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辛子

周末難得的自由時間,上網去逛了逛,看到一堆人在討論“如何培養孩子”,我毫不猶豫地點了進去。
問題真不少,五花八門;不過父母們的辦法也多,家家有育兒良方??粗粗?,我忍不住想到自己:我家最值得推崇的方法是什么呢?
仔細回憶跟女兒這些年的時光后,我驚訝地發現:原來并不是我在培養女兒,而是她一直在培養我。
女兒7歲那年,羨慕隔壁家的真紀長得小巧,穿上蕾絲的裙子,看起來像洋娃娃那么可愛。她沮喪地認為自己長得太“大”了——她總是比同齡小朋友高出半個頭。我對她說:“也許,隔壁的真紀也在羨慕你啊,羨慕你長得這么高?!庇谑桥畠恨D憂為喜,高興起來:“是啊,媽媽,也許,我們都在想成為別人呢!”
一句話,突然讓我感覺孩子天生就是哲學家。
又一次,她跟要好的小朋友鬧矛盾,回家流淚不止,看得我好生心疼。我安慰她:“別哭,寶寶,媽媽永遠是你最好的朋友?!笨伤齾s抽噎著說:“這我知道。但媽媽和朋友還是不一樣,我們之間依舊存在一厘米的距離?!?/p>
她說得多好??!母愛再偉大也無法替代友情,將來更無法替代愛情;無論我們多愛孩子,也不可以始終將她抱在懷里——父母只有在這“一厘米”之內認真守望,孩子才能在“一厘米”之外自由成長。
這些做人和為人父母的道理,全是孩子教給我的。而事實上,除了這些“直接”培養,孩子們還會給父母帶來許多不那么直接的影響,只不過當時我們自己沒有意識到。
我一個人的時候,日子過得亂糟糟的:從來不好好吃飯,不按時睡覺,深信不疑地認為“青春就是用來浪費的”。但這一切,隨著女兒的到來而戛然而止。女兒用生命的新鮮熱度,將我的生活熨燙得舒展、平實,我開始懂得要讓被子有陽光的味道,要讓廚房有飯菜的香味,開始懂得要起居有序,要珍愛健康。因為孩子用她點滴的成長告訴你:一個生命,從誕生到長大,如此不易,彌足珍貴。
還遠遠不止這些。我曾經不是個熱愛讀書的人,但現在只要一天不看書寫字,心里就會感覺空落。我變得這樣好學,這樣珍惜時間,也是孩子培養的結果。因為我期待她成為一個好學的人,一個不虛度光陰的人;為了實現我對她的這份期待,我首先得對自己有期待。
因為女兒,我正在變得越來越美好。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我們雖然是父母,但大多不具備培養孩子的資格。倒是孩子,這個世界上與生俱來最純真的導師,在一天天地引導我們,讓我們成為好父母。
而在對父母“培養”的過程中,他們最終成長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