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瑪雅文明興起于公元300年,遍布中美洲和墨西哥南部。然而,直到公元1524年西班牙人來到之前,瑪雅始終城邦林立,彼此爭斗不休,未能形成一個強大的帝國。奇琴伊察是古瑪雅最大、最繁華的城邦,勢力集中在尤卡坦半島中部和北部。到了公元12世紀,它已經是一個設施完備的繁華城市。
世界奇觀
傳說多年前,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瑪雅廢墟奇琴伊察,一位正在掃地的清潔工猛一抬頭,看到了令他驚悸不已的景象:一條巨蛇正從那座名為卡斯蒂略的瑪雅金字塔塔頂匍匐到地面。那天是9月23日,正是秋分的傍晚。這件怪事引起考古學家的研究興趣,最終發現在3月21日春分那天,也可以看到同樣的蛇形。

奇琴伊察的大球場
這種一年發生兩次的異象,是瑪雅人將天文知識用在建筑上造就的奇觀。這兩天,黃昏時刻陽光的投射角度令北面陷入陰影,而高聳的階梯扶手仍能照到陽光,陰暗與光明交錯,與北面的九層平臺形成蛇腹收縮蜿蜒的異象,與扶手底部張開大口的蛇頭銜接。于是,一條首尾完整的巨蛇降臨凡間,象征金字塔祭祀的羽蛇神。
2007年,卡斯蒂略金字塔被全球票選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它建于公元9世紀至公元12世紀,屬于階梯式金字塔,由高24米的九層平臺堆砌而成,加上頂端的神殿,總高30米。每一面有91級臺階,乘以4再加上頂端的平臺共365級臺階, 代表瑪雅太陽歷一年的天數。
金字塔的臺階十分陡狹,頗有吳哥窟古建筑之風,必須采取手足并用的爬行姿勢才不致失足。為了游客安全并保護古跡,現已禁止攀登。它并非虛有其表,內涵亦十分豐富。考古學家根據中美洲古文明喜歡在舊建筑外面加蓋新建筑的習俗,發現其腹內確實有一座完整的舊建筑,有階梯通往中間的神殿,里面安放著雕像和一個漆成紅色的美洲豹寶座,身上布滿寶石鑲成的斑點。
血腥的活人獻祭
奇琴伊察另一個給人深刻印象的場所,是長168米、寬70米的大球場。不需要提高音量,在球場的一端發出的聲音,球場另一頭居然能聽得一清二楚,展示了瑪雅人的工程智慧。賽場兩側高聳的墻,起到了傳聲筒的作用。
球場的墻上雕著羽蛇神像。球場的一端有北神廟,里面的浮雕細膩綿密;另一端的南神廟規模更大,可惜已淪為殘垣斷壁。東面是美洲豹神廟,上方入口處有兩根雕著羽蛇神像的大柱,內墻的壁畫描繪沙場激斗,多已毀損。從下方入口進去,可以看到一個美洲豹形狀的寶座,柱與墻上同樣滿布浮雕。因著這些雕飾,整座球場不但有運動場的陽剛氣勢,還有博物館的藝術氛圍,只是卻散發著一股森冷寒厲的死亡氣息,壓得游客喘不過氣來。

獻祭之井
這倒不是因為周遭眾多的神廟引起的死亡聯想,而是整座大球場恰似由死亡榮耀打造出炫目燈光的舞臺。在當時,比賽的主要目的是占卜和祭祀,通常是對新一年的年景和莊稼的收成進行預測。當時的人們相信,比賽越是白熱化,就越有可能下雨,獲得豐收。因此,這種比賽被看作神圣的宗教活動,參加人員都經過嚴格挑選。比賽前,祭司首領在沒有任何人知道的情況下,暗中賦予兩個隊不同的含義,一個代表好運,另一個代表厄運。如果最終好運戰勝厄運,一切皆大歡喜;如果厄運戰勝了好運,代表厄運的這支球隊的隊長將被處死祭神,以表示戰勝了邪惡力量。大球場的墻上就有述說這一場景的浮雕:一位隊長遭到斬首,流出的鮮血化為一條條蠕動的小蛇,令人聯想到掌控死亡與重生的羽蛇神。
死亡的陰影流淌在奇琴伊察的空氣中。除犧牲了無數勝利者的大球場,還有那面由戰俘和祭神者的頭顱排列而成的長墻以及獻祭之井。傳說在干旱年頭,人們向奇琴伊察的獻祭之井祈求雨神洽克賜予甘霖。考古人員從井中撈起的各種物品證實獻祭之說并非臆測,而多具成人和小孩的骨架更落實了瑪雅人以活人獻祭的傳言。
瑪雅文字:如同藝術品
瑪雅是美洲大陸唯一有文字的原住民。瑪雅文字與古埃及文字同屬象形與拼音兼具的系統,是象形文字和聲音的聯合體,瑪雅雕刻文字既代表一個整體概念,又有各自獨特的發音。瑪雅象形文字的發展水平與中國的象形文字相當,只是符號的組合遠較漢字復雜,塊體近似圓形或橢圓。瑪雅文字的一個字符中大的部分叫作主字,小的部分叫作接字,字體有幾何體和頭字體兩種,另外還有將人、動物、神的圖案相結合組成的全身體,主要用于歷法。
宛若一幅幅精巧小畫的瑪雅象形文字雕刻在遺址的殘垣斷壁上,如同一件件藝術品,無聲地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可惜大量載于紙上的典籍,被16世紀入侵的西班牙傳教士銷毀。
至今,瑪雅文字仍是少數尚未被全部破譯的古代文字之一。但通過研究,考古學家逐漸為瑪雅人塑造出一個雛形:一個集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祭司為一身,并帶有哲理性的民族,他們對計算時間的流逝和觀察星相特別感興趣。許多考古學家相信,那些正處在破譯過程中的瑪雅文字肯定與歷法、天文和宗教有關系。
走在奇琴伊察的座座遺跡間,驚嘆、疑惑、不解……種種思緒交疊涌現。然而,物必自腐而蟲生,在西方勢力進入瑪雅之前,瑪雅文明已趨于沒落。除了城邦間長年爭戰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只有統治者、祭司、貴族等上層階級才擁有受教育的權利,知識不能普及民間,埋沒了大批人才。而久享特權的階級則耽于安樂,腐化怠惰,文明逐漸僵化萎縮,乃至斷層滅亡。
最數字
265個
天文學家并不確定恒星的規模能達到多大,但如果有合適的環境,它們的體積或許可以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目前,已知最大的恒星被稱為R136a1,質量接近265個太陽。它的體積巨大,以致2010年天文學家發現它的時候,被迫重新思考有關恒星能達到多大的理論。
383天
2015年10月16日,宇航員斯科特·凱利以383天的成績打破了美國人在太空累計停留時間的紀錄。現在,斯科特·凱利此次為期1年的國際空間站之旅已經過半,他最終將創造美國單次太空任務最長時間紀錄。斯科特· 凱利通過推特向地球發回信息說,他希望自己最終完成500多天的太空累計停留時間。目前,俄羅斯人根納季·帕達爾卡保持著879天的人類太空累計停留時間紀錄。
800千米
近日,太陽上發生了一次強烈日冕爆發,導致大量帶電粒子沖擊地球大氣層,在南北極上空上演了絢麗的極光秀。 在此期間,美國航空航天局在軌運行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記錄下了這一壯觀景象。日冕是太陽大氣層的最外層,此次出現冕洞的區域位于太陽北半球,其直徑幾乎相當于50個地球,釋放出的強烈帶電粒子流的速度超過800千米/ 秒。
1480光年
近日,研究人員宣稱發現了一顆奇特的恒星,他們認為其周圍可能被一個戴森球包圍。這顆恒星的編號為KIC 862852,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科學家表示,他們無法對這顆恒星顯示出的怪異光變情況做出解釋, 部分科學家甚至猜想,這顆恒星的前方存在一顆由外星智慧生物建造的超大型結構體——戴森球。