作為先鋒部隊行動。

空軍特別空勤團士兵開展突擊隊訓練

空軍特別空勤團士兵執行保衛任務
空軍特別空勤團的座右銘是“快速、隱秘及可靠”,隊員佩戴淺藍色貝雷帽。想要加入該團,候選者首先要進行專業的體能訓練,其訓練強度遠超其他馬來西亞部隊體能訓練的強度。體能訓練結束后,候選者需要通過戰斗團基礎課程、戰斗團專業課程和突擊隊課程等多項課程,此后還要開展各項進階訓練,要求非常高。成功加入該團的隊員每12周要進行一次測試以確保隊員始終保持最佳狀態,測試不合格者會被馬上淘汰。測試內容包括160km不間斷行走、繩降技能、特種巡邏滲透及撤離、以60海里/h的速度操作船只、叢林突擊隊基本技能、特種滲透和偵察技能、狙擊技能等。
經過嚴格的選拔和不斷訓練,空軍特別空勤團的隊員具備相當廣泛的能力,包括戰術能力、滲透技巧能力、情報收集能力和各種專業能力。其中戰術能力包括近距離戰斗、戰斗潛水、反暴亂、反恐、反狙擊戰術、激光標示目標、神射手技能、破壞敵方重要設施、狙擊戰術以及合氣道、柔道、空手道和跆拳道等近身格斗戰術、非傳統戰斗技能等。滲透技巧能力包括高空投下低空開傘和高空投下高空開傘、盤旋降落、繩降、特種巡邏滲透及撤離等。情報收集能力包括特種偵察、情報及反情報、信號情報、遠距離偵察巡邏、為空軍設施提供保護等。專業能力包括在敵人戰線后方進行戰斗搜尋和救援、在集聚區戰斗、人質營救、城市戰、特殊破壞行動和爆炸物處置能力等。隊員在執行任務時可通過陸地、海上和空中任何方式部署,既能單獨作戰,也可與其他特種部隊聯合部署,具有高度機動性、靈活性及獨立作戰的持續性。
該團裝備的武器非常多樣,其中手槍包括勃朗寧HP手槍、格洛克18C手槍、格洛克19手槍、格洛克34手槍和斯芬克斯S3000手槍;霰彈槍包括雷明頓M870霰彈槍、貝內利M4超級90霰彈槍、莫斯伯格M590霰彈槍;沖鋒槍包括布魯加&托梅MP9沖鋒槍、柯爾特9mm沖鋒槍、HK MP5K沖鋒槍、HK MP5KA4沖鋒槍和HK MP5SD3沖鋒槍;卡賓槍包括柯爾特M4A1卡賓槍、柯爾特M16A1 653卡賓槍、西格-紹爾SIG553LB卡賓槍、SIG553SB卡賓槍;狙擊步槍包括AI公司AW狙擊步槍、AMP公司DSR-1狙擊步槍、巴雷特M107狙擊步槍、布萊瑟M93戰術狙擊步槍、HK PSG-1狙擊步槍;機槍為M249輕機槍;榴彈發射器包括M203榴彈發射器、SIG GL5040榴彈發射器等。

空軍特別空勤團士兵開展水下破壞行動

空軍特別空勤團士兵進行射擊訓練

空軍特別空勤團士兵執行秘密滲透任務
空軍特別空勤團自成立后多次參與國內及國際行動,包括1989年直升機營救行動、1999年民用飛機營救行動、2004年民用飛機營救行動、2005年空難救援行動、黎巴嫩行動、2007年空難營救行動、阿富汗戰爭、2013年馬來西亞暴亂行動等。(待續)
編輯/王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