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如對朝鮮書迷來說,通過地下市場借閱,是他們接觸國外流行小說的重要渠道。
在朝鮮,犯罪小說和間諜小說深受民眾喜愛。不過,如果打算一飽眼福,普通朝鮮人往往需要去民間的“圖書黑市”碰碰運氣,并且按小時支付租金。
更重要的是,由于這類出版物與官方政策有出入,它們通常只向那些“信得過”的顧客——如高校學生提供;按朝鮮人的收入而論,租金也不便宜。
“外國小說早已存在,但最近才有‘顛覆性’的作品出現,”韓國“每日朝鮮”網站援引一位家住平安南道的消息人士的說法稱,“具體內容包括對間諜行動的詳細描述。”
朝鮮的書店中,犯罪小說和間諜小說蹤影難覓。而且,相比去為數寥寥的公立圖書館借閱,通過民間途徑獲得那些外國經典作品,反而還要方便些。
“最早建立圖書黑市的人主要是作家、記者和教師,但最近轉而以大學生為主,”消息人士表示,“大多數外國小說,是由一部分學外語的學生自行翻譯和印制的。”
據悉,部分學生利用其父母的影響力,從境外捎回外國小說,利用閑暇時間逐頁翻譯,然后借用公共機構的復印設備小批量印制,最終散發到市面上。
朝鮮的印刷廠受國家安全機關監督,有權使用復印機和打印機的攝影師也必須注冊。因為屬于非正式出版物,這類書籍的流通很少公開進行,這也是租書系統得到發展的原因。
此外,為避免麻煩,這類私印書普遍套用偽裝的封面,譬如借用朝鮮小說的名字,其真實身份只有翻譯者知曉。按照消息人士的說法,學生們通常用“日本書”作為代稱。
更有些頭腦靈活的人,將所謂的“日本書”以每小時約3000朝元(約合1元人民幣)的價格出租;相比之下,普通書籍的出租價格僅為1000朝元一天。
“閱讀偵探小說有助于理解現實社會的構造,”該消息人士表示,“看著個人與權力間堅如磐石的關系,要依靠智慧和隱藏來度過復雜的時光,實在逼真。”
“描述社會和道德問題的題材被視為有‘潛在危險性’,所以,借閱者的身份比他們是否有錢重要。”簡而言之,在朝鮮,在獲取閱讀“特權”的過程中,人際關系勝于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