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呆
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有意識讓孩子多看繪本,可是當他們從網上或小書店買回一堆繪本后,卻發現不少存在顏色不準、錯字漏字、油墨刺鼻等問題——沒錯,因為熱銷,繪本已成為繼文藝書、社科書之后的又一個盜版重災區。
為此,本文特地從網上搜羅了部分盜版繪本,將常見的奇葩錯誤一一羅列,給各位家長們揭揭“盜版繪本5宗罪”。
1.劣質油墨,危害堪比PM2.5
正版繪本委托選擇的印廠均經過ISO體系認證,環保達標。尤其一些大牌國際出版商,更是對油墨有很高要求。比如企鵝公司授權出版的《比得兔的故事》就是由企鵝公司指定印廠,使用全球統一的環保油墨印制的。而盜版書商為了節省成本,往往使用劣質紙張和油墨,氣味刺鼻,可能對寶寶呼吸系統造成傷害。
制作工藝方面,正版繪本在制作時多采用圓角(平裝)或包角(精裝)裝幀,充分考慮兒童使用安全;而盜版書則粗制濫造,切口生硬,容易劃傷寶寶。

2.顏色不準,印刷坑爹
兒童繪本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圖畫,繪本的每一種用色都是藝術家的精心創作,油彩粗糲的質感、鉛筆細膩的筆觸,都為寶寶的審美打下基礎。這些色彩斑斕,筆觸層次豐富的畫面,如何在印刷過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還原,一直都是編輯、印廠師傅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正版繪本的制作過程是先由畫家創作出圖畫,然后拿原畫進行電分掃描,上印刷機后,印廠師傅根據經驗進行調色,利用黃品青黑4種油墨,在適當的紙張上把原畫的色彩和質感印刷出來。有些繪本為了達到原畫的色彩效果,還特意增加專色或添加熒光墨,比如孩子們很喜歡的《螞蟻和西瓜》和《首先有一個蘋果》,都有這種工藝。
而盜版繪本,首先,因為沒有原畫,根本無法還原,所以盜版書商只能拿印刷品掃描,結果導致有些盜版繪本能看到明顯的“龜紋”,就像左圖這本盜版《小熊寶寶》,大象的臉都“花”了。

其次,盜版繪本往往沒有專業的美編和印刷師傅盯色,更不可能下血本使用專色和熒光墨,所以常常嚴重偏色,有的甚至會因為套印不準而出現重影,有的裝訂時,接縫對不齊。
《首先有一個蘋果》:上圖正版,全書除了一般使用的油墨外,還有第五種顏色,而且是熒光墨,所以顯得明亮而且色正;下圖盜版,整體是灰的,偏色嚴重,對比度差。
3.錯字缺頁,有頭無尾
優秀繪本是圖與文的協奏曲,盡管文字量很小,卻不容馬虎。正版繪本經過專業編輯流程,內容質量有保證。而盜版書隨意掃描制版,錯字、漏字時有發生,像《螞蟻和西瓜》的內容介紹里,就把“聰明”印成了“朕明”。
此外缺頁、多頁的情況也常常讓人錯愕。像上圖這本《好餓的小蛇》,書名頁和第一頁之間突然多了一頁,一條被裁掉了頭的小蛇赫然在目,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還有些盜版書會突然少了幾頁,一共就十幾頁的書,還這么“節省”,真替盜版書商“捉急”啊!
4.重要細節,慘遭閹割
比起缺頁,盜版繪本更容易犯的錯是畫面中的細節被切掉,各種奇葩景象不勝枚舉。
對孩子來說,繪本最有意思的就是圖畫里的細節,這些有趣的細節往往隱藏在畫面的邊邊角角里。比如《螞蟻和西瓜》這本書,下圖兩頁描繪螞蟻的家的畫面最有趣,前面一頁是螞蟻們發現西瓜之前的家的樣子,有個洞是儲藏巧克力的,翻過幾頁后,是螞蟻們把西瓜搬回家后的樣子,所有的洞都變成了西瓜的顏色,包括巧克力儲藏室。孩子本來是在這種比較和觀察中尋找閱讀樂趣的,結果盜版繪本直接把巧克力儲藏室給裁掉了——要么是對于盜版書商來說,多點少點根本不是問題;要么是他們根本沒看出來那兩頁有什么差異。

5.剽竊抄襲,魚目混珠
剪刀+漿糊“改頭換面”的造假方法,同樣泛濫于兒童繪本領域:三五人組個工作室,看市場什么書暢銷,就照著改造。比如《小熊寶寶》銷量大,就照著抄,人物也是那幾個人物,小熊就加點卷毛;情節還是那些情節,尿床、吃飯、拉粑粑……但細看內容,原版和盜版的品質高低立現:小熊寶寶系列里的《拉粑粑》講的是小熊想上廁所,但一推門發現廁所里有其他小動物,用重復的方式講故事,而這些重復中每個小動物使用洗手間的方式又有變化,比如小老鼠在坐便,小兔子在抽紙,小猩猩站著尿尿,大象洗完手后在擦毛巾……孩子如何上廁所的生活習慣都暗含在這本看似簡單的小書里,而這種建立秩序、再打破秩序、最后確立秩序的故事結構也暗含了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讓孩子愿意一讀再讀。
但山寨版是如何處理呢?整本書就是一個“如何拉臭臭”的圖示說明圖:“先脫褲褲,然后坐在上面,使勁,啊出來了,好棒的臭臭,擦干凈,用水沖,不要忘記洗手,拉完臭臭真舒服……”這么無趣的故事,貌似可愛的說教,孩子能喜歡嗎?
(摘自新浪“養育有道”專欄)
【黑榜單】盜版排行榜 TOP10
NO.1 《小熊寶寶》
NO.2 《蹦》
NO.3 《好餓的小蛇》
NO.4 《螞蟻和西瓜》
NO.5 《首先有一個蘋果》
NO.6 《誰藏起來了》
NO.7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
NO.8 《彩虹色的花》
NO.9 《小老鼠的漫長一夜》《小老鼠忙碌的一天》
NO.10 《樹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