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恩格曼

在制定數字化政策方面,歐洲剛剛得了個不及格。5月,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建立一個包括5億消費者的統一的數字市場,為歐盟帶來4150億歐元的GDP增量,創造380萬的就業崗位。不過很可惜的是,最近其關于數字化方面一個重要問題—數據隱私—的錯誤決策,讓這個雄心被迫要落空。
6月,歐盟內政部長們投票決定,保留在數字隱私保護上各國擁有一定的國家權力,而不是設立一套適用于所有28個成員國的條例。如果歐洲議會通過這項提案,那么在數字政策上,國家之間政策的差異將會加劇。而更加錯誤的是,這一點將為一系列對數據挖掘進行監管的條例大開方便之門。而這些數據挖掘本來是良性和低風險的,并對線上廣告的增加帶來促進的作用。
線上廣告的存在,使得歐盟成員國公民不必自己花錢就可以獲得各種咨詢、教育資料、商業渠道以及訪問娛樂網站,而線上廣告的數量在歐洲正在迅速增長。自2006年以來,即使在歐洲經濟整體停滯的情況下,這個行業的收益仍然翻了不止3倍。而這次歐盟的決定,將對行業發展帶來很大影響。它不但會帶來附加的行政負擔和額外成本,還很可能對歐洲相當大部分領先的在線企業的商業模式帶來沖擊。
這點相當遺憾,因它本來是可以避免的。2012年,歐洲委員會提交了一份計劃,用以取代歐洲現行的數據保護法例。這一法例的最新版本起草于1995年,當時互聯網在經濟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只是微乎其微。當時的文件是具有前瞻性的,它的目標意在平衡歐洲分裂的法律框架,為商業發展提供一個有建設性的“一站式服務”,并保證消費者的私人數據能得以被妥善使用。
然而,這些有益的條款很多都被忽略了。在6月的內政部長會議上,重要的“一站式服務”原則被去掉。成員國強調,要對本國企業保留監管和控制權,而不是把數據保護交由企業總部所在的國家。在新提議的條例下,任何一個“相關”政府機構可以反對由另一個國家進行的監管決定,這將引發一個包含28個國家機構在內的復雜的仲裁程序。
部長們還采納了一個關于個人數據的更廣泛的定義。Cookies和IP地址都被納入其中-盡管這兩者都不能提供關于某個具體個人的信息。在不那么糟糕的情況下,這個關于個人數據的廣泛而隨意的定義會給歐盟的數字廣告商帶來不必要的障礙。而在最壞的情況下,它將破壞這些企業的商業模式。
不必要的過于嚴苛的數據監管會損害歐洲的企業。谷歌、臉書和其他美國互聯網巨頭將因此從用戶身上占據額外的優勢。不過,歐洲的在線商業主要由B2B的企業控制,很少有品牌掌握消費者數據而又和用戶有直接接觸。因此這樣一來,歐洲互聯網企業剩下的唯一選擇就是和大型的美國互聯網平臺合作,由此而變得對其更加依賴。
英國、瑞典、挪威和荷蘭在數字經濟上是全球的領先者,但是很多其他歐盟國家則遠遠落后。因此,數字經濟僅貢獻了歐盟約4%的GDP,落后于美國的5%和韓國的7.3%。而這些新條例無疑會讓歐洲企業更落后于國際上其他的競爭者。
歐盟正面臨一個重要的決定。無疑,歐盟需保證成員國公民的數據被妥善使用,能幫助實現這一點的政策措施會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然而,決策者們必須牢記的是,假如政策促使各國在隱私保護上條例趨向差異化,又阻礙在數字廣告上使用互聯網上的匿名數據的話,統一的數字市場將無法建立。被影響的,將是歐洲整整一代的互聯網企業家。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權《南風窗》獨家刊發中文版。作者是瑞典線上營銷企業Vendemore的首席行政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