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午,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分組審議省政府關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專題書面詢問的答復報告。常委會組成人員圍繞如何抓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紛紛提出真知灼見。
持之以恒地抓好飲用水水源保護
袁榮祥副主任:省政府關于飲用水水源保護書面專題詢問的答復報告內容很翔實,報告寫得很好。提四點建議。一是省人大常委會要像抓食品安全一樣,持之以恒地把飲用水水源保護抓下去。二是省政府要加大對里石門水庫等跨界水源保護的協調力度,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的法律法規,協調各方利益,盡快化解跨界水源保護矛盾。三是要建立跨界水源聯合執法機制,相互配合,共同監管飲用水源,打擊污染水源行為。四是要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建立流域補償制度,真正體現生態補償“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同時省政府也要加大對水系源頭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厲志海副主任:第一,飲用水工作要常抓不懈,地方政府要加強協調,健全區域性流域性的聯防、聯治、聯管制度機制。促進整體良性互動。第二,要加強監測監管工作。對查到違法違規造成嚴重污源的單位和個人要嚴加懲治懲處,決不能手軟。第三,要加強政策的激勵。對上游、周邊為保護生態保護清水做出貢獻的要給予激勵,這方面還應加大力度。
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聯防聯控聯治
厲月姿秘書長:一是建議省政府在修編水功能區水環境功能區規劃時,要更加科學,從根本上加強飲用水源保護。二是要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聯防聯控聯治的工作力度,強化上下游協作配合。三是要加強對錢塘江航道危化品等可能影響水源的物資運輸管理,杜絕安全隱患。四是要加快杭州第二水源千島湖配水工程建設進度,切實改善杭州800余萬人的飲水質量。
趙玲委員:1.關于備用水源的建設,全省有20個市縣沒有建好備用水源。希望這些紙上的規劃能夠盡早落實到工程建設上。2.關于目前跨界水源地保護,現在問題比較大的還是天臺里石門水庫,建議加強區域協調,落實工業、農業污染整治,同時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轉變磐安縣原有發展模式,支持其積極發展山水旅游業,收縮或轉移山區非生態工業,同時落實生態補償。3.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整治,要保持綜合整治的常態化。4.生態補償專項資金的問題,建議省里還要指導下面各級政府,按照“誰得益誰補償”的原則,建立當地的專項補償制度。
重視水質檢測,加強備用水源建設
談月明委員: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充分重視水質檢測工作。一是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特別是對檢測設備的投入;二是提高檢測的科技含量;三是增加檢測指標的范圍;四是加強技術培訓力度,提高檢測水平。要切實加強備用水源建設,把它作為浙江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作為“五水共治”的重要任務,建議各級政府將備用水源建設列入“十三五”規劃。
陶君毅委員:三年的飲用水水源保護跟蹤檢查,取得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備用水源的問題。目前浙江還有2個市、30個縣沒有備用水源。二是幾個重點地區用水問題。如嘉興地區水源問題,現在采用自來水深度加工來解決水問題;舟山地區水源問題,現在通過采用雨季的時候河道的水打到水庫里來解決水問題;臺州地區水源問題,涉及到水源保護需要往外移民的情況,政府需加大對它們的扶持。三是跨市、縣流域的矛盾問題。主要是磐安和縉云,建議省政府把千島湖和安徽做試點的經驗運用到那里,并在上下游之間加大協調,建立轉移支付解決這個矛盾。
潘海天委員:對飲用水源的保護,還是要加強監管機制的完善,進一步優化飲用水源的生態補償機制,保護水源地原生態,做好應有的生態修復,避免過度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