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梅
在涿鹿縣的桑干河南岸,老輩人都知道,張玉明是個傳奇式人物。
張玉明,1908年10月15日出生在保岱古城舜鄉堡內張家大院,張家在當地是一個有名的大戶人家。1925年他在本村讀完小學,又考取了察哈爾省鄉村師范學校,在師范他學到了不少知識,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籍,懂得了許多革命的道理,加入過學校的進步活動組織。畢業后,任村小學教師、教導主任、校長。
1937年,800名日本人開進保岱,駐進了高小,沒有來得及跑的人都被抓去當差。日本兵還燒光了學校的所有課桌,把村莊財物搶劫一空。后來,又在堡子里的堡墻上修了八個炮樓,建起了偽警察局,設手銬、腳鐐、老虎凳、班房各種刑具……對抗日軍民嚴刑拷打。
1938年春,平西(北京西部)來了八路軍蔡委員,在涿鹿一帶組織抗日救國會,當地的二十來個人自愿成立起懷來第五區抗日救國會,救國會設組織、宣傳、鋤奸三個部。張玉明率先進入救國會。他寫得一筆好字,雙手能打算盤,有非凡的記憶力,看什么都過目不忘,因此被大家選為救國會秘書。從此,他與救國會成員在保岱地區組織群眾同敵人開展各種形式的斗爭。
1938年月4月,土匪出身的懷來縣救國會武裝部長董九吉發動了反革命武裝叛亂,帶領日偽軍搗毀桑園、礬山救國會,抓捕了蔡委員等八路軍與地方干部17人,當場殺害兩人,其余15人被關進懷來日軍監獄。觸目驚心的桑礬事變后,救國會一度陷入低潮,有的人投降了日本人。張玉明和史克寧、郝沛霖等人悄悄進入平西根據地,參加了八路軍游擊隊。
當時的游擊隊長同時兼任著宣涿懷聯合縣縣委書記,張玉明又被選做縣委書記的秘書。因為游擊隊在山里轉,跟日偽軍兜圈子,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張玉明就把縣政府的大印與紙筆包在包里,拴在自己的褲腰帶上,緊緊跟在兼職縣委書記的游擊隊長后面,為宣涿懷聯合縣的再建與恢復做了大量的工作。后來,他所在的游擊隊,被擴編到了宋時輪、鄧華將軍領導的野戰部隊——宋鄧支隊中,他又被選為宋時輪、鄧華的隨從秘書。之后,他要求到基層部隊,親身參加真槍實彈的戰斗,經過短期整訓后,他隨四縱隊挺進冀東。
1938年秋,冀東抗日斗爭日漸艱苦,八路軍四縱隊從冀東撤回平西,張玉明也隨軍返回,奉命到涿鹿縣南山區再建宣涿懷根據地。1939年春,張玉明調任支隊政治部副主任,后又調到三十二大隊任給養部主任,負責正規部隊的裝備和經費。后來三十二大隊改編為第七團,在一次掩護平北軍分區司政工衛專署人員到平北一帶開展工作時,被敵人包圍。為突圍,戰友們傷亡過半,大隊政委也犧牲了,張玉明接過政委留下的手槍,率領戰士們硬是從敵人的包圍圈中沖殺出來,返回了平北。
在北平,張玉明被任命為昌(平)延(慶)赤(城)聯合縣縣長。1943年5月,調到平北辦事處工作,先后任財糧實業科長、辦事處主任等職務。
全國解放后,當年跟張玉明一塊打游擊的首長、戰友,有的當了國家黨政軍主要首長、有的在“馬列學院”當院長。張玉明不時去他們那里轉轉,聊聊過去的英勇歲月。
(作者為涿鹿縣保岱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