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交

“當創業從每個個體的努力,延伸到培育環境,再到政府提供支持平臺,創業整體體系正在形成。”
10月23日,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落下帷幕,超預期實現目標。雙創活動周以“創業創新——匯聚發展新動能”為主題,一周的時間里,李克強、張高麗、馬凱、劉延東、李源潮等多位中央領導陸續出席活動。
統計顯示,雙創活動周在全國各地共舉辦專題活動1000余場,接待觀眾170余萬人次。主會場舉辦了48場專題活動,主題展示了112個項目。由于參觀者太過踴躍,主題展示兩次延期。
作為本次雙創周的組織者,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創業發展處副處長霍福鵬說:“雙創活動周就是要為創業者搭建一個舞臺,他們才是舞臺的主體。當創業從每個個體的努力,延伸到培育環境,再到政府提供支持平臺,創業整體體系正在形成。與以往僅依靠個人奮斗的創業歷程不同,全社會的支撐正在逐步形成。”
總理親自為雙創周“站臺”
雙創活動周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主辦。9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務院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中,已經明確要設立活動周。
霍福鵬告訴《民生周刊》:“李克強總理對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一直非常關心。組委會在做前期準備時,總理就明確將參加啟動儀式,并參觀展覽。總理本次重點參觀的項目,能夠體現中央領導對各創業、創新領域的關注。”
據他介紹,在雙創周上,李克強參觀的第一個項目是陜西省推薦的3D打印技術展位,屬于典型的科研人員創業項目。
薛蕾是西北工業大學的教師,他帶領團隊研發成功我國第一臺金屬3D打印機,產品能夠應用于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很強的科技型特點,體現了高校科技研究成果向市場的轉化。
國務院曾經舉辦過3D打印學習講座,對這項技術非常關注。“當天,總理在這個項目前駐足了很長時間,和薛蕾探討了很多專業問題。”
第二個項目是美鉆水下油氣開采系統。我國開發海底資源油氣難度很高,尤其是水下設備需要大量進口。
美鉆公司創始人黃河曾經在潛艇部隊服役,轉業后結合自身優勢,鉆研學習水下系統裝備技術,創建美鉆公司,帶領大批海軍潛艇部隊直接從事過戰備、裝備研發及技術操作崗位的復轉軍人艱苦創業,成功研制并投產的水下深海油田一體化系列裝備,打破了西方壟斷,填補了國家在水下油氣核心生產系統裝備領域的空白。
第三個項目是九寨溝民俗風情街。九寨溝的天堂口原先沒有太多游人,房屋很難對外出租。周強、甘露是九寨溝走出去的大學生,他們把一線城市的工作辭掉,回到九寨溝,將閑置房間承包下來,統一裝修,統一招租,有針對性地做成平臺,租給來自外地的創業者。
“現在,很多旅游景點同質化,賣的東西都差不多,但這些創業者做出來的東西非常有特色。這個項目可能不那么高大上,但它確實解決了很多當地人的就業問題。這兩個藏族小伙子還希望把這種模式推廣到其他民族地區。” 霍福鵬說。
當天,李克強還參觀了柔宇科技、海創匯、百度等項目。從海爾集團推動“雙創”來看,創業不止于草根和小微企業,大型企業也在利用創業方式推動企業的發展。此外,中科創客學院等創業培育孵化平臺也是總理參觀的重點。
最后,李克強參加了北京中關村創業網上會客廳的啟動儀式。網上會客廳是創業會客廳的網上升級版,它不同于傳統政府網站,而是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建設、市場化運營”的模式,由中關村管委會組織建設,神州數碼公司投資實施,并聯合眾多服務機構共同打造。
據了解,網上會客廳是一個開放平臺,平臺接口對外開放,服務機構都可接入。通過這個原則,將社會化專業化的服務機構、政府、企業和創業者連接在一起,目的是聚集全球服務資源,為全國創新創業服務。就像“服務超市”一樣搭建起了一個個“貨架”,讓創業者和企業選擇這些“貨架”上的“商品”——創新創業服務,李克強高度評價了這種政府為創業者提供服務的模式。
112個項目的創業舞臺
“可以想象一下,像這樣全國性的大型活動及展覽,籌備時間一般至少要半年以上,而此次活動周只用了不到50天時間。這主要得益于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地方的支持,也得益于全社會創業創新的良好基礎和高漲熱情。”霍福鵬說。
在活動籌備過程中,組委會堅持眾創、眾包理念,在項目推薦中,各個地方、部委及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關的組織機構積極推薦參展項目,在不到一周時間里,組委會就征集到了2000多個項目。
據了解,這些創業創新項目既包括大型企業通過“雙創”實現技術創新和改革突破,也包括個人和小微企業創業的奮斗歷程,同時包括服務生態構建等方面。
各個部門、各個地方推薦的項目體現了不同特點。例如,北京中關村和深圳推薦了很多科技型項目,中西部地區則推薦了多種促進就業的項目。
霍福鵬介紹,組委會在遴選項目的過程中主要考慮的是項目的代表性。選擇項目的理念涉及整個活動的架構,組委會試圖向社會充分展示“雙創”的特點,重點選擇了幾類:一類是創業的風采,包括創業人物、故事、企業,創業的情況和展示等,既展示產品,也展示創業歷程;第二類是創業生態的構建,這類項目能給其他創業者提供服務,比如總理去過的深圳中科創客學院、海爾海創匯等,他們本身就有培育和孵化功能。
按照不同分類,國家發改委從科技人員、青年大學生、基層人員、返鄉、歸國人員等五類人群中,挑選了112個項目。此外,組委會還選取了展示性、趣味性強的項目,專門組成室外“雙創匯”展區。
“由于遴選時間短,且為首次組織展示,這112個項目可能難以完全代表中國蓬勃的創業熱情,但總體上看這些項目還是有代表性的。” 霍福鵬說
雙創活動周啟動當天,李克強等參會中央領導都著便裝出席,營造出一種寬松氛圍。與其他活動的儀式不同,啟動儀式的并不是領導人,而是張瑞敏、熊曉鴿等知名企業家和創業者。
霍福鵬介紹,活動周啟動當天的座位安排也比較特殊。創業人士安排在前排和中間位置,政府的部長們則坐在兩邊,這種座次安排表明,活動周搭建了一個舞臺,創業者是舞臺的主體。
除了創業成功人士和創投企業,啟動儀式還邀請了25家大型央企的代表參加,“這是希望大型央企在創業、創新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種種細節設計,體現了政府希望為創業、創新營造寬松環境的理念。
除了座位安排,活動周的整個過程都體現了創新思想。比如,活動周的標志就是通過向社會眾包實現的,僅一天半時間就征集了60多個標志,經過組委會遴選和完善后最終形成現在的版本。
雙創活動周展示活動免費向社會開放,參展商也非常踴躍,“有參展企業代表發微信說,他們幾天就接待了3000多人,給這些人講創業的故事,自身收獲很大。”霍福鵬說。
除主會場外,北京在亦莊和中關村創業大街還設有兩個分會場,上海、深圳、武漢、合肥等城市也都同步組織了活動,每個地方結合自身特點,推出形式各異的活動。
創客的節日
對于雙創活動周的成功舉辦,霍福鵬感觸頗深,他說:“我們深刻體會到,人民的創造力是無窮的。活動周是一個集眾智的活動,一個人想不出來最好的,但通過眾創眾包模式,則會產生多種奇思妙想。”
他說,本次活動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創客們也有良好的表現,這是整個活動周成功的關鍵。
從科學的春天到創新的春天,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創新創造與市場相融合,積聚起中國經濟新的澎湃動力,這無疑是中國創業創新者的黃金年代。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動了大眾創新創業的熱潮。“在未來5年中,科技創新這個發展的強大新引擎將會加速發力。”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宋衛國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讓創新深入人心,從創新的主體到創新的制度,從國家創新環境到社會創新環境,逐步發展形成創新理念和良好社會氛圍。
從今年起,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將常態化,每年10月舉辦一次。“我希望每年10月都是創客的節日,金秋時節,每個有創意的人都能有機會在一起展示交流,未來會形成更好的創業氛圍,使我們民族的創業文化得到進一步弘揚。”霍福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