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鋒
前不久,杭州市政府公布的《杭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則》規定,今后,重大行政決策方案必須過征求意見、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五關”,如果沒有履行法定行政決策程序,導致決策嚴重失誤或依法應該做出決策但是久拖不決,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行政首長、負有責任的其他主要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終身追究法律責任。決策承辦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負責決策論證的專家、專業機構,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君不見,在一些地方政府實施重大決策中,個別領導總是搞個人說了算,所謂集體決策,其實就是一把手領導的個體決策;有的事先沒有充分加以調查研究,對決策的對象并不十分清楚,便不明就里而稀里糊涂決策;也有的地方為片面求政績、趕進度,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決策過程的合法性。此外,一些參與決策論證的專家、專業機構,本該為政府和領導做好參謀,無奈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有時也愛看政府和領導臉色行事,于是,程度不同地扮演了“助推”政府決策失誤的角色。諸多因素疊加,致使決策不科學、決策失誤而導致不可收拾的尷尬窘境。
究其根源,其中一個最為關鍵的原因就是缺乏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試想,如有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能時時處處想著群眾利益、事業發展,我們的各級領導干部面對重大行政決策還能視作兒戲?又怎能不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不嚴格執行相關程序進行科學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說,杭州市政府這個《規則》的出臺,對“重大行政決策嚴重失誤終身追責”,富有針對性,頗具震懾力。它將逼迫和引導各級政府及其相關責任人敬畏決策、依法決策、精準決策,也必然逼迫和引導那些負責決策論證的專家、專業機構秉著科學求實的精神替政府把好專業關口,做好專業參謀。
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處于社會矛盾凸顯期、多重改革的推進期,尤其是歷史遺留問題與現實難點問題交織,無疑增添了解決困難、矛盾和問題的難度。從某種程度上說,科學決策的成效就是集體的智慧和結晶,支撐科學決策的力量就是恪盡職守、勇于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