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謝家集區教育局要求學校統一從淮南市新華書店征訂教科書等學習資料,以“宣傳推廣費”的名義賬外收受新華書店回扣523924元,被當地法院判決認定構成單位受賄罪,判處罰金20萬元。國家機關被判構成單位受賄犯罪,在國內比較罕見。
相關專家表示,這個案件是一個信號,它告訴我們,為小集體謀私利,也會受到應有的懲罰,違法必究。
對此,你怎么看?
此次淮南“單位受賄”案雖小,但是警示意義卻很大,濫用手中的行政權力,為單位職工謀求私利,也是一種腐敗,國家黨政機關的權力是為廣大人民謀求福利,而不是為少數職工服務。在如今反腐的大背景下,這類實屬罕見的案子,是在為每一位國家黨政機關的干部、職員敲響警鐘,反腐觸角已經深入單位領域,無論為小集體謀私利、還是為個人謀福利,違法必究,絕不手軟。
——荊楚網
維護國有單位的財經秩序,由行政主導轉而變成司法主導,這是值得期待的新跡象。隨著諸如“單位受賄罪”一類的法條被喚醒,我們接下來更該去思考的是,要怎樣去破解判決執行難的問題?終究,一項法律條文的生命力,不僅取決于其被援引的頻度,更取決于其產生的最終后果,以及對社會的規范。
——長江日報
受賄罪常見,單位受賄罪不常見。吃回扣屬于違規大家都知道,但吃回扣被判單位受賄罪的則不多見。既然個人可能受賄,單位同樣可能受賄,它并不因為是集體研究決定的,就能逃避法律制裁。單位受賄罪理應激活,問題在于,罰金誰來支付?單位負責人是否應該被問責甚至承擔刑事責任?
——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