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

希望通過“互聯網+”的介入,讓所有的法律難題都能公正、快速地得到解決。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不良資產整體規模也呈現上升的態勢。有數據顯示:國內不良資產總規模將超過10萬億,其中銀行壞賬和企業逾期賬款占大頭。
10月22日,“首屆中國不良資產論壇”上,中國不良資產數據服務商搜賴網的創始人賀國強表示,“雖然商業銀行披露的不良貸款余額目前只有1萬多億,但未來幾年還有很大擴大空間。加上影子銀行的壞賬和企業的逾期賬款之后,整個不良資產行業面臨的機遇比十幾年前更大。”
需要提及的是,本論壇為“第12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的專場論壇,由中國不良資產數據服務商搜賴網和專注于中國不良資產法律服務的北京中投律師事務所聯合主辦,與會者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作為此次論壇的獨家戰略合作伙伴,知名互聯網法律服務平臺綠茶網應邀出席,與200多名來自金融界及法律界專業人士共同探討中國不良資產處置相關問題。
企業如何來處置不良資產,特別是利用現在“互聯網+”模式,以互聯網為載體和大數據創新的模式,來對不良資產的合理規避以及投資成為本屆不良資產論壇關注焦點。
國內不良資產規模龐大
據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為10919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1094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達1.5%。業界指出, 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已經持續十多個季度保持“雙升”狀態。
有專家表示,不僅僅是金融業的不良資產率增高,企業的不良資產也開始變得不容樂觀。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馬德倫強調,“目前中國經濟發展處在新常態,處于經濟換擋、調速還有結構調整以及消化實際政策的階段。這個時期,我們看到一些上市公司的報表里面,他們的不良資產比例有所上升,而且有些風險還會持續地暴露”。
根據搜賴網經濟研究中心的測算,國內企業賬齡超過一年的應收賬款總額目前已經逾兩萬億。
搜賴網是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的發起人之一。該網創始人賀國強說:“我們這次成立聯盟,就是為中國不良資產行業提供信息共享與資源整合平臺,通過會員的自發努力,共同推動行業的創新和發展。 ”他強調,希望通過行業聯盟讓產業鏈上的參與者各得其所,各取所需,進而實現不良資產處置資源的整合。
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發起人之一、北京中投律師事務所主任秦麗萍律師在發言中稱:“聯盟成立的宗旨是充分吸收大的機構成熟的不良資產預防、管控、處置經驗,促進幫助中小企業更好發展。未來聯盟將致力于將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打造成中國不良資產行業影響力最深、最廣、最權威的信息交流和資源配置平臺。”
秦麗萍認為律師的身份隨著不良資產市場的發展,從過去單純的法律服務提供者正在逐步轉變為不良資產產品的研發者和推動者,甚至有可能變成不良資產金融產品的管理者。新常態經濟下律師團隊化服務特征已經凸顯,不良資產行業與律師密不可分。
隨后,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杭州辦事處總經理牛南潔、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法律部副總賴杰、高盛(亞洲)執行董事左鴻剛先生、山東新大唐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張納新先生和秦麗萍女士通過嘉賓對話的方式,進一步探討了不良資產的實際投資和處置問題。
在“不良資產處置模式的創新”環節,搜賴網創始人兼CEO賀國強先生通過現場演示展示了搜賴網的數據篩選系統,并從不良資產處置專家的角度分享了他對行業的思考和判斷,而綠茶網聯合創始人CEO李海深先生則演示了綠茶網標準化、規范化的法律居間服務,并從互聯網角度闡述了線上法律服務的獨特作用。
李海深在論壇上也強調,“不良資產產生及形成受很多因素影響,一旦不良資產處置不當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災難。”
他認為,不良資產相當于企業經營中出現的一些疑難雜癥,就是因為這些癥狀一旦出現,治療的時間非常長,難度也非常大,而且還必須方法得當。
處置市場“藍海”已現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與行業的關系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將成為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那么,隨著企業不良資產規模的擴大,幫助企業解決不良資產是否真的如傳聞所說是一片藍海?
李海深在受訪時分析認為,從目前來看,由于國內企業的不良資產規模龐大,單一的司法處置對一個企業來說,也存在著周期長、成功率低的弊端,“而互聯網其天然的優勢就是快捷高效。在‘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中,利用互聯網的特征取長補短,打破了不良資產傳統處置方式下的信息不對等,為不良資產提供更多的處置方式。”
他指出,對法律服務的查詢和獲取將更多依賴互聯網渠道來完成,當事人在正式委托律師前一定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律師服務信息的獲取,二是法律咨詢。像綠茶網這樣的平臺,用戶足不出戶便可以解決這兩個問題。
不僅如此,基于“互聯網+”的大背景,用戶可對法律機構的口碑和質量進行評價,以幫助其他人做參考。類似的運作模式在電商領域、生活服務領域屢見不鮮,對法律行業而言,這種模式也將帶來巨大的變化,它可以增進社會對法律機構的認知和了解,幫助他們篩選合適的機構和律師。
在李海深看來,互聯網提供服務的模式有助于律師和機構更好地維護客戶關系,這對于提升用戶黏度非常重要,“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通過互聯網尋求相關法律服務。”
此次論壇上,李海深將綠茶網比作一家專業性的醫院,而與該平臺合作的專業律師就是醫院里的專科醫生。“我們將一些能治病的各個領域的知名醫生匯聚一起,將專業的律師資源整合到一起,分工明確對癥下藥,就好比是醫院里有醫生負責外科,就有醫生診治內科疾病,我們的專業律師,也能對企業不良資產處置中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后加以施救祛病,最終做到藥到病除的效果。”他說。
據其介紹,綠茶網致力于構建一個線上線下結合的緊急處置機制平臺,目的是努力將不良資產等領域的復雜法問題處置模式簡單化、高效化,為中國千千萬萬中小企業平等享用法律提供相關資源。
目前,綠茶網主要是為普通用戶提供包括在線法律咨詢、訴訟案件發布、非訴法律事務委托、法律資訊瀏覽、法律文書及合同下載等免費法律服務。此外,該平臺還為廣大律師用戶提供訴訟案源查詢、申請案件委托、申請非訴法律事務委托,律師風采展示、業內交流、法律資訊瀏覽等主要服務。
有消息稱,綠茶網從上線以來就一直被業內稱為是囊括律師最多的在線互聯網法律平臺,擁有強大的律師資源,團隊里有執業二十多年的律師,從業三十多年的法官等專業性的法律人士。
“律師同平臺的合作方式是簽約合作。簡單地說,就是綠茶網負責給律師推薦案源。我們現在合作的律師有1200余名,到平臺成立一周年時,計劃簽約律師5萬名。”
李海深說,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經儲備了客戶委托的2萬多個案源,訴訟標的額共涉及到10多億元,而在此前,與綠茶網合作律師代理起訴了2000多個案件,委托人通過綠茶網支付了860余萬元的律師費。
“預防大于治療”成普遍共識
正如前文所述,參加本次論壇各界代表和專業人士還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其會員覆蓋了中國本土和境外的不良資產專業投資機構、國內資產管理公司、擁有專業處置團隊的律師事務所、涉足不良資產領域的互聯網公司、拍賣行、信托公司、證券公司和個人等。而在應對不良資產處置問題上,“預防大于治療”的理念在與會者中形成普遍共識。
綠茶網聯合創始人兼CEO李海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道:某些金融機構在發售理財產品時,很多產品設計就存在問題,因此,最后可能會產生一些本來不應該產生的不良資產,如果在設計這些金融產品之前就邀請到既有金融專業知識又有不良資產處理經驗的專業律師參與其中,在金融產品設計階段就能有效規避后期導致不良資產問題。
那么,在幫助企業預防、處置不良資產時,企業最關心的問題是哪些? 這些問題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能否得到有效解決呢?
“其實,互聯網參與到任何行業里都需要技術上的完善和觀念上的轉變。我認為,涉及到企業不良資產處置時,最為關鍵的還是信用問題。其實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在嘗試互聯網帶來的變革時,首先都會考慮安全問題。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愿意在處置不良資產時將企業的資產信息泄露。”李海深強調說。
在他看來,雖然一些信用系統還不是很完善,一些社會法律法規也存在著滯后性,但隨著“互聯網+不良資產行業”的持續深化,行業自律系統和社會法規會不斷發現、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完善。
事實上,除了龐大的律師資源之外,綠茶網團隊發現,在處置企業不良資產時,企業還需要其他一些法律界人士的幫助。
李海深說,不良資產處置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因此除了律師資源,綠茶網還組建了一支由政法人士組成的“智囊團”。“我們的‘智囊團’分布于國內各省,每個省至少有兩名法官、兩名檢察官和兩名警官。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處理機制,努力將不良資產遇到的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便捷化。”
對于未來“互聯網+”對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的展望,李海深的希望是,通過“互聯網+”的介入,讓所有的法律難題都能公正、快速地得到解決。“這是我們綠茶網也是整個行業未來發展的目標,也是我們所有法律人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