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憶南
建筑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基本場所,建筑品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浙江省綠色建筑條例》的出臺,對浙江省建筑業轉型升級、資源節約利用、人居環境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11月底,北方大面積受霧霾天氣的籠罩以及巴黎氣候峰會的召開,將大眾的視線再次聚焦到了環境污染。盡管,節能環保已被越來越多的人達成共識,但民眾對綠色建筑的認知卻遠遠跟不上時代的需要。
據悉,中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共有七類指標,按照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境保護的技術應用水平,由低到高劃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近年來,浙江省綠色建筑快速發展,于2007年發布全國首部綠色建筑地方評價標準,于2014年全面執行一星級綠色建筑強制性標準,綠色建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為加強監督管理,引導促進綠色建筑發展,2015年12月4日,浙江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浙江省綠色建筑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綠色建筑激勵政策和綠色建筑監管體系等作出了規定。
購買“綠色”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最高可上浮20%
綠色建筑的發展既需要政府通過行政管理手段強制推進,也需要運用經濟手段,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為此,《條例》規定了相應的引導激勵政策:一是為提高建設單位進行建筑墻體保溫的積極性,規定因采用墻體保溫技術增加的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核算和不動產登記的建筑面積;二是規定居住建筑采用地源熱泵技術供暖制冷的,供暖制冷系統用電可以執行居民峰谷分時電價,以推動地源熱泵技術在全省的使用;三是對購買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的,規定了住房公積金貸款上浮的扶持政策,最高可上浮20%,以有效推進綠色建筑在浙江省的發展。
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
新型建筑工業化是實現建筑產品節能、環保、全壽命周期價值最大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建筑生產方式。為有力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支持新型建筑工業化基地建設,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和技術體系,提高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集成水平。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應當優先應用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
《條例》還強調,“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綠色建筑專項規劃確定一定比例的民用建筑,應用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進行建設,并將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要求納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條件。”
拒絕評估摻假
經濟利益的存在,許多行業的評估機構的中介性、市場經濟的競爭性不可避免。為了進一步提高評估機構的公信力和評估報告的可靠性,《條例》規定:民用建筑節能評估機構出具虛假或者嚴重失實的建筑能效測評報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節能評估機構和負有責任的評估人員自受處罰后三年內所編制或者參與編制的建筑能效測評報告,不得作為竣工驗收的依據。
《條例》還強調,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商品房銷售合同、商品房質量保證書、商品房使用說明書中未載明所銷售房屋的綠色建筑等級、相應技術措施等內容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對以上信息作虛假宣傳的,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此外,《條例》還確立了分類遞進和分區域遞進的綠色建筑推廣機制,完善了既有民用建筑節能改造制度,強化建立公共建筑運行能耗監管信息平臺,建筑能耗統計制度以及相應公開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