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小蓮

上圖:何炅下圖:左起謝依霖、楊冪、郭采潔、郭敬明、郭碧婷

我們像盼著奧斯卡一樣盼著躲開爛片扎堆的季節,通常是夏天,火熱的暑假里,電影院里學生比例明顯增加,大銀幕上晃動的人物平均智商也像約好一樣自動調低百分之五十,華衣美服翻倍,而屬于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情感邏輯自動攤薄。
每年這個時候都有一個約定俗成、秘而不宣的國產電影保護時段,讓眾多國產電影在沒有外敵的壓力下自由競爭,對那些根本無力抗衡大片的華語片來說是機會,對觀眾來說簡直就是絕境,而隨著以《小時代》為代表的“IP”類電影示范作用明顯起來,互聯網大鱷也加入這場廝殺之后,整個觀影環境并沒有變好,反而由于投入-產出周期大大縮短,越發急功近利,像是流水線上嘩啦啦跳出來一堆包裝相同、可以快速打開、口味各有各難吃的罐頭。
但是,這些罐頭的包裝是多么精美!千篇一律的華衣美服、化濃妝的俊男美女,或者炫目的特技,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在藝術上有多不求甚解,在商業上就有多精益求精。
眼下的電影宣傳仿佛遵循著舊社會街頭賣大力丸的架勢,有的賣慘,動輒導演就要砸鍋賣鐵實現理想,為華語電影做一件開天辟地的事情;有的賣情懷,為國產動畫的破頭撞好萊塢動畫的金鐘,開啟愛國模式,這其中做得最極致的當屬完結篇的《小時代》和何炅的《梔子花開》,兩部眼下最熱門的青春電影聯手霸占了一周八成以上的排片,像大功率吸塵器一樣洗劫了票房。郭敬明是精明到底的商人,這一點我們從《小時代》的前三部就了然于胸,就連主題曲,他親自制定的宣傳策略都是先公布歌詞然后推出音樂再后來是MV,以一己之力挾粉絲之眾,一首歌拆開做了三輪宣傳,放到別的任何劇組可能都只是一錘子買賣,而何炅,則憑借自己20年的圈內人脈,終于在上定檔期不到兩周的緊要關頭找到了宣發方,原本空白的編劇名欄也不知什么時候放上了幾個只此一部作品的名字。
并非所有時長在90至120分鐘之間、在黑漆漆的地方聚眾觀看的聲色畫面都叫電影,你可以把它們視作加長的MV、效果精美的PPT甚至時裝T臺,惟獨不是電影,只是它們可以用電影的形式來賣錢。有人稱它們為“爛片”,不過別忘了伍迪·艾倫說的,拍爛電影和拍好電影一樣痛苦。這個前提是你要有拍好電影的水準,才有權利表達拍爛片的痛苦,只是對于某些分不清保羅·安德森和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導演來說,他們是否知道什么叫好電影呢?因為他們本來就是電影行業的門外漢,粗暴跨越了學徒或專業藝術教育階段,從頭到尾做的都是產品經理、花式營銷,卻能在第一次執導筒就暢銷大賣,如此美好的示范作用誰能夠拒絕呢?
與此同時,正統老實派的電影幾乎走進了黑洞。梁朝偉、舒淇、林青霞加持的《我是路人甲》和陳凱歌深沉糾結的《道士下山》,顯得那么陳舊和不受歡迎。大家缺失對小人物和反雞湯的體味和耐心,而小道士王寶強的人生困惑完全淹沒在張震、郭富城究竟有沒有基情的訕笑里,在這樣的前提下,觀眾進電影院的觀感已經從焦慮轉而變成了逆來順受,反正就是要在這黑暗中消磨掉90分鐘到兩個小時不是嗎?為什么還要仔細而虔誠地思考場景和人物?不如把腦子暫時擱在一邊,全心全意擁抱這個小時代,否則你還有什么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