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從彥
《網絡英雄傳Ⅰ——艾爾斯巨巖之約》所引發的閱讀熱潮,相信已經成為近日互聯網和文學圈的熱門新聞。這部以網絡創業為主題的長篇商業實戰小說,讓讀者認識了一位名叫郭天宇的網絡巨子。他有如過山車般絢爛的人生和熾熱勇毅的性格成就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傳奇。作為一個極具創造力的企業領袖,他那屢敗屢戰、誓不罷休的創業激情讓每一位讀者都心潮澎湃并心生佩服。
一
作為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完美結合體,郭天宇這一人物形象可謂獨樹一幟。他深諳當今時代的主旋律,在21世紀這個風云變幻的巨變時代里,他是互聯網世界的弄潮兒。他清楚明晰地意識到在這個時代里,只有將創造力和互聯網技術相結合,才能贏得財富、地位以及他所想要的一切。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創業成了必不可少的規定動作。他和自己的小伙伴成立公司,無論是紅顏知己還是香火兄弟,都成為了他攫取成功的最佳拍檔。在公司的運作中,融匯了源源不斷的愛恨情仇。
一個創業企業的崛起,往往因為它有一群有情懷的創業青年。孫秋飛、劉帥、陳冠平這些IT精英,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這個異常兇猛的世界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精彩搏斗。在他們之中,郭天宇又是最為傲人的一個。因為他不僅善創業,而且很文藝。作為一個文藝創業者和一個普通創業者應該說是有本質區別的。區別就在于后者只是理性的經濟動物,而前者因為受過文化的高度熏陶,成為了一位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在作品中你就會發現,普通的創業者或者索性將其稱之為老一代創業者,主要考慮的是市場的供需關系、用戶的內在需要、產品的品牌定位、天使融資所需金額以及A輪融資需要多少錢。而在像郭天宇這樣畢業于名牌大學中文系的文藝創業者而言,前面所提及的是不得不考慮的,然更為重要的是該以怎樣文藝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價值實現。
如此一來,你就會發現作為此書的主標題《網絡英雄傳》看似稀疏平常,可為了增添其背后的文藝氣息,為了將這股文藝之風發揮到極致,作者顯然是煞費苦心。其考慮的是:該用哪個的書名來吸引億萬大眾的眼球呢?正是基于這樣的文藝考慮,副標題《艾爾斯巨巖之約》便應運而生。
正如著名作家格非所言,作者深諳類型小說的訣竅,敘事簡凈,節奏明快,情節引人入勝。的確,為了這場約定,作者可謂煞費苦心。既要安排郭天宇的創業之路,又要敘寫主人公的桃色事件。在這個知識青年的背后是一個復雜的關系網,稍有不慎,迷失其中。
真實的殘酷在書中比比皆是。跌宕24小時,讓8億美金可以灰飛煙滅;72次的融資失敗,讓企業瀕臨絕境;26萬的天價夜宴,背后竟隱藏驚天交易。作為一位知識青年,這樣的經歷無疑稱得上驚心動魄;作為一位文藝青年,社會的黑暗總是將其內心逼向一個又一個深淵。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當經歷潮起潮落之后,或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另類。相信郭天宇在創業的初始階段一定是壯志滿酬的。他一定會不停地勉勵自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為了夢想,他義無反顧地進入了商業的大潮。一個文藝青年的美好愿景,讓他走的每一步都擲地有聲。因為在他的心目中,自己從一開始就認為自己是一個人物。當然,作者是不會將故事寫成童話小說的。作者的工作就是讓理想滿懷的有志文藝青年不停地“掉鏈子”。為什么這樣做,原因很簡單,商戰小說是給現實世界的人看的,社會角色的實際扮演,絕不是為了滿足愛好文藝青年的內心需求。
正如王小波所言:“一個人不僅該擁有一個現實世界,他還應有一個詩意的世界。”按照這樣的標準而言,《網絡英雄傳》一書的作者,正是將這句話的精髓發揮到了極致。
二
真實的人性也在書中呈現。人性究竟本善還是本惡,這樣的哲學問題似乎是永遠繞不開的創作命題。從社會層面而言,一切向錢看的單一成功標準桎梏了千千萬萬的普羅大眾。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創業需要錢、應酬需要錢、生活需要錢、翻身需要錢、戀愛需要錢、結婚需要錢、治病需要錢……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錢。在金錢的催化之下,人性就開始發生了變化,一分錢可以難倒英雄漢。君子和小人的距離,在錢的窟窿眼里就變得只有一步之遙。“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教訓,似乎在郭天宇的所有行動中都起了鮮明的引導作用。有了錢,就可以成功,就可以打敗自己的對手,就可以和合作伙伴創業成功,就可以和心愛的人執手偕老;有了錢,也可以失敗,就會遭人嫉妒、遭人陷害、遭人報復,就會失去兄弟、失去愛人、失去自己。
從家庭層面而言,親人和愛人成了最好的避風港。文藝的郭天宇從一開始就是文藝的,外祖父出身于書香門第,爺爺成績非常好,奶奶文采卓然,這些人文情懷,在自然不自然中就已經進入了他的血液之中。也正是因為這份文藝之情,當郭天宇創業困難之時,自己的父母成了最強有力的物質后盾和精神保障。如果說父母之情是難以回避的,那么男女之愛,則讓人性煥發出了另外一層光輝。趙敏是郭天宇的摯愛,她對于郭天宇的印記可以說是刻骨銘心的。可是一旦在這純粹的愛戀中,有了第三者,那么所有之前的平衡就會瞬間失去。愛如潮水,來時兇猛,去時更兇猛。失去摯愛猶如斷己手足。手足已斷,人性驟變。之前的之前已然成為之前,之后的之后的之后已然各異。因此,當第四者卓伊的加入,一方面讓郭天宇內心的創業火苗繼續熊熊燃燒,另一方面也讓郭天宇愛的防線層層崩潰。在這樣的愛恨糾結中,人是最容易找到自我,也是最容易失去自我的。作者這樣的安排,雖算不上匠心獨運,可也稱得上深入人心。在當今世界之中,用最濃重的筆調講述最微不足道的悲傷似乎在微信圈和微博圈可以大行其道,但是在商界的變幻沉浮中,用最濃重的筆調講述跌宕秋風的哀愁似乎是可以讓人欣然接受的。在幻變的生命里,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時間,讓趙敏漸行漸遠;時間,讓卓伊越來越近。真是如此嗎?相信郭天宇的內心又要作出一番掙扎。人是最堅強的動物,人也是最脆弱的動物。在琢磨不透的人性世界里,一切都變得有可能。
從個人層面而言,生存壓力和精神苦悶籠罩始終。相較于其他小說中的愛國青年、憤怒青年,郭天宇完完全全是一個打了雞血的創業青年。對于這樣的青年來說,他身上的那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無疑是令人艷羨的。但是,郭天宇和自己的偶像馬云不同,他的煽動力和攻擊力并不是他的殺手锏,相反,他身上的那股慢條斯理的文藝氣息似乎在無形中倒生發出無比驚人的爆發力。可是現實是,文藝青年也是分“富”和“窮”的。顯然,郭天宇屬于后者。也正因為這樣,郭天宇會顯露出一種無力和落寞,而迫于長時間的無奈之下,他就自然而然發現自己和這個世界是存在巨大代溝的。他向往偶像馬云的私人會所“江南會”,卻無奈在高級會所見識了天價宴會的社會黑暗面。他渴望像德明大師一樣洞悉世事,卻發現大師也做出了與自己修為背道而馳的蠢事。在種種不是意外的意外中,郭天宇的內心如同生存在絞肉機之中,時時備受煎熬。長期與內心搏斗的結果就是,誰也無法幸免,在世界這座游樂園和瘋人院中的夾縫中以求喘息。其實,在這本書中,多次提及佛家,其實也有一種隱喻在里面。預示著郭天宇希望選擇佛教作為自己的心靈港灣。他期求在這樣的修道和研習中,使自己走出困境。現實給了郭天宇存在的孤獨,同時也開啟和昭示了他身上與眾不同的個性。苦,是生活在這個世上所有人不可避免的障礙。可苦也是所有人邁向成功的立足點。當一輩子都在做沒有難度的事情之時,人生其實是無味的。《一代宗師》里曾經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都說人生無悔,那是賭氣的話,如果真無悔,該有多無趣啊。”這話同樣適用于郭天宇,若是不創業,該有多后悔啊;若是不成功,該有多無趣啊。
三
舉凡成功之人,須有謀生之本事。這樣才不至于活得落魄無尊嚴。但是一旦超過吃飯溫飽這條水位線,那么就會開始尋求新的刺激。在書中,指的是這幫滿懷激情的創業青年,可在書外呢?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寫作此書的兩位作者郭羽和劉波,這兩位成功的創業者,一位是浙江互聯網行業的領軍人物,一位是福建房地產行業的風云人物。但就是這兩個億萬富翁,不約而同地走在一起,還做了一件在外人看來苦哈哈又美其名曰特文藝的事,創作了一部45萬字的長篇小說。他們這樣的行為,其實是讓我們這些普羅大眾匪夷所思的。億萬富翁該干的事,要么是坐私人飛機環游世界,要么是在私人酒窖里品拉菲,要么是在高爾夫球場瀟灑揮桿,誰能想到他們會做如此文藝之事。所以說,一個不“文藝”的人是無法理解“文藝”的。這話真不假,他們的寫作已經完全不同于職業作家,他們的文藝倒更像是一種行為藝術。不與世俗生活茍且,保留內心深處的一種對于文字或是文學的敬重和喜愛。他們不被錢所束縛,活得自由自在、豐富多彩、充實有意義。
按照他們自己的話說,“本來我們兩個都可以退休了,但被伙伴們每天在微信圈里傳頌的創業激情點燃,覺得必須做點事。”正是這微弱的光芒,讓他們心中的文學夢想再次點燃,創作也就成了一拍即合的事情。
成功只能成為成就幸福的一分子,商界的成功或許更多地以金錢來衡量,那么倘若犧牲了一切其余的分子而去贏得這一分子,對于郭羽和劉波而言,似乎并不可取。也正是基于以上種種,他們并沒有見好就收,而是選擇激流勇進,將寫作放置在相對不功利的目的之上,不以盈利作為終極目標,而是在擊打文字的過程中,享受心靈本該擁有的平和。這或許在他們看來,比創作更多的財富來得更有意義。
互聯網時代的青年有極強的成功欲,比爾·蓋茨、喬布斯、馬克·扎克伯格和馬云等都是億萬創業青年的偶像,也正因為有這些神一般人物的存在,讓無數有志青年為之瘋狂和著迷。《網絡英雄傳》的誕生,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但同時也是一個新時代的“混合物”。文學傾向于含蓄、內斂和敏感,而當代商業則更多建立于直接、迅猛和強大。如何找到兩者的共同點,如何建立起兩者之間的關系,如何調和兩者之間的沖突,或許語言文字是最好的承載物。很有意思的是,互聯網時代文藝青年的精神偶像已經從潦倒一生的梵高變成了同樣早逝的喬布斯。如此的轉變,也就能說明為什么自《網絡英雄傳Ⅰ——艾爾斯巨巖之約》一在中國移動和“閱讀”平臺一上線就能在幾天之內突破千萬點擊量。“文藝窮三代”的理論似乎也隨著時代的巨變而成了假命題。強大的吸引力,讓一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作家開始在網絡平臺創作小說,讀者開始逐步接受電子書閱讀,紙質早于電子的閱讀時代大有反轉之勢,這種在數十年前想都不會想到的事情,正在隨著網絡的改變而改變。
郭羽和劉波遇上了最好的時代。在讀者對商業的包容度越來越大的時候,讀者的閱讀防線自然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當你遇上一部好的作品,你已經不能在新華書店或是“卓越”“當當”上買到的時候,而你又受不了別人的強烈推薦以及自己無限膨脹的好奇心之時,你只能被動地且無比心甘情愿地開始下載APP,甚至綁定銀行卡進行付費閱讀。
對于這么一個互聯網大行其道的時代,網絡英雄的出現頻率會越來越高,無論是現實的還是虛幻的,他們必將引領新一輪的時代改革。對于身邊的讀者而言,這也是一次閱讀革命。不得不也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當然,值得提醒的是,作為理性的讀者還是要有明確的審美品位。就好比該書在寫作中,盡管接連不斷地爆出社會和行業黑幕,可是這只是引人入勝的噱頭,最終的價值取向還是真的、善的和美的。不過,對于普通的閱讀者而言,甚至是只讀免費部分的閱讀者而言,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免費就好,最要緊開心。這背后的潛臺詞毋需諱言:只要開心了,錢乃身外之物。
正如陳漢文教授所言,“這是一部記錄時代的大作品,敘說了大變革時代的商機與商戰。這是一部反映人性的作品,描述了社會洪流中人性的曲扭與柔弱。這是一本記載認識真實的轉機,講述了創業者拼搏的個人歷程與濟世情懷。這是一部中國人自己書寫的經典商學教科書,總結了中國本土特色的創業路徑與操作工具。我會向所有的MBA學員推薦這部互聯網時代的商戰佳作!”佳作之所以成為佳作,相信一定不是小部分人信奉的經典。當這部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沉淀之后,若能再次驚艷世人,那么這部稱“中國首部移動互聯網+創業實操手冊”一定會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