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 李坤

2015年7月4日,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青山路街道辦事處居民郭飛一家人圍坐在電腦前,為即將步入小學一年級的女兒郭鐘婷進行網上報名。記者了解到,榆陽城區小學適齡兒童只要7月1日至5日登錄榆陽區教育信息網報名,按住址選擇相應學校填報相關信息,不管是榆陽區戶籍還是非榆陽戶籍,都可以實現免試、就近入學。據榆陽區教育局負責人介紹:“今年秋季榆陽城區義務教育學校繼續實行陽光招生、均衡編班。此項改革將徹底解決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擇校熱、大班額、生源不均衡、教育不公平等問題。”
在小學適齡兒童中推行陽光招生政策,讓城區學齡兒童上學不再難,這僅僅是榆陽烹制的“民生大餐”中一道“地方特色菜”。
“堅持發展民生經濟的戰略方向和‘四化同步’的發展路徑,把民生建設擺在發展規劃的首要位置,堅持一切經濟工作都服從服務于民生改善。把財政支出更多投入到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和社保的財政托底上,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就業困難,傾斜支持本地民營企業和全民創業。”榆陽區委書記苗豐說。
從衣食住行到日常生產生活,再到增加群眾收入、提高群眾生活安全感滿意度,榆陽區全力烹制惠及最廣大群眾的“民生大餐”。
義務教育實行零收費
2011年,榆陽區教育工作會議提出未來10年教育發展“三步走”戰略目標。經過幾年奮斗,榆陽區在2013年順利通過省政府“雙高雙普”達標驗收。今年4月,榆陽區創建省級教育強區工作通過了榆林市政府初驗,5月通過了省政府前期評估。4年來,該區教育總投入達60多億元,比“十一五”教育總投入多出近40億元。在義務教育實行零收費的基礎上,全面推行15年免費教育,農村寄宿制學校全部實行營養餐改善計劃,進一步提高了貧困學生生活補助標準,健全了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
“‘十二五’以來,該區在西沙片區、北郊片區、南郊片區、老城區和中心商務區新建、改擴建30所學校,目前已建成投用19所,今年秋季建成投用5所,剩余6所將于明年建成。待30所學校全部建成后,新增學位33405個。榆林城區教育資源總量不足的問題得到了根本性解決,學校布局更加科學合理。”榆陽區政府區長賀利貴說。
“十二五”以來,在農村新建、改擴建22所中心幼兒園和20所村級幼兒園,農村實現了學前教育全普及。2014年,榆陽區啟動了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配齊配足了各類教育資源,先后選派100名城區優秀教師赴農村薄弱學校支教,多措并舉提升了薄弱學校辦學效益,縮小了城鄉和校際發展差距。按照分離辦學、擴大規模、打造特色的發展目標,推動高中教育優質發展。
成立運行醫療集團
去年,榆陽區成功組建了榆陽區公立醫療集團,標志著榆陽醫療航母揚帆起航。按照集團整體規劃,醫療集團實行一體化管理,各成員醫院將按照整合后的屬性精準發力。
目前,醫療集團總床位達到1950張,職工人數近2000人,固定資產達 10多億,先進醫療設備總值2億多,已經形成“三級擎領、二級支撐、專科發力”的集群規模效應。據了解,按照集團發展規劃,以集團所屬6所醫院為發展核心和技術支撐,以各鄉鎮衛生院、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服務延伸網絡,實行“區鎮一體化”管理,力爭用3至5年時間,使部分專業超越市級先進水平,重點專業達到省級或國家級水平,實現90%病人不出區,建成區域內擁有重點學科群、特色競爭力、城鄉服務網的現代化大型醫療集團,為廣大患者提供誠信、便捷、安全、優質的醫療。
據了解,榆陽區強化財力保障,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著力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人民醫院與星元醫院合并后,原承擔星元醫院兒科職能的兒童醫院與人民醫院合為一體,收費標準由三級變成二級,差額部分由區財政補貼。藥品執行“三統一”制度,實行零差率銷售,差率部分也由財政補貼,這種“三級服務、二級收費”的惠民舉措,將有效降低就醫成本,使老百姓成為此次醫改最大的受益者。
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
金陽小區住戶牛隨虎是眾多低收入家庭中的一員。去年年底,他們一家實現了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望。談起他們一家來榆林10多年的艱辛,堅強的他眼里淚水打轉:“現在終于有屬于自己的房子了。以前房租一上漲,我只好再瞅便宜的,搬了再搬,兩個孩子也跟著我受罪。”
近年來,榆陽區始終堅持把解決中低收入群眾的住房困難,作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按照交通便捷、環境一流、配套齊全、功能完善的原則,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有效解決了困難群眾住房問題。
據統計,該區目前已建成金陽、金沙、金榆、金林四大安居工程,實現了困難家庭入住新居,保障性住房投資總量和建設規模位居全市第一。
全力以赴促就業
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榆陽區把就業作為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進一步擴大就業規模,就業在精準施策中逆勢增長。有針對性解決各類群體的就業問題,就業指標實現了平穩增長。
截至今年6月底,城鎮新增就業186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保持在3.2%以內。積極組織開展就業援助和社區就業創業活動,扶持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基本消除了“零就業”家庭。該區通過招聘錄用、扶持創業、就業援助等多種渠道解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題。以完善服務為突破口,組織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實現了轉移規模、經濟創收、就業穩定性三項指標同時提升,轉移就業46200人。榆陽區多層次組織開展職業培訓,提升勞動者的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組織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培養了一批專業性農業人才。
在社會保障方面,榆陽區積極推進五項保險七項制度統籌共建,實現了參保數量、保障能力、服務能力同步提升,同時把社會保障作為成果共享的根本舉措,積極推進社會保險由制度全覆蓋向人群全覆蓋發展。
“榆陽區持之以恒在民生工作上轉觀念、出思路、促發展,不斷在改善民生工作中出成果,全面推進社會事業,在增進群眾福祉上取得新突破。”榆陽區委書記苗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