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老木是一名“連續”創業者,“不安分”的老木在大學期間就開始嘗試創業,找痛點、等時機、找投資、尋人才……老木一直走在“折騰”的道路上。
如今的老木是“趣學車”項目的創始人,今年是他從加拿大回國創業的第三年,“趣學車”是一個連接學員、教練和駕校的學車平臺。
老木考察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創客空間后,把辦公地點設立在“無界空間”,“創業本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希望可以和快樂的朋友在一起。”老木和Randy(萬柳朔)在咖啡館交談了10分鐘,就決定入駐“無界空間”。
Randy和老木一樣,也是創業者,他是“無界空間”的創始人。
“無界空間”,是一個以線下的聯合創業辦公空間為載體,為早期創業者提供創業及生活、社交等全方面服務的創業者社區。“無界空間”,是這個8歲就移民美國的陽光男孩第二次創業。
“包租公”的創業史
Randy畢業于美國康奈爾大學,獲得了經濟和中國與亞太研究專業雙學位。
大學期間的Randy開始第一次創業。創業的想法源于Randy發現的一個問題:每逢畢業季、特殊節日或朋友的生日,大家通常只會在Facebook上留言祝福生日快樂,但有些人因為忙碌忘記了朋友的生日,更別提準備生日禮物了。“能不能設置一個可以提醒朋友生日、幫人選擇生日禮物的程序?”Randy想。
基于這個想法,Randy和另外四個小伙伴開發了一套程序:只要在他們網站上注冊的用戶,會提前兩周收到Facebook好友的生日提醒,網站會根據好友發布過的狀態和照片等,分析出好友的喜好,進行禮物推薦。用戶點擊購買禮物,第三方就會將禮物寄送給這位好友。每完成一單,Randy和他的團隊會抽取30%~40%的提成。
第一次創業并沒有持續多久,在Randy選擇回國后不了了之。“我的父母很反對我回國。留在美國我會生活得更加穩定,而回到中國,變數太大,一切都是未知的。”父母的堅持也沒能讓Randy留在身邊,Randy接受了波士頓咨詢公司在中國工作的邀請,在這家全球性管理咨詢公司為各個行業領域的跨國公司或本土企業定制解決方案。
“在這個環境里,我有機會與國內的國企、民企合作一些項目,在這個過程中了解了不同類型的公司做事的不同方式”,在Randy看來,這是在為他的下一次創業“蓄勢”。
2015年初,在波士頓咨詢公司工作兩年的Randy,決定辭職尋找創業機會。
“跟同學一起創業的日子,為了方便交流,大家一起合租了一套房子。一起住吃,有時候甚至一個星期不出門,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很多。”早期的創業體驗讓Randy意識到辦公環境的重要性,此時,專門為創業者提供一個干凈、舒適空間的念頭閃現。
Randy立刻行動起來。借鑒WeWork(2010年,WeWork誕生于美國紐約。商業模式是:租下各類辦公空間,再以工位為單位分租給小型企業和創業者,并提供運營服務,目前估值100億美元)的辦公模式,他想做聯合辦公空間。
Randy和創業伙伴韓昕锜進行了市場調查,調查了各行各業的創業人群,兩人決定開始“包租”生涯。
“包租公”和“包租婆”之路
韓昕锜,是Randy的大學同學,“我和Randy大學第一周就認識了,是很熟悉的朋友。我之前也一直想回國,但不能為了回國而回國。”
韓昕锜在康奈爾大學讀酒店管理專業,畢業后在美國知名咨詢公司工作,本應順風順水的路線,被Randy的創業想法打破了。
“Randy跟我說起要做聯合辦公空間的時候,我立馬否定了:只要是個富二代,家里有套房,就可以做,壁壘太低”,后來不斷地接觸創業團隊,韓昕锜發現在創業者的眼中:硬件不是最重要的,創業氛圍才是重中之重。
就這樣,她辭去了美國的工作,毅然決然地回國和Randy共同創業。“一下飛機,Randy就分配給我一堆要做的事情。”韓昕锜“抱怨”說。Randy在旁邊訕訕地笑:“創業公司嘛,最缺的就是人。”
“管理酒店和管理創客空間沒有區別,酒店是按天賣房間,而創客空間是按月按季度賣工位,風險要比酒店業低很多。”韓昕锜想按照酒店管理的模式,打造一個用服務業、旅游業的概念經營的創客空間。
如今的韓昕锜已然是個全天候的“包租婆”,這個包租婆可不是周星馳電影里動不動就咆哮的“包租婆”,這個“包租婆”是個全能“管家婆”。韓昕锜事無巨細地管理著空間里的各種瑣事,她和Randy分工明確,一個主內,一個主外。“跟各種各樣的創業團隊聊天,就是一種收獲,這是我喜歡做的事情。”韓昕锜說。
兩個本應按部就班的年輕人,就這樣走上了“包租公”和“包租婆”的道路。
“無界空間”在百子灣區域,有960平米。區域按照獨立辦公區、共享會議室、休息娛樂區(包括對外開放的咖啡館)等劃分,共涵蓋150個工位,每個工位的租金在1600元/月左右。
空間被命名為“無界空間”,即指空間為創業者們應對一切辦公問題,讓其盡情創業。空間選址CBD旁蘋果社區附近,鬧中取靜,租金便宜。內部環境裝修由曾任職于OMA的設計師精心設計,采光、色調設計一絲不茍,連空氣凈化器也用心選擇。
“初期創業需要高效率,但瑣碎的問題太多,總要解決突發情況,難以專注工作。因此我希望能夠為他們打造一個可以全神貫注、無后顧之憂的環境。”Randy說,“現在創業主力軍是80、90后,他們追求個性時尚。”“無界空間”的整體風格被設定為:簡潔時尚、智能易用、成本可控。正如標語所寫:在這里,創業是一種熱愛生活的態度。
“創客空間近幾年是投資風口,資本不斷地涌入,我們除了看好Randy,還看好這個行業。”“無界空間”的投資人張野如是說,他是Randy和韓昕锜的校友,也是“無界空間”的天使投資人。
“我們不是那只‘風口的豬’,還是要為創業者踏實地做好服務。”Randy說。Randy打算在4到6個月內,在北京擴張8個店,未來兩年內擴張到全國10個城市。“未來傾向于做品牌管理,盈利模式的創新還有待開發。”Randy對于“無界空間”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創業是一種熱愛生活的態度
老木入駐“無界空間”,緣于投資人的介紹,“趣學車”的投資人也是“無界空間”的投資人。
目前“無界空間”入駐團隊的選擇有三種途徑:一是投資人或合作伙伴介紹,二是入駐團隊或是朋友推薦,三是通過自媒體或是線下活動了解“無界空間”后自主上門。但是,每個待租的創業團隊都要經過Randy的親自“考核”。“我跟創業者當面聊,聊這個團隊的組成、主要的業務模塊等等。看看他適不適合進入我們這個社區。”審核完成后,可以簽訂合同,租約3個月起,最長1年。
考核創業者業務模塊的目的,是幫助創業者做最佳的區域劃分。“如果是在業務上存在直接競爭的創業公司,是不會被安排到同一個空間工作的。”Randy說。
目前,“無界空間”入駐團隊達到了20家,“有做圖片社交的,有做旅行的,有做互聯網金融的,還有很多做女性社區的。”韓昕锜介紹著已有的入駐團隊。在工位的安排上,除了充分尊重創業者的意愿,Randy和韓昕锜也考慮權衡著創業者創業項目的未來發展。“之前以為靠墻的工位不會有人喜歡,而事實恰恰相反,有個團隊就選擇了靠墻的工位,說更適合‘吾日三省吾身’,有的團隊喜歡離咖啡廳近的位置,而有的團隊就喜歡安安靜靜地做事情。”韓昕锜站在“無界空間”里咖啡廳的旁邊,介紹著現有的團隊分布。
“無界空間”還為入駐企業提供基本法務咨詢、代理記賬、代繳社保、招聘等服務,所有服務的費用均包含在租金內,不會另外收費。“‘無界空間’也是創業公司,這些服務我們也都會用。”Randy說。
2015年7月25日,“無界空間”的開幕式上,現場人員超過了700人,投資人和創業者的現身說法,吸引了很多創業者或者有意向創業的人。“無界空間”每周都會有不同主題的線下沙龍活動,邀請投資人和成功創業者分享經驗、幫助團隊融資、邀請導師做講座培訓、指導團隊等等。最近,為了迎合七夕的主題,“無界空間”邀請了兩對創業夫妻來為創業者講述夫妻檔的創業歷程。
“我們主要的收入就是工位租金。線上線下的活動就是希望能將各個創業者聯結在一起,這就是‘無界空間’與別的眾創空間最大的不同。畢竟,創業是條很孤獨的路。”Randy希望通過“服務”將創業者聯結在一起,把“無界空間”打造成一個大的社區。
老木的公司注冊以及財務問題,就得到了“無界空間”的幫助。他十分喜歡這里的氛圍,他的“趣學車”團隊成員多數是理工男,隔壁做社區的團隊又比較活躍,兩個團隊互相交流,可以迸發出很多靈感。“我還喜歡‘無界空間’里有個洗澡的地方,經常熬夜,洗個澡會非常舒服。”老木說。Randy和韓昕锜希望讓每個團隊都可以感受到“家”的歸屬感,在這里,同事間可以相互分享喜悅,共同解決難題。讓不同行業的人在一起交流,讓互不認識的人能夠互相幫助,這就是“無界空間”想要傳遞的社區感。
“創業,使我成長了很多。”Randy說,韓昕锜在旁邊認同地點了點頭。“包租婆”和“包租公”的包租生涯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