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適先生4歲讀父親所作的詩,5歲上私塾讀古文,11歲能夠自己看古文書。我們不求孩子能有如此的造就,但了解一些漢語的音律與美感還是不難的。
下面是我3歲的兒子踢踢正在讀、讀過以及計劃讀的傳統啟蒙讀物,都以朗誦體驗為主,不求背誦。
《三字經》
適合年齡: 2歲半開始
踢踢跟著我讀了兩遍《三字經》后,就開始考我。經常是他說一句,讓我接下一句,然后問我是什么意思。通過《三字經》,他知道了春夏秋冬與東南西北的概念,知道蠶會吐絲,蜜蜂會釀蜜。
我的建議是多結合實物。比如看到蜜蜂,就告訴孩子說:“看,這就是貝貝熊一家最喜歡的蜜蜂,就是《三字經》里‘蜂釀蜜’的蜜蜂啦。”如果他有興趣,還可以給他找出對應的圖片。
《聲律啟蒙》
適合年齡:3歲開始
建議買有注解的版本。這本書很厚,應邊玩邊讀,不要奢望一個月內讀完。
讀的時候,可以用手拍著床或沙發,打出節拍。我基本上是用“嗒——嗒嗒”的節奏或“嗒—嗒—嗒”的節奏讀給踢踢聽的。
一節讀熟后,再加快節奏和孩子玩游戲。比如接龍游戲:我讀“暮鼓對”,踢踢接“晨鐘”;我讀“青瑣闥”,踢踢接“碧紗窗”;我讀“春日園中”,踢踢接“鶯恰恰”。速度越來越快,很有挑戰的感覺。
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聲調。比如問他,風、空、鴻,讀起來是不是很接近呢?那么孔、龍、峰……這些字是不是讀起來也很像?我們知道的文字中,還有哪些讀起來是這樣的?
《幼兒啟蒙唐詩30首》
適合年齡:2歲開始
建議解釋詩中句子的意思,幫助他理解。踢踢不喜歡《鵝鵝鵝》,最喜歡“笑問客從何處來?”經常遇到陌生人就問,你從哪里來?他也喜歡“處處聞啼鳥”,常告訴其他叔叔阿姨,“我住在一個處處聞啼鳥的地方”,說的是小區環境。
現在踢踢接觸過的唐詩約有50首,能完整背誦的只有不超過10首。不過一年來,我明顯發現踢踢的文字表達越來越清晰,發音相對準確,喜歡聽四個字的成語故事,喜歡看我練毛筆字。
目前時間還短,也許再過兩年,看孩子對語言的體驗,就會更有參照了。
《千字文》
適合年齡:4歲開始
這也是我小時最喜歡的一本啟蒙讀物,計劃4歲開始給踢踢讀。
它是由1000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南朝時期,梁武帝命從王羲之書法中選取1000個不重復漢字,請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是為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千字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加上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使它成為中國歷史上影響巨大的兒童啟蒙讀物。
《幼學瓊林》
適合年齡:上小學以后
《幼學瓊林》是駢體文,全書全部用對偶句寫成,容易誦讀,便于記憶。因為內容廣博、包羅萬象,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書中對許多成語的出處作了介紹,讀者可掌握不少成語典故,還可以了解中國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風俗禮儀、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鳥獸花木、朝廷文武、飲食器用、宮室珍寶、文事科第、釋道鬼神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書中許多警句、格言,如“后生可畏”,“高年當尊”“爆竹除舊,桃符更新”等,至今仍然耳熟能詳。
《弟子規》
適合年齡:13歲后
我之所以不打算在13歲之前給踢踢學《弟子規》,是因為里面許多訓蒙不合時宜,成人都做不到,何況孩子?比如“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之類。而且,文中提及的諸多品行,適宜以身作則,并不以背誦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