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蘊琪

7月22日—23日,2015(第十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也是今年廣州舉辦的高端國際會議之一,它吸引了外國駐穗機構代表及國內外城市規劃、交通運輸、生態城市與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專家學者1000多人前來參加。聯合國副秘書長、人居署執行主任霍安·克洛斯特意給大會發來視頻致辭,對廣州主辦這次大會表示祝賀。在致辭中,霍安·克洛斯還回憶起了他在2011年7月來廣州時,參觀了荔枝灣城市發展項目,這種區域的經濟和旅游活動,令他印象深刻。
霍安·克洛斯還提及,在2014年4月,聯合國人居署的一個檢查團,加入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的一個活動,并為總體規劃提供了技術性的修改建議。后來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的規劃專家,在2014年11月去了盧旺達,與聯合國人居署駐盧旺達國家工作隊一起工作,為盧旺達的城市Bubavu和 Nyagatare的總體規劃做出了修改。在一起工作的過程中,聯合國人居署對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的工作坊成果表示高度贊揚。此外,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還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間,應人居署邀請選派技術人員赴人居署總部—肯尼亞內羅畢交流工作,擔任人居署技術咨詢司和城市規劃局的城市規劃顧問。
霍安·克洛斯,1949年6月29日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羅那,畢業于巴塞羅那自治大學醫學系,博士學位。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人居署執行主任。
聯合國副秘書長對廣州這次舉辦“2015(第十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的高度贊賞,離不開廣州多年來積極擴大對外開放的努力。廣州通過對外交流,為廣州城市規劃走進國際項目搭建了一個國際平臺,而廣州城市規劃也抓住了這個國際交流的際遇,從而為此次成功舉辦“2015(第十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爭取了機會。
為此,南風窗記者專門采訪了霍安·克洛斯,請他談談對廣州城市發展的建議,以及他眼中的中國城市面臨著什么樣的問題。
《南風窗》:這次大會與會專家討論了廣州的城市規劃和發展。請問你對廣州的城市規劃有何建議?
霍安·克洛斯:聯合國人居署推行三管齊下的方針,即重視城市的立法,城市的規劃和設計以及城市的經濟和市政府的財政。這三方面的發展能有效推動城市和人類生活的轉變,進一步提高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這三個方面也應得到平衡的發展。
除此之外,還要注重城市的基本服務,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城市的基本服務中尤為重要的方面包括水資源、公共衛生、廢棄物處理服務、可持續的交通運輸方式以及安全的當地能源。
我建議,包括廣州在內全球的城市規劃者,都應該重視這幾個方面的城市規劃,并將其運用于自身城市發展的規劃和戰略布局中。
《南風窗》:在2013年年末,你曾經在世界城市論壇上發表一系列的數據統計。你提到,截至2013年,全球有大約35億人居住在城市,而到2025年,城市人口將會增加25~30億人。請問這一數據到現在是否有了更新?你能介紹一下最新的數據嗎?
霍安·克洛斯:到2007年,城市人口已經超過農村人口,世界總人口的54%居住于城市。新的城市化趨勢數據表明,全球的城市人口現已接近39億人,預計在2050年將增至63億人。盡管亞洲的城市化程度并不算高,但是世界城市人口的53%居住于亞洲國家。
其中,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占全球城市人口的30%。到2050年,全球將新增25億城市人口,預計其中37%來自于中國、印度和尼日利亞。
在2014年,中國已經擁有6個特大城市,如上海、北京、重慶、廣州、天津和深圳。同時,有10個城市的人口位于500萬至1000萬之間。從全球的城市人口增長來看,接近96%的人口增長將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南風窗》:就你所提到的情況來看,聯合國人居署是否對此有持續跟進的研究項目?
霍安·克洛斯:聯合國人居署現今正在為第三次人類居住大會做準備,其中最重要的項目是關于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該項目由聯合國人居署與紐約大學林肯學院及世界地球科學中心共同開發研究。我們現在的研究對象為全球200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并研究城市發展中定量和定性的特征,如城市擴張、密度分析和土地及住房市場等。
此外,城市化進程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是如何處理城市化的貧困問題。城市化與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是密不可分的,即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聯合國人居署正在對全球各個地區出現的城市貧困化,城市不平等及城市發展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研究。研究發現,自從15年前確立發展目標以來,中國已經成功讓4.5億人脫離了貧困。中國政府最重要的措施是積極發展以城市為基礎,并且對農村貧困地區的發展極其有利的活動和項目。
聯合國人居署同時也在研究共同富裕。調查機構已經研究出一套新的監測系統,如城市繁榮提案,簡稱CPI。CPI既是衡量標準,又是一次政策交流。超過10個國家的350個城市正在使用這個以研究為基礎的監測系統。
CPI的重要之處在于將城市化和城市發展的各個因素加以整合,并通過各維度評價城市的發展,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生產力,環境,社會包容度,生活質量和城市管理及立法,最終評價城市的政策和戰略影響。加入了世界城市繁榮提案的城市正在使用這套系統追蹤監測城市在全國和全球范圍的表現,并了解城市在追求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發生的動態變化。我很希望中國加入這一全球項目中,這一項目將是第三次人類居住大會的重點議題。
《南風窗》:中國城市化很快速,也帶來了嚴重的問題,比如空氣污染。在你看來,中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所面臨的挑戰有哪些?其他國家的城市是否也面臨這些挑戰?這些挑戰跟中國的地域特點有何關聯?
霍安·克洛斯:迄今為止,全球的城市化增長大多發生在中國。中國城市面臨的發展問題,如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和發展不平衡等,也存在于其他國家的城市中。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這些挑戰出現的原因是城市化的規劃不完善。如果城市能夠進行詳盡的規劃和有效的管理,城市會將成為發展繁榮的強大動力。城市規劃應該從實際出發,根據城市的實際增長率做出相應規劃,以更好地利用城市化進程中的機遇。
盡管中國已經有一定數量的特大城市,但是我們還需關注其他更重要的城市:即25個人口在100萬至1000萬之間的城市。中國城市人口的絕大部分居住在這些城市中,所以這些城市面臨的城市發展挑戰跟特大城市相差無幾,甚至更加嚴重。我們需要追蹤監測相對較小的城市的城市化發展進程,這些監測對評估當前和未來的城市規劃需求非常重要。同時,這些監測也能更有效確定政策的重點,以推動全國城市和農村更具包容度,更加平等的發展。
但是,我們必須記住中國的城市化曾經給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城市化曾經大幅度拉動經濟增長,促進了中國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成長。這一過程中,仍需重視減輕極端的負面影響,如環境污染等。但是,中國在創建或鞏固新城市的配置方面值得全球的城市學習,如特大區域和城市的走廊地帶。這些配置是經濟增長、生產力發展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動力。
《南風窗》:你在上海世博會上提到,中國正處于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進程中。如果中國能發展出一套城市規劃體制,以適應未來城市化前期階段的發展需求,那么這套體制將成為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的最佳實踐。你認為哪些發展模式是足夠先進的,并能滿足未來的發展需求。在這些先進的發展模式中,適用于中國的有哪些?
霍安·克洛斯:因為每個城市在地理、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都是獨一無二的,聯合國人居署并不主張將某個城市的發展模式套用于另一城市。但是,我也說過,我們建議城市在三個方面加強城市的規劃:城市設計,城市立法和城市及市政府的財政。
如果中國能根據現實的城市狀況,平等對待并平衡發展以上三個方面,我相信中國能夠利用城市化的成果構建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