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星
聳入云霄的大瑤山,數千年來,綿延地匍匐在桂中地區。
有著“世界第一瑤鄉”之稱的金秀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金秀縣),就坐落在大瑤山腳下。這里生態優美、物種豐富,但在“一切向錢看”的年代里,金秀縣如同它身處的大瑤山一般,鮮為人知。
以至于,百度上輸入“金秀”時,跳出的竟是一堆諸如“金秀賢”等韓國影星的名字。
但今年5月初,因用水困難,村民與水庫承包方的矛盾和沖突不斷加劇后,大瑤山里的槍聲,劃破了金秀縣的寧靜,也打碎了很多早已支離破碎的貧寒家庭:幾十人械斗后,4死3傷。
這注定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5月6日晚9時許,金秀縣桐木鎮白村。朦朧月光,猶如一層薄薄蟬翼,輕柔地覆蓋在白村上空。短暫的會議過后,村民決定去找太山水庫承包方請來打魚和保護打魚的人,“理論理論”。
太山水庫位于白村上游,四周是一座座山坡。幾十個村民,從村口出發,循著月光,朝水庫走去。
接近水庫30米左右,“砰!砰!”槍聲響起!村民趕緊掉頭回村。當他們再次回到村口聚集時,有村民說:“子彈‘嗖嗖’從我耳邊過。”盡管都是過了逞兇斗狠年齡的中老年人,但村民還是越想越氣。
“我們空手去和他們講理,他們開槍了!意思是,不愿和我們講理了!”“開槍還得了呀?讓幾個‘粉仔’騎到我們頭上撒尿呀?”……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越激動。
隨后,他們將婦女和小孩安頓在家里,把門關好。這樣,凡在家的,村里幾乎每個家庭都“貢獻”出一個男人。
關鍵時刻,這幫中老年人,掄起木棍出發了。當晚10點多,村民再次來到太山水庫排洪道時,槍聲再度響起!
但這回,他們手里有了木棍,聽到槍聲后,村民們追趕得更起勁:在一座長滿甘蔗、名叫古園的山坡上,村民攆著水庫承包方請來的人,滿山跑。
但水庫承包方請來的人,也不示弱,他們邊跑邊回頭放槍“砰砰”。槍聲無法阻止村民們的追趕步伐,朦朧月光下,滿山盡是喊打喊殺聲。
水庫承包方請來的人,大約有20上下,他們從山坡上往山坡下跑,并跑到一個位于水庫里的小島(因連續干旱,水位下降,可從水庫邊沿直達這個小島)。小島里林木茂盛,他們躲在樹林里邊開槍,邊對村民喊:“進來啊,進來殺死你們!”
村民果真朝那個小島沖去。可能見到村民人數太多,水庫請來的人,趕緊開溜。幾個體力稍好的村民,在距離小島約400米的地方,追上了他們。零距離的貼身肉搏進行了。
一位全程參與,在接受警方問話后,目前已釋放回村的村民告訴《南風窗》記者:“我們很多人年紀大,跑得慢一些。當我們還在半山坡的時候,就聽到棍棒和砍刀發出的頻繁撞擊聲。”
突然,有村民喊:“趕緊下來啊,我們頂不住了!”這時,山上的人黑壓壓沖下來。亂棍中,幾個人被打倒了。
事后清點發現:4死3傷。死者均是水庫方請來的人:張建洪,梁增海,李漢軍,廖克禮。傷者則是白村村民:韋志文、韋志強、韋志才。
金秀縣委宣傳部提供給《南風窗》記者的一份新聞通稿顯示:警方在案發現場勘查發現,有兩把自制射釘槍、刀具兩把、作案用的木棍36根……
幾十人持刀、槍、棍火拼,他們究竟有多大的仇?
事實上,他們本來沒有什么仇恨,甚至有的根本不認識。他們火拼的由頭是:水庫養魚之后,白村村民的飲用水受到了影響。分歧在于:村民捍衛自身飲用水。被請來的人,則捍衛老板的利益。
白村分為上白屯和下白屯,是太山村委會下屬的兩個自然屯。一直以來,太山水庫就是白村約500村民生產、生活用水的水源地。
太山水庫修建于上世紀50年代,正常年份水域面積約300多畝。一直以來,村民靠這個水庫繁衍生息。
2002年,水庫的管理方—金秀縣水利局開始將水庫對外發包給別人養魚。首先接手這個水庫養魚的,是一個叫李耀煊(音)的老板。當時,李老板為解決群眾用水問題,在水庫尾部,挖了一口井,并把水引到村民所在村莊的高位處,進而將水壓到村民家中。
這期間,村民和李老板相安無事。不過,六七年以后,水庫被轉包給一個叫巫天祥的老板以后,情況就起變化了。
首先是水源污染的問題。為讓魚長得快,巫天祥請人在水庫投放又臟又臭的甘蔗濾泥、雞屎和人的排泄物。這樣,投了糞便的水庫,其臟水滲透甚至直接流到了村民的飲用水源里。
村民不愿喝這個臟水。此外,水庫受污染后,村民用水庫的水洗澡,滿身起痱子,易患上皮膚病。“去桐木醫院看病,醫生一看村民身上癢癢的紅斑點就說,你肯定是白村人。”一位村民說。
2014年,金秀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抽取白村的水質檢驗。檢驗報告顯示: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渾濁度不符合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
即便受污染的水,水源供應也是斷斷續續。因為老板請來了一些“混仔”負責插電給村民供水。比如需要抽水8個小時,但混仔可能抽水2個小時就去玩了。這樣,村里經常停水,有時停幾天,有時停一周甚至一個月。
這樣,和以前承包的老板一比較,巫天祥就開始“得罪”村民了。2014年清明節前,一輛車牌號為桂BK7816的貨車,要將一車甘蔗濾泥投放到水庫里養魚時,被村民攔住了,并扣了20多天—不讓投放濾泥到水庫里,同時車輛也不放行出村。
村民要求,水庫老板必須書面承諾:今后不再向水庫里投放污染水源的保證書,村民才會將車輛放行。
2014年4月,巫天祥在《承諾書》中承認,“自己在承包水庫養魚期間,采取了投放甘蔗濾泥、畜類糞便等行為,影響到了上、下白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用水,對此表示歉意”,同時做出承諾:1、不再向水庫中投放甘蔗濾泥、人畜糞便;2、保證群眾用水正常,供水中斷時間不超過48個小時……
承諾書上,有巫天祥的簽名和手印。
承諾之后,問題并沒有解決。其間,村民給老板多次打過電話,但人家不理會他們。
這樣,為解決用水問題。村民使出了十八般武藝:有的在附近山坡上挖坑,等下雨了,一勺勺舀水回家吃;有的到太山村委、桐木街上,用塑料桶去取,然后用摩托車或拖拉機運回—遠的有六七公里;有的是幾戶合伙投資幾千上萬元,挖個小水井自給……但這畢竟是權宜之計,水依舊遠遠不夠用。
對于上年紀的人,挑水更不是個容易的活。為此,村民多次到鎮里、縣里和市里的政府部門反映情況。凡是能涉及的權力或法律部門,他們都去碰運氣。
金秀縣政府的一名副縣長、水利局局長、桐木鎮政府等官員,也實地到白村了解情況,并多次召開協調會。會上,領導一度表態:2014年年底,確保群眾喝上干凈的水!
可后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憤怒的村民們,認為這是“官官相護”。
他們認為,老板巫天祥是個官員,可能是他昔日在桐木鎮的下屬在幫助他,所以他才敢視村民的呼聲于不顧。或許也因這樣,才使得村民從鎮到縣,再到市的上訪都不管用。
巫天祥是桐木鎮金村人。在白村村民心中,他是位“大官”:因為,早前,他在桐木鎮政府上班,后來調到金秀縣城上班,再后來就調到市里上班了。
其實,巫天祥官不大。5月12日,《南風窗》記者來到來賓市民政局。該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約一年前,巫天祥已經退休了,此前,他任該局基層政權科的科長。
械斗發生后,來賓市民政局的一位領導在一次內部會議上通報說,“因為水庫承包的問題,巫科長出了點事”。
白村村民和水庫承包方的緊張關系,并不是一天造就的,而是經年累月的矛盾積累。進入2015年,水庫里的魚慢慢變大了,加上4月以來,天氣持續干旱,水庫水位下降。老板也急著想把魚打撈起來售賣。
為減少和村民的沖突,老板在打魚前,自覺給村民正常供水幾天。但由于之前的承諾很多沒兌現,在打魚前主動示好的供水行為,并不能贏得村民的認可。對抗開始了:供水問題沒解決好,老板休想把魚撈出去!
在5月6日槍聲響起前,村民和水庫承包方請來的人中,就發生了3次直接對抗。
第一次,老板請幾個漁民要往水庫里放網,村民立馬過來阻止:你們不要打魚,先讓老板解決村民用水問題再來打。漁民走了。
第二次,又有漁民來到水庫邊拉網了,村民還是那句話:“不能拉!因為用水問題還沒解決!”漁民強行往水庫里撒網。村民也強行把網拉了上來。所以,這次打魚仍沒成功。同時,白村村民還將這些情況,反映給了桐木鎮政府。
第三次,漁民又來放網了。群眾想去把網拉起來。但發現幾個人揮舞著砍刀,指著山坡上的村民大罵:“哪個敢來拿網?不砍手!直接從頸上砍下去!”
村民報警了,但警察告訴他們:要把證據拍下來。但村民不敢靠近,只在山坡樹林的掩映下,遠遠地偷拍。
威脅村民的混混中,村民知道有個叫梁增海,梁是太山村高村屯人。在桐木鎮都很有名,外號“五弟”,平時打架厲害,附近的人都不敢惹他。
這次放網后,村民也就沒敢去把網拉上來。但到了晚上,趁著放網的人和混混們都回家了,村民就偷偷去把網收起來了。
5月6日的沖突,已是第四次對抗了。當天下午5點多,漁民在混混的護衛下,又去拉網了。擔心半夜又被村民偷偷去把網收起來,所以這次的護衛工作,即便在夜間也進行。
村民開始商量:怎么辦。商量后,大家還是決定去勸阻,結果迎接他們的是槍聲……
當晚案發以前的兩個小時,先后有村民、村干部給鎮政府的領導、派出所打了電話匯報情況。且當晚,當村民提著木棍朝水庫走去時,在水庫邊,他們就遇到了桐木鎮派出所的幾個民警。“民警當時把車停在排洪道附近路邊的橋頭上,但見到我們,沒阻攔,也沒說什么。”一位村民說,如果民警阻止,悲劇也就不會發生了。
但,這只是“如果”。
5月9、10日,《南風窗》記者兩度進入白村。開始進村時,村民十分警惕:他們眼睛即便在看著地面,余光卻在打量著每一個陌生人。驗明身份后,他們把記者領進屋內,講述著村莊正在發生的變化:男人基本都被抓走了,地里的農作物,無人也無心打理了。天一黑,家家戶戶都把門關得緊緊的了。
村民向記者直言:害怕被害人的家屬攻村報復。
平靜過后,他們將械斗事件發生的原因,歸結為兩點:一、政府以及相關部門不作為。村民反映的訴求,政府沒有給予足夠關切并及時解決,而且一拖再拖,這是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二、案發時,派出所缺乏重視,沒有及時阻止村民進山械斗。
不過,桐木鎮黨委書記秦建華并不認可村民的這些說法。他在接受《南風窗》記者采訪時說,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并多次督促老板解決村民用水的問題。他本人也曾參與協調解決村民的用水問題。
桐木鎮政府的一名副鎮長也告訴《南風窗》記者,鎮政府本身沒有專項資金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工程,能做的,就是向上面打報告,希望上級給予資金解決。而且這個水庫的發包權,也不是屬于鎮政府,而是屬于水利局。
“解決人畜飲水的問題,我們責無旁貸。”秦建華說,2014年,鎮政府就上報了申請,今年項目的審批才下來。之前,鎮里就已通過調劑其他方面的資金,優先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在下白村也打了兩口井,而且有一口井已經出水了,只是管道的安裝還沒有完全鋪設到位。
至于村民質疑警方處置不力的問題,秦建華說,“我們到的時候,已經發生了”。對此,金秀縣通報說,“因事發夜間,加上雙方人員較多,情緒激動,在場民警一再警告,仍無法阻止雙方械斗”。
水庫恢復了平靜,留下了傷痛,還有懸而未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