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浩
除了電影節的紅毯,另一個能讓國內明星趨之若鶩前去爭奇斗艷的地方,恐怕就是時裝周的秀場了。自從范爺蹭了幾場秀變身時尚達人以來,各線明星就紛紛聞聲啟動,一個比一個穿得夸張,一個比一個穿得雷人。根據《洛杉磯時報》的報道,今年前往秋冬四大時裝周的中國女星有53人次之多,達到歷史之最。這個原本屬于時尚圈的城中盛事,基本變成了華語明星們爭相奔赴的菜市場。
國際四大時裝周是指紐約、倫敦、巴黎、米蘭四大時裝周,每年舉行兩屆,2、3月份舉行當年秋冬季的品牌發布會,9、10月舉行次年春夏季的品牌發布會,相比奧斯卡、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時裝周更能體現藝人的時尚度。
“闖蕩”國際時裝周最資深的中國藝人范冰冰也是在2010年才第一次參加,當時她馬不停蹄地跑了幾場秀,而從時裝周歸來便奠定了自己在娛樂圈的時尚地位,一下成了娛樂圈時尚圈通吃的時尚大咖;大嘴姚晨出道時也不被認為是標準的美女,可她后來參演的角色卻越來越時尚,這與她獲邀參加Chanel巴黎秋冬時裝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下從豪放大妞變身為時尚雜志的封面女郎。
于是,十八線藝人就得出結論了,走上國際電影節的紅毯就能證明自己的演技非凡,能去時裝周看看秀就能讓自己變身時尚教主,高大上的代言也就源源不斷了。
首先要明確一點,國內明星最主要的目的或者說最主要的收獲往往不是觀察接下來的服裝流行趨勢。時裝周上的那些“幺蛾子”衣服,沒有一顆孔武有力的心肯定是穿不出去的,相信國內藝人們也不敢輕易嘗試(話說回來,還是有不少來看秀的明星穿的比T臺上的模特還夸張)。對明星而言,去看秀是其次,鍍金回來接代言才是主要目的。紐約噴泉泡個腳,巴黎廣場喂個鴿子,蹭一身洋氣,整個人就高端大氣上檔次了。
不過你也不能真把秀場當菜市場,沒有邀請函,連門兒都進不去。而一個品牌的時裝周大秀邀請函,其中40%發給全球的時尚媒體,30%會給知名的時尚買手,10%是各大品牌用來邀請嘉賓,10%留給頂級客戶,最后剩下10%是備用機動的。明星們看起來風光,其實也有尊卑差距。而從他們怎么進門就可以看出他們的地位。
最高檔的邀請函是品牌直接邀請,也就是那10%的票。受邀明星一般與該品牌關系甚好,氣質也充分符合這場秀。不過這類票也會因品牌的不同而“高低有別”,像LV、Dior、Chanel這樣的一線品牌所邀請的藝人,才能算真正的尊貴。華人中大概也就張曼玉、鞏俐、四旦(趙薇、章子怡、周迅、徐靜蕾)、雙冰(李冰冰、范冰冰)這一級別的才有可能拿到這類票。但由于一些二、三線品牌對中國藝人的級別判斷并沒有那么準確,在中國方面的公關下,一些十八線明星也可能混進去。
2012年,某國際知名品牌的秀場因為放進太多中國藝人受到爭議,該品牌內部還因此整頓了相關員工。“因為這樣大家會認為該品牌的衣服穿起來很廉價,沒有那么好看了。”某雜志總監評論道。
下一檔的門票是由媒體發出。占到40%比重的時尚媒體是秀場的主力軍,為了讓自己的內容更吸引讀者,許多媒體也會借此機會帶著明星一起出席時裝周,明星則通過資源互換,如與媒體合作為該品牌在中國造勢,換取看秀資格。這是國內二、三線及以下明星蹭秀的主要渠道。國內某時尚雜志總監透露,雜志請藝人出席時裝周一般不需要另支付報酬,甚至“有的藝人還會給我們錢,希望能帶著去時裝周”。
2012年,李小璐作為某時尚網站的邀請明星出席巴黎秋冬時裝周,她當時的造型被網友譏為“壓寨夫人”。沒辦法,作為媒體邀請藝人,在待遇上自然要差一些,媒體僅能有兩套衣服供李小璐挑選——約等于沒得挑。
最后一種門票是私人買票,不是所有收到邀請函的人都會出席,加上備用機動的部分,剩余的邀請卡數量也不少。因而通過某些渠道購買邀請函,然后進入秀場的也大有人在。但由于秀場座位有限,持這類票的可能需要站著看秀。
邀請卡只是入場券,進了秀場后,座次也是大有玄機。有一點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能坐在第一排的,都是“重要人物”,一般只有品牌邀請的藝人才會安排于此。不過人們可以看到時裝周的第一排通常很擁擠,據說很多女星會提前到場撕掉前排座位的名牌,然后面不改色地落座,后到的座位原定主人在黑暗中也就只能擠著坐。

今年的秋冬四大時裝周,李宇春與卡爾·拉格菲爾德設計師互動,引得了媒體的關注
其實,臺上的秀隨便瞅兩眼就行了,臺下自己坐哪里才是真正需要關心的——很多明星都深諳此理。(至于應付媒體采訪時該說什么,萬金油還不會涂么——“我認為這季的設計很有新意,能體現女性的獨特魅力。”你只要別問記者剛是哪個牌子的秀就好了。)在這個有圖就有真相的時代,“沒坐上頭排”這個問題也實在是太好解決了,也根本不用冒險去霸占位子——在前排拍張照不就行了嘛。
2011年范冰冰還沒有在紅毯時裝周上走出自己的風格,但她趁著秀場開場前與鞏俐的合照,照樣發了一篇又一篇的通稿。所以藝人們不管有座沒座,在哪坐,都一定要趁秀場開場前或結束后擠到第一排留影,把自己當VIP那樣來幾張。最好再拍拍鄰座的肩膀,說幾句Excuse me或Sorry之類的,聊上幾句,一旁的助理再啪啪啪拍個照,搞定。
當然,還有一項更重要的事就是一定要與知名設計師“親切交流”。時裝周提供的與國際知名設計師見面機會甚是難得,所以不管設計師認不認得自己,藝人們都應該找機會與之攀談,并且裝得“一見如故”。通稿里就可寫上“知名設計師對其贊譽有加,希望能有合作的機會”、“頗受時尚魔頭欣賞,贊其為中國fashion icon”云云,配圖則需要抓拍到兩人密切交流,甚至擁抱親吻的重要畫面。
整個過程非常完美,就是設計師受委屈點。2013年,備受上流社交界尊崇的美國設計大師奧斯卡·德拉倫塔表示,必須精簡紐約時裝周客人名單,減少“門外漢”和“悠閑看客”,讓時裝周更加專業化。不知道有沒有哪個中國明星感到中槍。
最后,去看秀的明星們,也千萬別忘了要秀自己。像每年受LV邀請去看秀的范冰冰從飛機艙門出來就一路“艷壓群芳”,十幾套服裝、多款造型、搶鏡合影、街拍采訪,一張張修圖照片和稿件源源不斷往國內傳。
在今年的秋冬四大時裝周,李宇春、姚晨等女星獲得看秀邀請,與王大仁、卡爾·拉格菲爾德等設計師互動,引得媒體的關注。而張馨予、林嘉欣、陳意涵等人則通過場外作秀博取了關注。像張馨予先是在微博自曝錢包被偷,后又在微博曬出了“崴腳四連拍”,真是“人倒霉喝口涼水也塞牙縫”;另外,林嘉欣幾塊“姨媽巾”拼接的皮草大衣也是亮瞎了網友的雙眼。
坦白講,時裝周的真正主角永遠是衣服和設計師,國內一些明星蹭秀的做法主要是吸引一些外行人的注意,所以也不必從職業素養上對其過分非議。不過國內觀眾對他們的一些假借時尚的名義來賺取曝光率的行為表示質疑也并沒有錯。反正明星們也不會太介意,好歹這么走一遭賺足了人們的眼球,要罵就罵吧,總比制造緋聞八卦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