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鴻偉
2014年12月和2015年2月,巴育先后訪問中國和日本,親自體驗了中國高鐵和日本新干線,并且對媒體釋放出對日本技術更感興趣的信息,引起了輿論對此競爭的熱切關注。
2015年5月27日,泰國運輸部長巴津與日本交通運輸大臣太田昭宏在東京簽署了《鐵路聯合調查備忘錄》,泰國決定以采用日本新干線為前提,就計劃建設中的曼谷至清邁高速鐵路建設共同進行可行性調查;同時,日本方面則研究向泰國提供高鐵建設所需資金等事宜。
原有中泰合作鐵路計劃已被泰方取消?對于輿論的眾說紛紜,泰國政府副發言人訕森6月1日特別表示,中泰鐵路合作談判照原計劃繼續進行,“兩國合建的并非高速鐵路”。
早在2015年2月巴育訪問日本后,泰國運輸部便有意透露了信息:將尋求日本的ODA(政府開發援助)的低息貸款建設泰國高鐵。此前,中泰兩國政府剛于2014年底達成了共建中泰鐵路的協議,其中泰國境內鐵路的總里程為734公里,預計總投資106億美元,該鐵路計劃于2015年9月開工,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
眾所周知泰國歷屆政府一直宣稱要做的大事很多,但之后結出碩果的并不多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資金匱乏。的確,協議與計劃只需要寫在紙張上,但實際的工作卻需要實實在在的資金注入,這樣的情況迫使經濟乏力的泰國必須盡快做出決斷,修建鐵路究竟從哪里獲得貸款最實際?
按照中國政府此前公布的宏偉計劃,將從云南省修建高鐵延伸到泰國,實現中泰高鐵聯運,因此一直表示愿意提供巨額資金貸款,以滿足泰國政府的建設需求。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多次向巴育表示,日本企業對其提出的鐵路項目很感興趣,愿意在資金和技術上提供全方位的合作與幫助。
2014年4月,日本四大鐵路公司(東日本、東海、西日本、九州)宣布成立“國際高速鐵道協會”,將攜手向海外輸出新干線技術和設備,推進日本高速鐵路標準成為國際化標準,同時還將邀請計劃建設高速鐵路的美英等國的鐵路公司加入,以利于獲取訂單。
對于泰國首條高鐵選擇日本,有觀點認為,高鐵的優勢不僅在于速度快,更在于需要更大的運行網絡,由于老撾和柬埔寨的鐵路建設已被中國抓到手上,因此日本高鐵技術將被徹底堵死在越南國內,也會導致日本對于越南的高鐵項目不會投入更多。
“所有這些現實情況,泰國其實都看得很清楚,他們不應該表現得比越南愚蠢,這意味著日泰兩國簽署的《鐵路聯合調查備忘錄》可能還會有變數?!睎|南亞關系學者東方遠認為,“因為未來無法與中國高鐵聯網,那么投資回收和利潤將是幾十年甚至半個世紀的較長周期,估計日本沒有參與運營的動力,而只會直接在修建中賺取巨大利潤,包袱將全部扔給越南政府去背了。”
另外,日本與中國還在馬來西亞到新加坡高鐵項目的建設權、印尼高鐵和印度高鐵等項目上展開了競爭,其中馬新高鐵競標日期尚未確定;日本雖然與印尼基本達成高鐵合作協議,但印尼又在2015年4月22日與中國簽署了高速鐵路項目合作的文件。

關于泰國的鐵路建設計劃,多年來伴隨著其國內的政治動蕩出現了撲朔迷離的變化,至今未有最終的定論。
在前英拉政府時期,泰國曾經有過“中泰鐵路”的“大米換高鐵”計劃,其為泛亞鐵路的一個組成部分,起點與終點分別是中國的昆明和新加坡,但該計劃因英拉的去職而莫名擱淺。
巴育主導的軍事政變發生后不久,執政的泰國國家和平與秩序委員會便在2014年8月初宣布批準了兩條連接中國和泰國的鐵路項目。其分別是總長737公里,計劃投資3925億泰銖的“廊開府-馬塔府”鐵路;總長655公里,計劃投資3488億泰銖的“清孔-帕棲”鐵路(兩條鐵路總投資約為1430億元人民幣)。泰國媒體的報道稱,泰國鐵路線路計劃將于2015年開工建設,2021年完成;兩條鐵路將穿越老撾與中國云南省連接,不過最高時速將從原計劃的每小時200公里降低到每小時160公里。

2015年2月,巴育訪問日本
2014年11月18日,巴育又稱內閣已經通過由中國投資泰國鐵路的合作項目,有關的規劃細節其后將提交國家立法議會審議。按照規劃,泰國將投資、修建一條寬1.435米,全長867公里的雙軌標準軌鐵路,其共分為三段,線路從泰國東北部重要口岸廊開府到首都曼谷及東部工業重鎮羅勇府。
把國內現有的米軌(寬1米)鐵路改造為國際標準,是泰國長期以來的愿望。由于中國國內使用的1.435米標準其實就是國際標準,這樣的巧合也是這個項目能夠順理成章的一個原因,更何況中國已經表示愿意出錢幫助泰國。
泰國媒體認為,巴育政府后期宣布的“廊開府至羅勇府鐵路”,只是其上臺后批準的8年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的一部分,雖然比原計劃有所調整,但是讓這些工作踏入了實際操作的層面。泰國智庫“開泰研究中心”同期也發布了支持的報告,認為內閣剛剛批準的東北線雙軌鐵路方案,經濟效益比前政府的高鐵計劃更佳,且與計劃中的中老鐵路銜接。由于該線路定位為客貨兩用的準高鐵,可給中泰貿易提供新的通道,未來還可形成“中老泰旅游黃金線路”。
在這些紛亂復雜的計劃和宣傳中,一直沒有更明確的行動來證明泰國的鐵路項目究竟是怎么回事。長期生活在曼谷的一名中國企業家也提醒,在合同簽署之前,修建鐵路的情況可能會有意外,由于泰國的國家財力太薄弱,而且政治局勢比較動蕩,“簽了合同也會有意外,無論中國還是日本都一樣”。
按照泰國媒體的介紹,曼谷至清邁的高鐵計劃于2016年初開工建設,設計時速約為每小時250公里,總長度約660公里,目前日方已呈交了可行性研究。與此同時,日方將向泰方提供低息軟貸款,預計利率不會超過1.5%,該工程總造價估值為2730億泰銖(約為81億美元)。
除了高鐵,日泰《合作備忘錄》還包括由日方增建北碧府至曼谷至沙繳府的574公里復線米軌鐵路,該線路從西到東貫通泰緬、泰柬邊境并連接主要港口和工業區。另外,兩國還計劃對另一條約718公里的東西向路線進行可行性研究,該線路從達府經由彭世洛府、孔敬府到穆達漢府。
對于泰國決定與日本合作的原因,泰國學者和媒體也給出了具體的解釋,尤其對于日本品牌的可信度評價很高,稱“日本高鐵安全性良好,舒適度也很理想”。而日本計劃將建設中所需的車輛、線路、運輸技術等日本新干線技術全部打包提供給泰國,如此對泰國的誘惑也不小。
日本在泰國投資已有20多年,擁有強大的歷史淵源和社會基礎,近年來更連續保持在泰第一大投資國的地位,在外商赴泰投資總額中,日企占據了60%。另外,日本與包括泰國在內的東南亞國家進行合作時一直提供低于2%利率的軟貸款,尤其在泰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發展水利水電方面不斷獲得好評。
不過,日本初步獲得泰國高鐵建設項目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完全失利。泰國開泰研究中心中文部的學者表示,中國鐵路無論在建設里程、運營里程和運營速度方面都屬于世界領先水平。泰國發展研究所運輸與物流政策研究室的專家也認為,由于成本較低、性價比高,中國鐵路對泰國仍然具有吸引力。
泰國《民族報》稱,泰國與中國計劃中合作鐵路項目的四條線路尚未涉及高鐵項目,其均為時速約180公里的復線鐵路建設。泰國交通部長巴津表示,曼谷至坎桂線與坎桂至呵叻線將在2015年10月開工,坎桂至瑪塔卜線和呵叻至廊開線將于12月開工,并預計中泰合作鐵路將在2017年底投入運營。
2015年6月11日,泰國駐華大使倪勇在哈爾濱表示,中泰兩國雙軌鐵路項目將于2015年底正式奠基,兩國領導人也將會出席該項目的奠基儀式。倪勇還稱,該項目的順利進行標志著中國鐵路的整體“出口”標準已成為世界各國學習的“范本”。
隨著日本與中國的鐵路建設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方面的一舉一動也始終成為日本媒體關注的焦點。2015年3月9日,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分別舉行臨時股東大會,正式決定了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名為“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員工達到17萬,營業規模將遠遠超過被稱作鐵路三巨頭的加拿大龐巴迪、德國西門子和法國阿爾斯通。

泰國現有的鐵路設施還相對比較落后
《日本經濟新聞》迅速對此進行了分析報道,認為其目的是在經營規模上壓倒居行業領先地位的歐美日各大廠商,在承接海外訂單的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兩家企業銷售額在中國市場所占的比率達到90%,合并后將與中國其他國有企業聯手加快進入海外市場。該報道稱:“鐵路大國”中國的雄心正在邁出新的一步。
截至目前,中國高鐵尚未接到實質性訂單,但日本新干線也只有中國臺灣高鐵項目,并且經濟效益不佳,屢次傳出即將破產傳言。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5月27日泰日之間只是簽署了《鐵路聯合調查備忘錄》,而非此前傳言的《鐵路建設合作備忘錄》,原因是該線路的營利性被質疑,由于該項目總費用將超過1萬億日元(約為502億元人民幣),日方需要進一步確定項目參與形式。
國際輿論認為,不斷增加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是中國不可逆轉的泛亞戰略,在中越、中緬跨國鐵路計劃都因多重復雜因素無法馬上實施后,中(老)泰鐵路勢必成為中國竭盡全力的項目,而且老撾已表示“樂意坐享其成”。從泰國的角度看,以此鐵路與中國實體連接,并融入中國巨大的經濟圈,也算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不過,早有東南亞學者指出,泰國還會尋找更多的合作對象,包括日本,而政變后上臺的泰國新政府決定先采用普通鐵路的方案,是認為普通鐵路比高鐵更加經濟實惠。
中日在全球鐵路的市場份額相當,而日本經常將中國列為假想敵。中國企業在全球鐵路設備制造商中的市場份額為10%左右,國外建設高鐵每公里成本一般為0.5億美元,而中國僅為0.33億美元。不過,高鐵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個人或者企業無法購買,而是需要政府的決策,其更容易受到當地人口、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日本的貸款利息雖然較中國低,但建設造價成本卻較中國高,因此財力有限的泰國最終能否落實仍有待觀察。
“回顧歷史”的《日本經濟新聞》稱,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泰國最初與日本結成軍事同盟,但在戰爭即將結束前加入戰勝國隊伍,轉為對日本宣戰,“在大國面前巧妙的進行權衡,并營造有利于自身的環境,如今這位‘外交高手’的手腕似乎并不遜于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