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

作為解決勞動人事爭議的主渠道,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制度在協調勞動人事關系、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5年12月4日,浙江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浙江省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條例》,并將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近年來,浙江省勞動人事爭議大幅增長,案件量連續七年位居全國前三位。2008年至2014年,全省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76萬件,年均處理案件量達11萬件、涉及勞動者人數16萬多人。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處理壓力較大,案多人少矛盾比較突出。
作為第一部規范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程序方面的省地方性法規,《浙江省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浙江省實際,在勞動人事爭議的調解體制、仲裁體制、仲裁程序和相關制度等方面作了許多新的規定,著力化解勞動者維權途徑不通暢、機制不健全、程序較繁瑣、效率不夠高等問題,推動構建和諧勞動人事關系。
明確人事爭議受案范圍
張某是某事業單位在編工作人員,2013年因年休假和年終績效獎金分配金額與單位發生了爭議,雙方經協商無法達成一致后,張某向當地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但由于目前人事爭議受案范圍僅限于解除人事關系、履行聘用合同等爭議,張某的案件不屬于受案范圍,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張某陷入了告狀無門的境地。
法律不能留下空白地帶。從更好地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尤其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出發,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我省實際,《條例》對人事爭議的案件受理范圍作了明確規定:“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其聘用的工作人員之間,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聘用合同,以及因執行國家、省和本單位依法規定的休息休假、社會保險、工資福利、勞動保護、培訓、經濟補償或者賠償等發生的人事爭議。”
提高調解協議的公信力
調解是解決勞動人事爭議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案結事了的有效手段。但實踐中,經常會發生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達成調解協議后,用人單位反悔的情形,使得調解異化成為某些單位拖延履行義務的一種手段。對此,《條例》規定了調解協議的審查確認制度,即調解協議生效后,當事人可以共同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審查確認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如果經過審查確認后,當事人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就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這就大大提高了調解協議的強制力和公信力,也降低了勞動者維權的成本,減少訟累。
明確社保補繳案件的救濟途徑
關于社會保險費補繳的案件是否納入仲裁、民事訴訟受理范圍問題,目前各地在實踐上存在較大分歧,做法也不一致。許多地方仲裁受理,但法院不受理此類案件,導致大量勞動者的補繳社會保險費爭議案件經過仲裁后無法向法院起訴,權益受到侵害而無處救濟。群眾對此意見很大,也損害了法律權威和法制統一
省人大經過調研后認為,用人單位不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既損害了國家社會保險費征繳秩序,也侵犯了勞動者獲得社會保障的合法權益,勞動者有權選擇行政途徑或者仲裁、訴訟方式獲得救濟,并且目前法律、行政法規并沒有明確將社會保險費補繳爭議排除在仲裁和民事訴訟案件受理范圍之外。為此,《條例》明確將社會保險費補繳案件納入勞動爭議受案范圍,且屬于仲裁機構一裁終局裁決范圍。這一規定既緩解了法院的訴訟壓力,也有利于及時有效處理此類糾紛,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實現集體爭議案件的快速處理
程某等80人系某縣服裝廠職工,該廠因經營不善停工拖欠職工工資200多萬元,老板無力支付而外逃藏匿。程某等80多名職工遂提出勞動仲裁申請,但因服裝廠老板逃匿而需要公告送達仲裁文書,至少還要公告送達二次,每次60天。但程某等急著討回工資回家過年,遂多次集體上訪,造成較大社會影響。
為了提高勞動人事爭議案件尤其是集體爭議案件的處理效率,及時有效維護勞動者權益,《條例》明確普通仲裁案件對用人單位公告送達的期間為“30天”,集體爭議案件和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的爭議案件對用人單位公告送達期間的為“10天”,并要求對集體爭議案件和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的爭議案件,必須在法定期限內及時立案、及時審結。
依法打擊虛假仲裁
一般的仲裁案件裁決后,當事人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訴,也就是說,當事人可以通過司法對仲裁進行監督。但是,如果是仲裁當事人雙方串通,進行虛假仲裁,那么就存在監督的盲點。2012年,某市一企業因經營不善倒閉,該企業老板為減少損失,與10多名已不在崗職工串通,虛構了雙方存在100多萬元工資爭議的仲裁案件。后發現該案系虛假仲裁,但根據目前規定,仲裁委員會無權撤銷已生效的仲裁裁決書。這種情形,既損害其他相關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也損害了仲裁的公正性,是制度設計上的一個漏洞。為此,《條例》規定了仲裁監督程序,規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發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決書、調解書,發現存在串通、偽造證據或者虛構勞動人事關系等行為,應當撤銷仲裁裁決書、仲裁調解書。
此外,考慮到勞動者作為弱勢群體,為其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服務,不僅有利于更好地維護其合法權益,也有利于化解矛盾糾紛,為此,《條例》進一步強化了勞動人事爭議法律援助制度。同時,《條例》本著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處理高效、便民的原則,還規定了仲裁派出庭、立案登記、先予執行和財產保全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