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1. 誰的戰術指揮更靈活機動
石達開作為太平軍中的杰出將領,“翼王”絕非浪得虛名,實乃戰功所至。他的作戰指揮水平相當高,這一點連他的對手曾國藩都非常佩服。但在大渡河邊,石達開犯了3個致使全軍覆滅的錯誤:
一是選錯地形。石達開在大渡河邊駐軍的紫打地屬于圯地、圍地、死地“三絕”之地。
二是指揮僵硬。石達開沒有及時搶占鐵索橋,渡過松林河,往西北方向奪取瀘定,也沒有趁大渡河北岸沒有清兵時迅速渡河。
三是放棄突圍和抵抗。石達開對敵人抱有幻想,他向清朝四川總督駱秉章寫信,表示愿以自己為人質,換6000部下的生命。這種放棄了最后突圍的嘗試,無疑是戰略戰術上的一大失策。
熟知歷史的毛澤東、劉伯承吸取了石達開的教訓,靈活機動而又快速高效地應對敵情。1935年5月21日,當中央紅軍到達冕寧,從地下黨那里得到涼山地區的民情敵情后,中革軍委決定在瀘沽兵分兩路,主力為左翼,經冕寧、拖烏、大橋的彝族走廊,前往安順場渡口,強渡大渡河;紅5團為右翼,在左權、劉亞樓指揮下經越西前往大樹堡,偽裝大部隊實施佯動,以吸引河對岸富林國民黨重兵的注意力。這是避實擊虛的策略,也是“雙保險”式的布陣。
5月26日,紅軍主力部隊到達安順場。在安順場,中革軍委決定再次兵分兩路:紅一師和干部團為右縱隊,由劉伯承、聶榮臻指揮,在這里渡河,沿河東岸朝北前進;中央紅軍主力為左縱隊,沿大渡河西岸前進。兩岸部隊互相策應,夾河而上,奪取瀘定橋,最后在瀘定會師。這種戰略戰術,可以說是又一個進退靈活的“雙保險”。毛澤東特別指出:只有奪取瀘定橋,紅軍才能避免石達開的命運。假如兩路不能會合,被分割了,劉、聶率部隊單獨走,到川西搞個局面出來。
1936年春,紅二方面軍長征入川時,同樣注意吸取當年石達開的教訓,干脆不從大渡河走,出人意料地走了川康草原,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蔣介石讓賀龍、蕭克做第二個石達開的迷夢同樣落空。
2. 誰的統戰工作真正做到了家
石達開在挺進大渡河的過程中,曾希望同一些清軍和彝兵結成臨時統戰關系,特別是在陷入重圍時,石達開寫信給敵軍將領,表示愿以重金買糧、買道,結果被拒。
相反,長征沿途,紅軍高舉“北上抗日”旗號,同各路軍閥搞統戰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損失。廣東軍閥陳濟棠、云南軍閥龍云、西康軍閥劉文輝等,都不同程度地與紅軍達成統戰協議或默契,稍作抵抗或消極抵抗便作放行式的“追剿”。長征途中的第一二道封鎖線,由于周恩來派潘漢年同“南天王”陳濟棠達成秘密協議,紅軍輕松通過。即使在湘江之戰中給紅軍造成重大損失的何鍵的湘軍和李宗仁的桂軍,也未打算與紅軍拼個魚死網破。第三道封鎖線,何鍵部稍做抵抗就放走了紅軍。第四道封鎖線,桂系曾一度放開湘江通道讓紅軍通過,可惜紅軍輜重太多,行動緩慢,貽誤了戰機,等到蔣介石逼桂系重又封鎖湘江時,紅軍陷入右邊的湘軍、左邊的桂軍、后面中央軍三面夾擊,損失高達3萬余人。但桂系這時采取的仍是“斷尾、側擊”的戰術,沒有打算將紅軍逼入絕境。及至進入貴州境內,竟然出現了紅軍留下“多謝桂軍迎送”標語的情形。
3. 誰能將旗幟上的口號真正兌現
太平天國的政治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寫得很吸引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太平天國推行“國庫”“圣庫”制度,廣大軍民將所獲全部交公,變得一無所有,而各級官員卻可以大肆揮霍。“在上者耍特權,在下者搞平均”,封建主義嚴重,雖有“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口號,卻沒有落實到行動中,也不可能做到官兵一致。
紅軍卻沒有犯這樣的錯誤。長征中紅軍各級干部與戰士同甘共苦,這樣的事例很多:朱德總司令在長征中三過草地,毛澤東夸朱德“走了40天草地”,與戰士一樣地沒有房子住。不僅如此,朱德還同戰士們一起挖野菜,把馬讓給傷病員騎,斷糧時把牛皮腰帶讓警衛員煮了吃。紅18師師長張振坤在草地上鋪上一塊雨布,把自己剩的干糧倒在上面,全師官兵都跟著他這樣做。然后張振坤拿著個小碗叫名字,全師官兵每人平均分了一小份。張振坤向全師強調:“革命不是一個人能干成功的。”靠集體的力量,全師終于走出草地。戰士們每當想到救過他們命的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無不感動地說:“我的生命不是屬于自己的。”因此,士兵在戰場格外地勇猛。
4. 誰的民族政策更能化敵為友
兵民是勝利之本。當年石達開覆滅于大渡河,與沒有得到民眾支持有著極大關系。而紅軍之所以順利渡河,并非靠運氣,而是與當地民眾支持關系極大,奧秘之一就是紅軍模范地執行了黨的民族政策。
由于國民黨長期歧視、壓迫少數民族,在涼山一帶的彝族群眾十分仇視漢人。紅軍進入彝民區后,國民黨當局認定紅軍會像當年的石達開一樣,被彝人打得陷入困境。但沒料到紅軍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冰釋了民族矛盾,化敵為友。
在紅軍的感召下,各路彝族家支頭人小葉丹與劉伯承歃血為盟義結金蘭。隨后,他派人幫助紅軍與彝民武裝沿途設置的關卡交涉,使紅軍順利通過了彝民區。小葉丹為紅軍當向導,為紅軍快速通過彝民區節約了寶貴時間。在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紅軍到達大渡河比石達開的部隊快了8天。正是這寶貴的8天,紅軍得以擺脫追兵,從容地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