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從監管層面說,我們應該創新監管方式。雖然7月份國家就推出了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但細則始終沒有出臺。
我前段時間拜訪了微眾銀行,這是騰訊發起成立的一家互聯網銀行,它依托數據資產和科技優勢,進行銀行輕資產的戰略探索,是一家典型的互聯網銀行。這家銀行通過以科技支持運營成本,以數據分析降低壞賬率,以分享客戶降低營銷成本,實現了社會融資成本的降低。
微眾銀行服務于普羅大眾和微小企業,做到了金額從500元到20萬元的純信用分期貸款,最短可以借一天。在熟練操作的情況下,客戶從貸款申請到獲得貸款只需要90秒,這充分體現了互聯網的優勢。
在中關村,一家從事農產品加工的上市企業,今年年初成立了網絡小貸公司,旗下有農信等多個平臺用戶的信用數據的積累,建立了集線上申請受理、資訊評估、小額貸款于一體的服務體系。他們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進行放款業務,同時利用本身的產業鏈條,來做信貸業務。
從目前的情況看,P2P網貸的形式確實靈活多樣,也是社會力量提供金融服務的良好嘗試,這幾年發展非常迅猛,去年成交規模大概是3000億元,今年可能達到一萬億元,且綜合利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產品期限緩慢上升。
其次,這個行業也非常集中,主要在北上廣深等城市,占據了整個成交量的81%。從機構集中度來看,成交前十名持續上升,集中了40%的放款額度。基于P2P行業的快速成長,產品特性也積極向好。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很多風投機構和上市公司,現在不少上市公司也參與互聯網金融。
盡管P2P發展勢頭良好,但也出現了多種問題,尤其是跑路現象十分嚴重。我上周去美國參觀了富國銀行。富國銀行做小微金融、社區金融,在全球非常有特色。銀行管理層對風控的重視比互聯網金融更甚。
P2P的發起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先行,從某種意義上講,有一些機構可以說是無知者無畏,很多機構最后跑路并非惡意,確實是在資金鏈條或整個風控上出現了很大問題,不得已才跑路。所以,我們要發展就一定要解決風險控制問題。
從監管層面說,我們應該創新監管方式。雖然7月份就推出了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保監會接著推出了一些保險細則,但整體細則始終沒有出來。
最后,我們要加強對消費者的保護。消費者是弱勢群體,做好消費者的教育,讓他們最有效地識別風險非常重要。利息雖然很誘人,但不能最后本金都沒有了。
我們出臺了互聯網金融的知識讀本,讓更多人對互聯網金融知識和風險識別有更好的了解,在投資過程中能有效地把握風險。需要有更多人去規范、推動行業的持續發展,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進而通過互聯網的體驗有效降低融資成本。
(本刊記者劉燕交根據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