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健康機構都發表了果糖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報道,并且認為果糖是發達國家日益嚴峻的肥胖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果糖到底是“健康糖”還是對人體不宜?為什么這種歷來被稱為健康的糖類突然被定上罪名?果糖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你身邊的果糖
也許你對果糖不以為然,因為它不像我們常用的蔗糖那么普遍,不管果糖是否對健康有害都不足以對你我的健康造成威脅。其實,果糖作為一種食用糖類已經很廣泛地滲透到食品工業的各個角落,并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自從日本研發了由玉米糖漿制高果糖漿(High-fructose corn syrup)之后,這一技術在美國得到很大的發展和沿用,目前工業技術相當成熟且廉價。高果糖漿大致含42%~55%的果糖,其他則為葡萄糖。隨著蔗糖價格的一路飆升,工業化制高果糖漿逐漸成熟,加之其原料玉米糖漿成本低,高果糖漿的優勢顯露無疑。F55(F指果糖,55指55%含量)高果糖漿也已經成為可口可樂的主要原材料。
在飲料、食品、保健食品等生產領域,高果糖漿都有巨大的消費市場,目前在發達國家已經超過蔗糖的消費量。從超市貨架中任意選擇商品,閱讀標簽,就會發現高果糖漿的普及程度超乎想象。所以,我們在無形中已經大量攝入了果糖,其健康與否和我們息息相關。
果糖的一點健康之處
果糖確實有它的健康之處:果糖口感好,具有水果風味,甜度是蔗糖的2倍,是天然糖中最甜的糖類,且與蔗糖相比導致齲齒的機率要低。
另外,果糖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較低。升糖指數用于衡量糖類對血糖量的影響,是糖尿病研究中發展起來的概念。在消化過程中,迅速分解葡萄糖并將其釋放到循環系統的糖具有高升糖指數。反之,緩慢分解并逐漸釋放的糖類具有低升糖指數,被認為對健康有益。果糖相對其他糖類有較低的GI指數,被很多果糖廠家視為宣傳的重點。
不是GI低,就意味著健康
對果糖的低GI指數,一些理論認為,果糖的代謝類似于酒精,雖其代謝產物與蔗糖等糖類相同,但其代謝途徑卻很不相同,所以不會引起胰島素升高。這看似是果糖的優點,但研究證明,果糖的這種代謝會造成胰島素的耐受性,即胰島素作用的靶器官對胰島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引發其他疾病。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內分泌科的臨床兒科教授羅伯特(Robert H. Lustig)博士指出,肥胖癥發病率急劇上升的原因并不在脂肪,事實上,人們從脂肪中獲取的熱量有所降低,而高攝入糖類尤其是果糖才是罪魁禍首。
在另一份美國心臟病協會的文章中也指出,消費碳酸飲料所造成的高糖量攝入容易引發肥胖和II型糖尿病。人體和動物實驗顯示,高果糖漿可引起脂肪過量沉淀,脂肪肝變性,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等。
爭議不斷的果糖
有研究證明,果糖對人體其他代謝循環有非常負面的影響。作為一種還原糖,果糖非常容易與蛋白質分子發生反應并生成加速人體衰老的物質,還會造成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也有研究者提出,果糖本身是否引起血壓升高、中風等疾病尚待考證。因為可能只是高糖攝入帶來的高熱量攝入對身體代謝產生了負擔。一些人體試驗證明連續7天的高果糖攝入并不會造成血壓升高。
由于肥胖等健康問題是牽扯到代謝的復雜問題,單一食物難以被認為是主要成因。而且,因為糖對甘油三酯的作用還受到碳水化合物敏感性等個體差異因素影響,所以這一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深入的探討。
目前,學術界對果糖還存在很多爭議,可以確定的是,過多地攝入糖類——無論是果糖、葡萄糖還是高果糖漿——都會造成高卡路里的攝入,從而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看完這些是否對果糖懷著隱隱的憂傷呢?安啦!不管學術界對果糖的爭論何時才能夠有定論,健康飲食,適量攝取果糖,才是健康的方法,在枯燥的生活中完全可以讓自己小小甜蜜一下的。(來源:果殼網 責任編輯/Ju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