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清 王鵬程

今年10月份,省人大常委會重點針對2014年度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處于閑置狀態的23家污水處理廠,開展專項跟蹤督查,目的是通過推動解決具體問題,以點帶面監督推進“五水共治”工作。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今年9月舉行的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省政府提交的審計報告顯示:我省各地耗資近8億元建設的23個污水處理廠,處于閑置狀態,每天有14.3萬噸污水處理能力被浪費,嚴重影響政府的資金使用績效。今年10月,省人大常委會在聽取和審議審計工作報告后,組成7個“五水共治”專項跟蹤督查組,赴各地督查解決問題,防止建成的污水處理廠閑置。
“每年要虧多少錢?”“既然用處不大,當初為什么要建……”10月16日,處于閑置狀態的象山縣賢庠污水處理廠,督查組提出一連串有關污水處理廠存在的問題,讓有關負責人頓顯尷尬。
省人大常委會扭住“治水”這個主題,通過專項監督,助推全省中心工作在基層更好地落實,又督促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切實在“五水共治”中發揮人大監督的作用。
病灶,重金投入收效差
審計工作報告披露的23個建成卻仍處于閑置狀態的污水處理廠,分布在全省7個地區,分別為杭州3個、寧波1個、溫州5個、紹興2個、金華5個、舟山2個、臺州5個。
10月8日,省人大常委會“五水共治”專項跟蹤督查組來到杭州富陽區的場口污水處理廠。該廠位于場口鎮青江口村,一期規模為日處理污水1萬噸,投資概算為9728萬元。從外面看去,這個處理廠規模不小,各種設備也在正常運行。
然而走進進水泵房,眼前的一幕令人驚訝:日處理量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進水泵房的水量卻少得可憐,水流近似一條面臨干枯的小溪。
“每天的污水處理量只有1000噸左右,最多時也只能達到1500噸左右。”說這話時,污水處理廠負責人有些底氣不足。他說,由于需要處理的污水少,按理應該24小時運行的設備,現在基本上和工作人員一樣每天“上下班”,日運行時間只有6個小時左右,實際工作量僅為工作能力的十分之一。按這樣的日處理效率計算,該廠每天要虧四五千元。
這名負責人坦承,作為國有企業,這樣虧下去也不是辦法,他感到十分痛心。他還向督查組透露,該項目原計劃的日處理量為3萬噸,幸虧后來調整為1萬噸,否則浪費將更為嚴重。而且該廠建成后還閑置了3年,日常管理維護費用不可小覷。也就是說,政府投入那么多資金,這3年卻在“曬太陽”,沒有產生任何效益。
針對設備使用率為何低下的疑問,當地有關負責人解釋,場口污水處理廠由富陽城市建設投資集團建設,2010年底開工、2012年建成完工。但是,配套的管網和泵站,卻由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負責。
據悉,這個工業園區目前只建成一個占地1.51平方公里的區塊,其污水管網今年7月接入污水廠后,該廠才開始運行。同時,另一個占地3平方公里的區塊仍在建設中,暫不具備引進企業的條件,因此沒有污水需要處理。多種原因疊加,導致出現今天的尷尬局面。
類似問題,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存在。省政府提交的審計工作報告顯示,全省投資7.81億元建成的建制鎮23個污水處理廠,處于閑置狀態,合計每天有14.3萬噸污水處理能力被浪費。其中在三門縣健跳鎮污水處理廠,由于原六敖集鎮區、健跳集鎮區納污支管未建,2011年建成后一直閑置至今。不僅如此,全省還有14個治水工程建設進度滯后,影響項目效益的發揮。
問診,配套設施未跟上
建好的污水處理廠,為何會出現閑置的情況?“主要是一些地方的污水處理廠建成后,管網等配套設施的建設沒有跟上。” 省人大常委會 “五水共治”專項跟蹤督查組有關負責人說,從督查情況看,這些閑置或利用率不高的污水處理廠,普遍存在與配套管網建設不同步、截污納管工程進度慢等情況,以致出現污水處理廠沒有污水可處理的怪現象。而且,不少污水處理廠與管網由不同單位負責,有的還存在協調不到位、協作不密切等問題。
淳安縣姜家污水處理廠就存在這個問題。該項目總投資2447萬元,遠期污水處理能力為每天1萬噸,近期規模為每天5000噸。2015年2月,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后,每天實際處理量只有300多噸,與其處理能力相差甚遠。
究其原因,卻令人啼笑皆非。去年姜家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和部分管網已完工,但由于管網工程投資數額較大且路線復雜,設計招投標過程用時較長,耗費了不少時間,以致影響整個截污納管工程的進度,造成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偏低。
還有一些污水處理廠建成后,由于主要服務的企業未能正常生產,也影響使用績效。
記者隨同督查組在建德市蓮花鎮污水處理廠看到,這里的污水處理量也少得可憐,其設計日處理能力為1000噸,目前卻只有300噸,負荷率僅為30%。督查組發現,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除了集鎮截污納管尚未建好外,根源是該廠服務的企業因市場原因產能還沒完全到位,原規劃滿負荷每天排放500噸廢水,現在每天僅排放150噸左右。
此外, 由于存在規劃不合理、資金不足等問題,導致一些用巨資建起來的污水處理廠,“出生”后卻“吃不飽”甚至“挨餓”,處于閑置狀態。
在金華,審計部門共發現5個建而未用的污水處理廠,其中婺城區瑯琊鎮污水處理廠問題最為突出。該廠于2010年4月完成一期建設并通過驗收,由于建成5年一直沒有使用,部分設施已經損壞,污水池里積滿了雨水。原來該廠設計處理規模為每天5000噸,但由于這個山區鄉鎮人口不多,也沒有什么企業,平均每天只有六七百噸生活污水,而且污水收集成本高,污水處理廠運行就意味著虧損。
對此,赴金華的跟蹤督查組有關負責人在座談會上強調要明確責任。五個污水處理廠的整改目標、任務、時間、節點都要說清楚,經費誰來支出,工作誰來落實都要明確到位。此外,發力要精準。目標明確后,要下決心盡快整治到位。要按照年度完成的目標倒排計劃表,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完成整治。
監管,資金豈能付東流
寶貴的財政資金白白浪費,令人扼腕嘆息。投資近8億元建成的23個污水處理廠,居然處于閑置狀態,無疑造成巨大的浪費。有專家指出,要讓財政資金發揮更大作用,必須不斷提高資金使用績效。
省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樓小東認為,23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建成后閑置造成資金使用績效不高甚至浪費的現象,暴露出財政資金項目規劃和前期工作不夠、安排不精準、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對此類問題,必須加強對財政資金預算編制源頭和使用過程的審查監督,進一步深入推進財政管理改革,建立長效防范機制。把審計監督與人大監督結合起來,督促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資金使用過程的監管,把問題整改落實情況、預算執行及其績效考核結果,作為下一年度預算安排的依據,真正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好、管好。
“現在方方面面都需要用錢,提高政府資金使用績效十分迫切。”省人大常委會 “五水共治”專項跟蹤督查組有關負責人表示,各地要系統規劃、科學治水,堅決避免“拍腦袋、拍胸脯、拍屁股”的“三拍”工程,善于從具體情況出發,因地制宜、長遠規劃、系統治理,切實增強治水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和系統性。同時在建設過程中,要按照建廠、納管、集污“三個同步”的要求,增強相關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避免因為工作當中的脫節造成資源的閑置與浪費。
眼下,績效管理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最近,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批準的《杭州市績效管理條例》,就專門對政府績效管理作出規范,《條例》提到,績效評估結果將作為政策調整、預算管理、編制管理、獎勵懲戒、領導人員職務升降任免等方面的重要依據。也就是說,如果績效不高的話,相關領導和責任人將面臨調離崗位、降職、免職、解聘或者辭退的處罰。
有效的監督,也是提高績效的途徑之一。該負責人表示,省人大常委會在聽取和審議審計工作報告發現問題后就組織跟蹤督查,就是為了通過發揮人大的監督作用,督促相關地區抓好整改落實,妥善解決存在問題。但是這樣監督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事實上當地有關部門在建設前、中、后都要進行監督,進而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不高等情況。
“不僅如此,考核的指揮棒也要改變。”督查組發現,當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考核項目建設、輕使用管理考核的問題,看到污水處理廠建好就通過驗收考核、撥付資金,并不注重考核其使用績效。只有項目建前科學規劃、事中有效監督、事后完善考核,才能真正讓政府的“錢袋子”用好。
賀永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